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考的是哪類證?”這一考取汽車駕照時的常問問題在今后的上海或許會成為 食品行業從業人員間的相互“問候”。
?
日前,《上海市食品從業人員 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和考核 管理辦法( 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公開征求意見,《辦法》提出,上海今后將實行“食品從業證”制度,上海食品從業人員將實行類似我國機動車駕駛員分級管理的方式,相關從業人員需取得相應類別的“食品從業證”,才能夠“持證上崗”。
?
法治周末記者從上海市食藥監管理局了解到,目前《辦法》公開征求意見已經結束,*快預計將于今年12月15日正式施行。
?
對于上海的創新,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認同,但他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強調,如何讓這一制度得到切實有效的落實,真正守護民眾“舌尖上的安全”,是日后推行的關鍵所在。
?
細分12類
網絡食品平臺納入其中
?
上海將要實行的“食品從業證”制度,一個*大的特點就是進行了細致的分類。
?
根據《辦法》規定,“食品從業證”被細分為四大類,共12種。其中,A、B、C、D四大類,分別對應著食品生產、食品銷售、餐飲服務和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食品貯運服務提供者四類食品相關行業。
?
每一大類下又被細分為(1、(2、(3共三個小類,分別對應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負責人、關鍵環節操作人員及其他相關從業人員這三個崗位。
?
值得一提的是,《辦法》專門對這三類崗位進行了釋義,其中一直以來風波不斷的餐飲配送人員被明確歸屬為第(3類關鍵環節操作人員。
?
參考駕照中取得“A1”本的司機同樣可以駕駛“A3”“C1”等包含的車型,此次《辦法》也明確了“食品從業證”中“(1類證”的等級為*高,比如,取得A(1、B(1、C(1或D(1證的相關人員,同時可以從事對應行業的(2、(3兩類崗位。
?
舉例來說,食品生產加工廠的負責人,必須取得A(2證后,才能允許其帶領員工從事該行業的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網絡食品平臺的送餐員,則必須取得D(3證后,才能上崗服務。
?
“證件是資格的符號和書面形式,從事食品行業更需要有嚴格的資質,細致的劃分既是對各類食品行業進行全方位規范,也是一種警示。”劉俊海認為,這其中*值得點贊的就是將近兩年越來越普遍的網絡食品平臺納入了“食品從業證”的規范管理范圍。
?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網絡外賣市場規模已達1652.9億元,用戶規模達到2.53億人,這一數字在2017年繼續攀升。然而,網絡食品平臺在為民眾帶來便利的同時,其食品安全問題也一直備受詬病。
?
前段時間美團外賣的一名送餐員因一段“跨界炒菜”的視頻被“刷屏”。視頻中,頭戴黃色頭盔,身穿美團外賣工服的送餐小哥在一餐館的后廚熟練地“顛勺”炒菜。
?
事后,涉事送餐小哥回應稱,由于當時訂單很急,商家出不了餐,自己以前又曾在后廚干過一段時間,因此,就進去幫忙炒了兩個菜。
?
盡管這其中有送餐員為準時給顧客送達菜品的無奈,但在體諒之余,民眾同樣擔心食品安全問題,“會炒菜和能去后廚炒菜是兩回事”“外賣小哥有廚師資格嗎?衣服都不換就炒菜也太臟了”。
?
對此,美團外賣回應稱,根據美團外賣配送員行為規范,外賣配送員不能進入后廚,違規的送餐員也選擇了主動辭職。
?
在劉俊海看來,上海即將實行的“食品從業證”制度可以從制度層面明確并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網絡食品平臺配送人員與廚師分屬不同類別,將考取不同的從業證件,各司其職,持證上崗,地方出臺的制度規范也要比外賣平臺自身的行為規范更為規范化和嚴格化。
?
強調培訓
在崗期間每12個月60小時
?
像汽車駕照一樣,想要獲取“食品從業證”必須通過培訓和考試。
?
根據《辦法》規定,上海食品從業人員將通過社會考核的方式取得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合格證明。相關行業協會負責制定本行業食品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大綱、考核標準和考核題庫,對社會培訓機構、行業協會承擔食品安全知識培訓的師資人員進行培訓,還應當對食品生產經營者自行組織或者委托社會培訓機構開展食品從業人員培訓和考核工作進行技術指導和質量控制。
?
法治周末記者從上海市食藥監局了解到,具體的考核內容將涉及國家和上海的相關 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食品標準、食品安全操作技能、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知識等。
?
由于受眾人數較多,上海市食藥監管理部門會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和考核信息系統,考試則采用網絡在線考試的模式,考核合格的食品從業人員可以自行通過考核信息系統取得相應類別的培訓合格證明,有效期為兩年。考核不合格且申請補考仍不合格的人員,一年內不再予以補考,這也意味著考試不過的人員將有一年不能從事食品行業的工作。
?
除持證上崗外,《辦法》還規定在崗人員要參加培訓,要求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負責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在崗期間每12個月接受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應當不少于60小時,其他食品從業人員在崗期間每12個月應當不少于40小時。
?
規范、嚴格的培訓考核機制得到了不少民眾的認同,劉俊海也表示,“涉及食品安全的規定越嚴格,對消費者而言就越安全”。但面對未來可能實行的持證上崗,一些從業人士卻恐怕執行起來“有難度”。
?
作為上海市黃浦區的一名網絡外賣平臺送餐員,王立輝自然關注到了今后可能將“持證上崗”的消息,“不過目前政策還沒有正式出臺,我們的工作還是一切照舊”。
?
成為送餐員,王立輝除了經過外賣平臺的培訓外,也必須擁有一個上崗必須的證件——健康證。根據食品衛生法等相關法律,食品行業的從業者應辦理食品衛生健康證,但曾在多家飯店和外賣平臺工作過的王立輝向法治周末記者坦言,本應成為食品從業人員“標配”的健康證在實際執行中依然會被打一些“折扣”。
?
按照健康證辦理的正規流程,辦理人需要到當地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或衛生部批準的承擔預防性健康檢查的衛生機構進行包括病毒性肝炎、肺結核、皮膚病、腸道細菌等多項檢查,一般體檢完成后3天左右可以拿到健康證。
?
但王立輝*初打工的一個飯店,健康證卻是“集體辦理”的,過程很簡單,“單位只讓我提供一張身份證復印件,交了錢,都沒親自體檢就拿到證了”。
?
外賣平臺要求健康證必須自己辦理,且必須持證后才能開始工作,但據王立輝所知,由于外賣平臺工作量巨大,有時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些“無證”的送餐員依然能先行工作,有些只佩戴外賣平臺的員工證,不佩戴健康證;有的則先借用他人的健康證“充數”。
?
僅需要體檢就能獲得的健康證在執行時仍存在不小的漏洞,這不免讓王立輝覺得,分類和考核模式都更為復雜的“食品從業證”會否今后也逐漸流于形式。
?
未來落地
強化監管是關鍵
?
在劉俊海看來,上海在全國首推的“食品從業證”制度是一次*好的創新,如實行效果好,日后也可能在全國范圍內嘗試,“但這一制度的關鍵在于如何執行到位”。
?
對此,《辦法》專門規定了監督抽查機制。要求市、區兩級食藥監管或市場監管部門對食品從業人員培訓考核情況隨機進行集中和現場監督抽查。監督抽查考核的結果將納入相關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信用檔案,被抽查到的人員拒不參加或在考核中作弊的,都將視同考核不合格,在信用檔案上留下記錄。
?
劉俊海提出,除了監管部門要形成常態監督外,發動民眾進行全民監督也至關重要。
?
此次《辦法》并未明確未持證就上崗的懲處措施,劉俊海認為,除了要呼吁食品從業者自覺遵守外,更應通過嚴厲的懲處來保障落實,對多次查處拒不執行的,應考慮終身禁止其從事食品行業工作。
?
此外,劉俊海強調,推行過程中還應注意培訓考核過程中可能滋生的腐敗問題,要狠抓“托關系買證”“免考取證”等違規行為,一經查處,不但要追究買證人責任,更要嚴懲相關部門違規人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