圖為廣東省食安辦主任、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駱文智(左一向惠州市食藥監局食藥科普直通車授旗。
?
圖為山西省太原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工作人員在該市和平北路美特好大型超市檢查豬肉、蔬菜質量安全及購進、銷售情況。
?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氣會21場,接受《人民日報》、 中央電視臺、《紫光閣》等主流媒體專訪,信息發布頻次同比大幅提高,全國各大媒體報道國家食藥監總局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含轉載達30萬余條,比2016年增長23%。
?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這一重要論斷為在新時代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運用創新社會管理和統籌綜合治理的基本思路,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和市場自律機制,廣泛動員社會多元主體,推動食品安全事業步入共治與共享互為支撐的發展軌道。”國務院食品安全辦(以下簡稱“國務院食安辦”主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局長畢井泉在2017年6月舉辦的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上如是表示。
?
凝心聚力 ?打響食品安全治理集群戰
?
“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敢于協調、善于協調解決監管中的難題。” 2017年7月25日,在全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作座談會上,畢井泉強調,食品安全工作涉及面廣,需要相關部門密切配合。
?
2017年9月4日,面對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問題,國務院食安辦、公安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9部門召開全國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推進為期1年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據悉,這次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是近年來參與部門*多、時間跨度*長、涉及范圍*廣的一次專項行動。
?
而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國務院食安辦還協調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國家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組成14個督查組歷時3周,對全國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食品安全工作開展全覆蓋督查,工作效果得到各成員單位和各地的高度肯定。
?
“舌尖上的安全”是*大的民生,地方政府不可缺位。為保證“四有兩責”落實到位,2017年以來,國務院食安辦強化了對地方督查考評,在2017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方案和細則中,加大問題發現率、核查處置率等權重,并將餐飲質量安全提升工作、放心肉菜超市創建工作等重點工作納入其中。
?
2017年11月,全國“雙安雙創”現場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副主任汪洋強調,要認真總結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取得的經驗,緊緊抓住食品安全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持之以恒地加強源頭治理,深入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和餐飲業食品安全提升工程,強化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的責任,完善體制機制,創新監管辦法,不斷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
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活動始于2014年11月。在3年多的時間里,各創建城市地方政府,以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為抓手,建體系、嚴責任、提效能、除痼疾,開創了食品安全綜合治理的新局面,食品安全從部門事務躍升到“城市戰略”“首抓任務”。
?
甘肅省蘭州市從政府規劃、建章立制、集中收運、有效管控、社會共治等多個層面,打造“吃干榨盡”餐廚廢棄物的“蘭州模式”,年處理餐廚廢棄物11萬噸,生成工業油脂5000噸、固態有機肥6800噸、液態有機肥30000噸,實現碳減排82.5噸。成都、深圳等城市均由市委書記親自掛帥擔任創建領導小組組長;北京、上海等城市出臺強化落實區縣食品安全監管屬地責任管理辦法……
?
截至目前,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試點累計達到3批67個城市,遍布31個省(區、市。據悉,67個城市年度食品安全經費較創建前增加了93.9%,年現場檢查批次增長了21.9%,年抽檢食品樣品量增長了24.3%,食品抽檢合格率增加了2.7%,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增加了10%。
?
責任到人 ?嚴守產業鏈條每個環節
?
在社會共治中,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是重要一環。
?
2017年5月,國務院食安辦正式啟動了“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創建工作。創建活動在全國得到快速響應,眾多超市紛紛行動起來。
?
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藍潤店于2017年11月27日成為首批“放心肉菜示范超市”之一。記者在店內看到,有機食品專柜旁邊的公示欄里,展示著有機食品認證證書,供消費者查詢;活魚水箱旁放置著水產檢測報告,消費者所關心的孔雀石綠、甲醛等檢測結果均一目了然。
?
“超市發70%的水果來自全國63個基地,85%的蔬菜來自全國42個產地,我們有30多名采購員常年駐扎在基地,在田間地頭隨時檢測農產品農藥殘留情況。” 店長王霞說,“我們會嚴格管控種植、收割、運輸中農產品質量。”
?
企業是食品安全**責任人。為把控產品質量,國內眾多生產企業主動擔當,積*作為。
?
為保證嬰幼兒的“口糧”安全,伊利、飛鶴、完達山、貝因美等大型乳品生產企業,均從源頭開始把控安全生產風險:奶牛的飼料在投喂前要經過嚴格檢驗;鮮奶入廠前需接受微生物等幾十項檢測,只要有1項不合格,整車鮮奶就必須做“無害化處理”……
?
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在出廠前,半成品做到每噸一檢測,檢測合格后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除了企業自檢,屬地監管部門的3名駐廠監督員還會對入廠鮮奶和出廠成品逐批檢測,確保萬無一失。
?
信息公開 ?傳遞食藥安全真實聲音
?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李東芹。近日,總局對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酒類、調味品等進行了抽檢,共有7批次樣品不合格,分別為……”這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食藥安全服務站》欄目其中一期的內容。
?
2017年1月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合作開設了《食藥安全服務站》,播報內容為食品抽檢、藥品飛行檢查、風險提示等與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播報者都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的工作人員。截至目前,該節目已播報100余期,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普遍好評。
?
這只是食藥信息“大宣傳”的一個縮影。2017年以來,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強化與《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臺、新華網等主流媒體平臺合作,如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開展公益報時、在新華網開辟“國·味—欣享舌尖之安全”專題網頁,入駐《人民日報》客戶端等,不斷擴大傳播聚群效應。
?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氣會21場,接受《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紫光閣》等主流媒體專訪,信息發布頻次同比大幅提高,全國各大媒體報道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食品藥品監管工作達30萬余條(含轉載,比2016年增長23%。
?
為打擊食品安全謠言,2017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打出了一套治理網絡食品藥品謠言的組合拳: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網站設立“辟謠平臺”;“中國食事藥聞”微信公眾號開辟科普欄目“你問我答”;建立涵蓋國家、省、市、縣四級3960余個食品藥品監管系統的微信號、頭條號的新媒體傳播矩陣;指導中國健康傳媒集團建立食品藥品辟謠數據庫,實現對舊謠重炒類謠言24小時內快速批駁;攜手國務院食安辦等9部門,印發《關于加強食品安全謠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構建快速響應、協調聯動、辟謠和嚴懲并舉的長效機制。
?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云波表示,食藥安全需要社會共治。也唯有如此,才能推動我國食品藥品安全狀況的持續好轉,老百姓才能真正享受到食品藥品安全民生“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