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啟動 馬鈴薯 主食化戰略已有兩年,上海市農委及相關部門集中科研院校和優勢企業,研發出50余種適合上海乃至長三角區域 消費者口味的馬鈴薯主食產品,居全國**水平。
?
馬鈴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適應性廣,容易種植。預計到2020年,我國50%以上的馬鈴薯將作為主食深加工產品進行銷售。
?
但馬鈴薯的淀粉結構和其他谷物淀粉不同,加工性較差,難以成型。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農產品保鮮加工研究中心博士喬勇進介紹,一般饅頭添加馬鈴薯超過30%,口感就很差。他說,“我們通過添加一種高活性的植物蛋白,加上工藝創新,解決了馬鈴薯的組織結構問題,現在添加量可以達到90%,口感也很好”。
?
上海市農委經商處處長王德弟告訴記者:“上海被列入國家全面推進馬鈴薯主食化產品開發第二批試點城市之一。經過一年多的市場調研,實地考察了國內馬鈴薯生產基地,也了解了國外馬鈴薯主食的食用情況。我們組織上海本土的科研團隊和23家企業一起研發適合上海人口味的馬鈴薯主食產品。通過綜合考評,已確定**批10家企業為馬鈴薯主食化試點企業。”
?
在過去一年里,上海市農委召集種植業辦、上海市農業發展促進中心、上海交大、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等單位開展了馬鈴薯主食化產業升級的一系列工作。
?
農發中心組織加強校企合作、推進技術攻關,引導上海交大、上海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校成立馬鈴薯主食化研發團隊,與地方龍頭企業開展產品研發。借助企業現有的渠道,將馬鈴薯產品全面推向專賣店、超市、社區和市場等,提高了馬鈴薯主食產品在上海的銷售量和覆蓋率。
?
上海交通大學專門成立了由王正武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現代食品加工”的校級科研團隊,設立馬鈴薯食品加工關鍵技術、馬鈴薯食品營養與功能評價和馬鈴薯食品貯運與包裝技術3個研究方向。目前,馬鈴薯主食化項目正在按計劃緊張進行,粗制馬鈴薯主食相關產品30多種,已研發成熟馬鈴薯饅頭、蜂蜜蛋糕、湯圓、春卷等產品8種,申請專利8件,另有7種馬鈴薯產品正在研發中,并在馬鈴薯功能飲料、原料加工性能評價、防偽檢測技術等方面進行了拓展。
?
日前,2017上海馬鈴薯主食文化展舉辦,展示了科研院校和10家試點企業根據上海消費者口味研發的50余種馬鈴薯主食產品,其中全粉添加比例為10%至56%,馬鈴薯鮮薯添加比例為80%至90%。據了解,企業研發的馬鈴薯主食化產品投入市場以來均取得較好的銷售成績。巴比的薯仔包已進入長三角地區2000多家“巴比饅頭”門店銷售;清美的三款馬鈴薯饅頭和油條已全面覆蓋清美所有營銷網點;元祖推出了原味和抹茶兩種馬鈴薯蜂蜜蛋糕,并已申請專利,建立了馬鈴薯蛋糕產品標準;藝薯家開辦了**以馬鈴薯為主食的餐廳……
?
“下一步上海將搭建全國**馬鈴薯主食產品市場營銷平臺,各地優質的馬鈴薯及其主食產品都可以在這里進行交易,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王德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