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醬67.35萬噸,受多種因素影響,出口數量和貨值均呈現兩位數下降。面對出口連續幾年下滑態勢,專家呼吁要開發好番茄制品國內外兩個市場,以扭轉被動局面。 ?
我國是世界第三大番茄醬產區,生產的番茄醬因品質優良、價格實惠,暢銷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然而,隨著國內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受附加值低等多重因素影響,番茄醬價格持續降低、出口量持續下滑。
?
據介紹,2017年1—10月,全國共出口番茄醬67.35萬噸,同比減少13.65%,貨值5.17億美元,同比下降14.40%,平均價格每噸768美元,與上年同期持平,與2015年同比減少20.17%,近3年呈現量價齊跌狀況。
?
據了解,目前我國出口的番茄醬主要包括小于等于5公斤的小包裝番茄醬(簡稱小包裝,大于5公斤的大包裝番茄醬(簡稱大包裝兩個種類。2017年1—10月小包裝出口28.62萬噸,同比下降9.77%,下降較多;大包裝出口38.73萬噸,同比減少1.63%。小包裝出口主要集中在天津,大包裝出口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肅、內蒙古等省區。2017年1—10月,天津口岸出口番茄醬46.65萬噸,約占全國69.37%;貨值3.58億美元,約占全國69.25%。
?
就當前出口番茄醬行業的現狀,專家指出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一是2017年番茄醬生產整體向好,外部因素產生不利影響。我國番茄產地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肅、內蒙古等地。2017年全國種植番茄面積約100萬畝,其中新疆80萬畝,甘肅2萬畝,內蒙古17萬畝。番茄生長受天氣環境影響較大,2017產季對全國番茄產業是難得的一年,天氣狀況理想,番茄產量高、質量好、采摘期長,工廠加工質量普遍好于往年。但外部因素造成了一部分質量下降,如因環保問題造成部分不達標企業關停、限產,同時包裝物供應緊張,后期原料加工工廠被迫轉移等。
?
二是我國番茄醬加工產能過剩。我國現有番茄醬加工企業共有182家,其中新疆127家,甘肅12家,內蒙古43家,日加工能力29.92萬噸;2017年開機生產企業100家,其中新疆75家,甘肅3家,內蒙古22家,日加工能力19.26萬噸,45%的加工企業全年未開工,番茄醬加工產能過剩。
?
三是國際匯率及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變化的影響。番茄醬采購協議一般提前一年按照當時匯率簽訂,價格易受匯率變化的影響。俄羅斯、英國、意大利是傳統的出口市場,2014年10月以來,歐元對美元貶值16%,俄羅斯盧布對美元貶值50%以上。簽訂出售協議如采用歐元、盧布為計價方式,按合同交易后就會導致價格降低。簽訂出售協議時,即使采用美元計價,當進口國本幣貶值時,客戶也會要求降價或不再執行合同。一年來國際經濟形勢低迷,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普降,也影響了番茄醬市場價格。
?
專家建議采取三大措施改變番茄醬出口下滑態勢。
?
**,要實施技術創新、結構升級,提高番茄深加工出口比重,打造自主出口品牌。目前,我國番茄醬出口以大包裝為主,缺乏深加工。企業應逐步轉型升級提高番茄醬深加工能力,增加小包裝番茄醬出口比重。國外興起的番茄紅素、番茄籽油等一些高檔深加工產品,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應加快企業技術改造,逐步增加這些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能力。在出口過程中,要打造中國的番茄醬品牌,國內小包裝加工企業不能僅是國外企業的代工工廠,應逐步從賣產品走向賣品牌。
?
其次,打破單一依賴出口的銷售格局,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并重的格局轉變。目前,我國生產的番茄醬95%以上用于出口,而國內番茄制品消費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我國番茄制品消費水平較低,人均僅為0.02公斤,但我國卻是新鮮番茄消費大國,人均消費量高達21公斤,這表明番茄制品消費潛力巨大,應打破番茄醬單一出口模式,大力開發內銷市場。
?
第三,密切關注國際市場變化,注重匯率變化,探索人民幣國際結算機制。關注國際供求市場變化,合理指導農戶種植與企業加工生產;建立合理的番茄醬價格預警機制,有效應對價格周期波動;探索國際貿易人民幣結算機制,*大限度降低匯率變動對企業的影響;統籌國內與國外市場,結合市場與監管,努力防止物賤傷農,價低損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