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市 衛生計生委和市教育局聯合啟動深圳市兒童零食營養知識傳播項目。該項目由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組織實施,在2016學年在全市選取了39所小學,對近萬名二年級學生及其家長開展項目干預工作。僅一個學年,學生的零食營養知曉率上升至六成,各類零食進食比例也明顯下降,“有營養”成為了學生和家長購買零食的首要原因。
項目實施一年,學生們吃零食少了
?
2016年9月-2017年6月期間,全市共有3795名二年級學生、3805名家長參與兒童零食營養知識傳播項目的基線調查,3748名二年級學生、3480名家長參與評估調查。對比發現,原來有43%的學生經常吃餅干薯片類的零食,經過干預后,下降到31%;果凍類則由原來的46%下降到37%。
?
原來有34%的學生經常喝涼茶綠茶類飲料,現在下降到25%;原來有40%的學生經常喝可樂雪碧類的碳酸飲料,后來下降到23%。同時,愛喝白開水的比例明顯上升。
購買零食時,“有營養”成首要原因
?
通過對比發現,學生在購買零食時,每次都會看生產日期和營養標簽的比例上升。其中,每次都會注意生產日期的人有78%,比干預前上升了12%。此外,學生在購買零食時,考慮“有營養”的人比干預前增加了16.92%,取代“好吃”這個因素,成為他們買零食考慮的首要原因。另外,考慮衛生的人比例上升了16.96%。會因為“好吃”而購買零食的人雖然減少了4.12%,但這個因素仍是學生買零食的“第三”備用選項。
?
通過對比,經過干預后,就“*好的飲料是什么”這個問題回答正確的學生比例*高,為88%,聽說過《兒童零食指南》的學生增加了28%,回答“不吃早餐會缺乏什么”正確的學生比例上升了28%。跟學生一樣,知道“*好的飲料是什么”的家長比例*高,為94%,但知道“巧克力屬于哪類零食”的家長比例*少,僅34%。
?
項目干預后,深圳學生零食及營養相關知識知曉率60%,較基線40%有了明顯提升。如果從深圳各區上看,南山區的學生營養知識得分*高,為82%,也超過了75%的既定目標。
?
昨日,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舉辦兒童營養知識和健康教育傳播技能培訓班,并宣布將繼續擴大學校覆蓋面,擬在97所小學開展該項目。
?
知多D
完全戒除零食
不能滿足孩子心理需求
?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健管科宋金萍醫生介紹,零食分為可選擇的、限制選擇的、適當選擇的。可選擇的零食包括新鮮的水果、可生吃的蔬菜、牛奶制品、豆制品、堅果類等,限制選擇的是高脂肪的、油炸的、含糖比例高的奶油蛋糕、餅干等,適當選擇的有一些谷類食物、含糖量少的餅干等。
?
零食是滿足孩子口欲的食物,完全戒除零食不能滿足孩子心理需求。應該讓孩子多了解營養知識,讓孩子自己去選擇一些對自己健康有幫助的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