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94年 國務院頒布《 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 管理條例》起, 碘鹽已經伴隨我們 生活20多年。近幾年,隨著甲狀腺疾病的增加,碘鹽引發爭議不斷。如今,隨著食鹽加碘政策的調整,選擇何種碘鹽、是否選擇碘鹽,各地區甚至個人都有了更多自主選擇權。然而,如何選擇、如何找準 補碘的“點”,依然令許多人感到困惑。
?
鹽是人們餐桌上*重要的調味品,沒有之一。缺了鹽的點睛,珍饈佳肴也會變得寡然無味。對于我國居民來說,*熟悉的鹽莫過于碘鹽。自從1994年國務院頒布《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起,碘鹽已經伴隨我們的生活20多年。
?
如今,隨著食鹽加碘政策的不斷調整,特別是2016年5月國務院印發《鹽業體制改革方案》以來,無碘鹽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吃哪種鹽,老百姓自己有了更多選擇權。可是,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卻又成為了一件難事。
?
有人堅持繼續食用碘鹽,也有人認為我們目前面臨“碘過量”的風險,特地去超市選購無碘鹽。*近,記者在走訪一些餐廳時發現,有餐廳已經將“使用無碘鹽”的標識貼在顯要位置,用來招攬顧客。當被問到為何這樣選擇時,很多人卻搖搖頭,表示自己只是根據網上的一些信息來判斷,不清楚是對是錯。
?
無論是推行加碘鹽還是無碘鹽,*終的目的都是保證居民碘攝入量達到適宜水平。這個目標我們能達到嗎?
食鹽補碘緣何開始
?
食鹽補碘政策的開始,緣于我國曾是碘缺乏病較為嚴重的國家,大部分人面臨著碘缺乏的風險。
?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河北省發現了克汀病病人,病人被送到天津醫學院(天津醫科大學前身,請當時擔任院長的朱憲彝等內分泌專家研究到底由什么原因引起。朱憲彝、馬泰、陳祖培等專家經過反復調查研究,同時參考國外的經驗,認為是碘缺乏引起。隨后,朱憲彝率隊深入全國20多個省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除上海外,我國各省都有碘缺乏的情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推出的評價標準,我國面臨碘缺乏病風險的人口可能高達7億多。”天津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張萬起介紹說。
?
作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必需原料,對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碘缺乏病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國,而我國正是一個碘缺乏病流行比較嚴重的國家。
?
碘缺乏病的危害不可小覷,除了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和地方性克汀病、亞克汀病三種典型表現外,缺碘還會影響胎兒和嬰幼兒的腦發育,導致兒童智力和體格發育的遲滯或永久障礙,造成人的智能損害。
?
“那時,我國大片內陸地區屬于水土低碘地區,幾億居民膳食缺碘,特別是孕婦缺碘,導致克汀病高發,每年有幾百萬智力低下的嬰兒出生。另一方面,在營養學家普及缺碘知識引起媒體關注后,社會上大批打著‘益智’旗號的碘保健品出現,居民和學校紛紛給孩子購買,一時造成了多起嚴重的碘中毒事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介紹說,“在這兩方面的背景下,政府開始全面管理加碘問題,禁止隨便制作碘營養強化食品,只通過碘鹽一種方式來做碘的營養補充。”
?
1993年,國務院通過了《國家防治碘缺乏病綱要》,決定推廣全民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的防治策略。1994年,國家正式頒布《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食鹽加碘政策被固定下來。
從統一標準到自主選擇
?
食鹽加碘政策推行后,正值我國社會經濟快速變化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相關研究也有新的進展,全國碘缺乏病監測持續進行。根據監測結果,食鹽碘含量標準也在不斷調整。
?
1994年《中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規劃綱要》發布時,明確規定食用鹽中碘含量的標準是:碘鹽含碘濃度(以碘離子計加工為50毫克/千克,出廠不低于40毫克/千克,銷售不低于30毫克/千克,用戶不低于20毫克/千克。到了1995年,全國碘缺乏病監測顯示,由于食鹽碘含量沒有規定上限值,導致部分地區鹽碘含量過高。1996年,我國政府規定鹽碘含量不得超過60 毫克/千克的上限值。
?
1997年和1999年的全國碘缺乏病監測結果都顯示,碘鹽中碘含量過高,導致兒童尿碘含量中位數超過300微克/升,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標準,于是開始將鹽碘含量下調。
?
2000年,鹽碘含量標準被下調至加工為35毫克/千克,碘含量允許波動范圍為±15毫克/千克。
?
到了2011年,全國第六次全國營養調查發現,我國有6個省的孕婦尿碘含量中位數沒達到標準,但有8個省的兒童尿碘含量中位數超過300微克/升,有的省份甚至有60%多的兒童碘攝入過量。
?
于是,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居民飲食習慣差異較大,食鹽的攝入量區別較大,不同地區人群尿碘水平高低不一,統一的鹽碘含量標準不能滿足人群需要。2011年,衛生部發布《食用鹽碘含量》,規定食用鹽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下調至產品水平20毫克/千克~30毫克/千克,分為20毫克/千克、25毫克/千克、30毫克/千克三種。各地可結合本省人群碘營養水平供應一種、兩種或三種碘含量的碘鹽。北京選擇了25毫克/千克標準。
?
由于碘攝入過量和不足都會導致甲狀腺疾病,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都制定了不同人群的碘每日推薦攝入量和安全上限值。“目前國際上不同國家組織制定的碘安全上限值有所不同,美國為1100微克/天,日本為2300微克/天,歐盟為600微克/天,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為1000微克/天。”張萬起說。
?
“2012年,張萬起帶領團隊歷時8年完成了我國**個關于成人碘安全攝入量志愿者研究,得出我國成人每日碘攝入量的安全上限值為600微克的結論。”2017年,他們又對我國高水碘地區生活的2000多名學齡兒童進行調查,初步提出了7~10歲兒童碘安全上限值范圍為150~249微克/天,11~14歲兒童為150~299微克/天的建議。
?
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劉杰看來,一般情況下,與碘攝入安全上限值相比,我們每天通過碘鹽正常攝入碘問題不大。但是少數人群,比如沿海地區吃海產品特別是海帶、紫菜等海藻類比較多的居民,另外再食用碘鹽,有可能會有碘過量風險。
?
我國的水源性高碘地區主要分布在河北、山東、河南、安徽、北京、陜西、江蘇等歷史上的黃泛區地帶,覆蓋人口約有3100萬。普遍推行加碘鹽后,高水碘地區的居民相對來說更易出現碘攝入過多的風險。
?
中國醫科大學內分泌研究所所長滕衛平在研究中發現,目前我國居民的碘攝入總體上處于充足階段,但各地區有一定的差異,部分地區存在碘攝入過量的問題。以成人為例,碘缺乏者占到總人群的17.7%,碘充足者占到39.4%,碘超足量者占到23.9%,碘過量者占到了19.0%。
?
“我們在預防碘缺乏的同時還是要對碘攝入過量風險提高警惕。”張萬起說。
碘鹽為何受到關注
?
人們對于碘攝入過量的擔憂,很大程度上是感受到近年來甲狀腺疾病,包括甲狀腺癌的高發。那么,碘攝入過量到底與甲狀腺疾病有沒有關系呢?
?
“對于甲狀腺結節來說,碘攝入過量或不足都會增加發病率。”劉杰解釋說,“對于甲狀腺功能疾病,比如甲亢或甲減來說,碘攝入過量或不足也都會增加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發生率。而對于更嚴重的甲狀腺癌,目前還沒有直接證據表明,其發病與碘攝入過量或不足是相關的。”
?
劉杰解釋說,與很多癌癥一樣,甲狀腺癌也是主要受到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共同影響。從遺傳方面來說,雖然現在還沒有找到具體哪個基因能引發甲狀腺癌,但至少發現它有家族聚集的現象,一家可能出現幾個甲狀腺癌患者。從環境因素來說,甲狀腺癌主要與放射有關系,特別是小時候如果頸部接受過射線照射的話,不僅會增加甲狀腺癌的發病風險,還會使得患上甲狀腺癌后更嚴重一些。此外,因為甲狀腺是個內分泌腺,女性甲狀腺癌患者也比男性多,所以甲狀腺癌發病可能還與內分泌有一定關系。
?
對于近年來甲狀腺疾病的高發現象,劉杰說:“檢查手段的進步是一個主要原因,借助B超能發現小的結節。另外,甲狀腺疾病的發病率也確實在升高。”
?
如何科學補碘
?
如今,各省可結合本省人群碘營養水平選擇不同標準的碘鹽。2016年5月,國務院又印發《鹽業體制改革方案》,提出要有效拓寬碘鹽供應渠道,確保合格碘鹽覆蓋率在90%以上,同時滿足特定人群非碘鹽消費需求。現在,居民在不少超市都能買到非碘鹽。可以說,對選擇何種碘鹽、是否選擇碘鹽,各地區甚至個人都有了更多自主選擇權。
?
可問題是,我們應該如何選呢?“從地區來說,同一省份不同地區人群的碘營養水平千差萬別。就拿天津來說,南部有高水碘地區,北部山區有碘缺乏地區,碘需求量差別也很大。天津*終選擇了*高的鹽碘標準,因為天津的孕婦尿碘水平沒有達標。”張萬起說,“對于個人來說,選擇更是困難。近年來由于碘鹽的貢獻和經濟發展的影響,我國各地居民的碘營養水平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碘缺乏是地方病,跟當地水土有關系,但隨著物流的發展,我們的食物來源已經不限于本地物產了。不同個體居住地區的水碘水平,口味輕重、飲食習慣,比如是否愛吃海帶、紫菜等高碘食品,以及生理狀態,比如是否在懷孕或哺乳期等,都會導致個體的碘攝入量和需要量大相徑庭。”
?
如此復雜的因素交織在一起,讓老百姓對于自己應該如何補碘,常常無所適從。“特別是孕婦和乳母,是我們當前*應重點進行科學補碘的對象,但我們在這方面做得還遠遠不夠。”張萬起說。
?
“但我在超市里還碰到過孕婦在選購無碘鹽。”張萬起焦急地說,“所以,我們現在必須盡快找到方法,來改變老百姓這種無所適從的狀態,*終達到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科學補碘的目標,精細化補碘就是一個可行的方向。”
?
對于個體精細化補碘,劉杰介紹說,現在醫院可以做個人的尿碘水平監測,然后以此判斷自己如何補碘。
?
在張萬起看來,碘營養適宜才是確保公眾健康的關鍵,也能實現“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科學補碘”的*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