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 ?
一位老奶奶到超市面粉區選購面粉,導購推薦了幾款正在做特價的產品,她都斷然拒絕,表示自己要買“不添加 食品添加劑”的。這是中糧面粉銷售人員講述的一個真實案例。
?
現代社會,食品安全問題受到高度關注,但一些錯誤的信息,嚴重夸大食品添加劑副作用的做法,導致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出現排斥心理,選購食品時,“不添加”“零添加”等成為一個重要標準。
?
但是“零添加”真的比“有添加”更安全嗎?同一種食品,食品添加劑種類越少,質量就越好嗎?
?
現狀調查
?
食品“零添加”“無添加”等字樣增多
?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近幾年,號稱“真正沒有添加劑”“零添加”“無添加”的食品越來越多。為了解真實情況,本報記者在市場上,專門找到米面油以及平時關注*多的速凍食品作為調查樣本。
?
常見面粉品牌中,1+1、金沙河、香滿園等外包裝上,都印有與“沒有添加劑”相關的字樣。
?
食用油品類中,本報記者特意查看了宣傳較為廣泛的鑫苑大豆油,其包裝上寫有“無添加”三個字(詳見表一。
?
再看我們關注*多的速凍食品,記者發現“不添加”字眼多存在于一些大品牌產品中,如雙匯、三全和灣仔碼頭,它們都標注了到底“不添加”什么(詳見表二。
?
?
業內回應
?
標榜“零添加”,有誤導消費者嫌疑
?
為了解行業人士對這類標注的看法,本報記者咨詢了多位食品添加劑從業者和食品企業研發人員,他們都表示商家不能這樣寫,有誤導消費者嫌疑,但目前似乎又沒有明確的國家規定和標準,只是感覺這樣寫不規范。
?
“標榜自家產品‘無添加’,是否有暗示別家產品‘添加’什么的嫌疑呢?”來自舟山某水產企業的研發中心主任認為,國家只規定添加了的物質必須標明,沒添加的不用標,但不能理解成“不標‘無添加’就是添加了”,這個逆推是不成立的。而且即使是國家標準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強調“未添加”的話,也不符合規定,因為涉嫌誤導消費者認為“不添加食品添加劑更安全”。
?
某食品從業者認為,只標注“不添加”“零添加”,不說具體物質都不合規定,因為大家并不知道你沒有添加什么,只要標注清楚就沒有問題?!捌鋵?,對小麥粉來說,‘不添加’大部分指的是不加增白劑,但這些本來就是不能添加的?!?
?
上海某添加劑從業者則認為,這要視產品情況而定,看到底是“本來就不允許添加”,還是“可以添加,但商家未添加”。如果本來就不允許,但商家還這樣標注,就不符合規定了;反之,本可以添加卻沒有添加的,商家可以拿來做宣傳,像“防腐劑”等一些比較敏感的詞,能讓消費者更放心地選購。
?
兩種情況
?
“允許加而未加”VS本不許加也標“不添加”
?
為確定以上標注“不添加”的食品到底屬于哪種情況,本報記者特查閱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該標準規定了食品中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并詳細規定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和使用量。經查發現,上述列出的“無添加”“零添加”,都屬于“標準中允許添加而商家未添加”的情況。
?
面粉中可以含有多種特定的食品添加劑,植物油中也允許含有多種特定的食品添加劑。上述提到的面粉品牌,其配料欄中只有小麥;鑫苑大豆油的配料中也只有大豆油。
?
腌臘肉制品類(如咸肉、臘肉、板鴨、中式火腿、臘腸中,特定的增味劑、著色劑、抗氧化劑、水分保持劑、膨松劑、酸度調節劑、穩定劑、凝固劑、抗結劑、防腐劑、甜味劑等都可以使用。
?
以史密斯菲爾德的美式培根為例,產品配料欄中顯示:豬肉、食用鹽、白砂糖、三聚磷酸鈉、D-異抗壞血酸鈉、亞硝酸鈉。經查,亞硝酸鈉屬于護色劑、防腐劑,與產品標注內容統一。
?
再看GB 2760-2014,速凍米面制品可用的著色劑有β-胡蘿卜素、辣椒紅、葉黃素、柑橘黃、高粱紅、天然胡蘿卜素、甜菜紅。其中β-胡蘿卜素可以是人工合成的,即速凍米面制品中可以添加合成色素,而三全和灣仔碼頭都沒有添加。
?
關于防腐劑的規定是:防腐劑一般不能用于冷凍米面制品。只可用二氧化硫、焦亞硫酸鉀、焦亞硫酸鈉、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低亞硫酸鈉,且限定在冷凍米面制品(僅限風味派,比如風味蒸蛋糕產品,而三全蒸蛋糕沒有添加;至于三全兒童水餃和兒童餛飩,本來就不能添加。
?
對此,一位食品添加劑從業者解釋,速凍保鮮條件本來就比較嚴格,沒有添加防腐劑的必要,因此普通產品都沒有標識過。按理說,速凍米面制品中本來就是不能添加防腐劑的,企業這樣標注,或許是因為一些原料本身會添加防腐劑,或者使用的都是無添加防腐劑的原料。
?
專家意見
?
食品添加劑不可或缺,消費者要理性對待
?
選購食品時,“不添加”“零添加”等成為購買食品的重要標準。那么,“零添加”真的比“有添加”更安全嗎?這樣的標準是否有國家相關法規和標準制約?同一種食品,食品添加劑種類越少,質量就越好嗎?
?
GB 2760-2014中規定,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防腐劑、甜味劑、著色劑、增稠劑、乳化劑等,并且使用范圍和*大使用量與殘留量應真實、準確,不得以虛假、夸大,使消費者誤解或欺騙性的文字、圖形等方式介紹食品,也不得利用字號大小或色差誤導消費者。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中第七十八條規定,食品的標簽、說明書不得標注“**”“**”“特制”“監制”等字樣。對于按照食品安全標準不應當含有或者使用的物質,不得以“不添加”“不含有”等字樣強調未使用或者不含有。
?
對此,不少專家曾公開發表過看法,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主席陳君石院士曾說:“就世界范圍內來講,食品加工業越發達的地區,食品添加劑使用得越多。一些廠家在產品廣告或者標簽中標注‘本產品不含食品添加劑、防腐劑、色素’,是一種不正當的競爭行為,誤導消費者認為‘食品添加劑、防腐劑和色素都不是好的東西’。實際上,在美國等發達國家不允許廠家做這種有誤導性的標注,如果企業采用了這種不正當的宣傳方式將會受到嚴懲,而我國目前尚無類似的法律法規?!?
?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治也公開表示過,國家對添加劑的類型、用量都有明確規定,個別企業在宣傳中抓住消費者心理,宣傳產品“零添加”的行為本身就是錯誤的,2000多種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加工中是不可或缺的,食品添加劑不應被“妖魔化”。
?
中國質量報記者在專訪廣州質量監督檢測研究院技術副總監袁潔**工程師時,專門提出“‘零添加’真的比‘有添加’更安全嗎?”以及“同一種食品的添加劑種類越少,質量就越好嗎?”兩個問題。
?
袁潔這樣回復,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在生產、加工食品時,根據GB 276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所規定的使用范圍和使用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是安全的,“零添加”“無添加”口號是商家迎合消費者心理的經營手法,消費者若能科學地認識食品添加劑,對其使用規定有所了解,就不會受這種問題困擾。
?
針對第二個問題,他表示,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目的是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滿足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每種食品的生產工藝和生產配料均有差異,食品的產品質量不是以食品添加劑的加入種類多少來判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