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油燒熱了沒用完,放起來下次再用;路邊攤點的 油條吃起來很香,但那鍋油似乎沒見換過……這樣的情況普遍存在,但燒熱過的油以及反復煎炸 食品的油是否吃起來安全?華商報記者聯合 陜西中食安第三方 監管有限公司,通過 實驗為您揭曉答案。
讀者疑惑
反復使用的油敢不敢吃?
?
家庭主婦汪女士平時很關注食品安全,她打來電話說,希望“好奇心”欄目能做一次食用油的檢測。
?
“我看到家附近有炸油條的攤點,每天都在長時間炸油條,我觀察過,一般他們炸一段時間,就會在油鍋中再添一點新油,繼續炸,通常要炸四五個小時,這樣的油安全嗎?我有時也會給家人買點油條,但吃的時候心情就很忐忑,總擔心吃了這樣的油炸出來的油條,損害健康。”汪女士說道。
?
此外,汪女士還想知道,有時候在家里做飯,把油加熱之后沒用完,這樣的油是否能繼續食用呢?
馬上實驗
4種食用油樣品接受檢測
?
那么,反復煎炸的食用油到底安全嗎?10月23日,華商報記者和檢測人員一起,通過實驗,對食用油進行檢測。
?
實驗目的:檢測食用油中的酸價和水分是否超標
?
實驗地點:陜西中食安第三方監管有限公司實驗室
?
實驗人員:檢測師李明 華商報記者
?
實驗樣品:
?
在超市購買的桶裝食用油為樣品1
?
在自由市場購買的桶裝食用油為樣品2
?
加熱至冒煙的食用油為樣品3
?
在某早餐攤點提取的反復炸油條的食用油為樣品4
?
實驗試劑:食用油多參數綜合快速篩查試劑
?
實驗原理:不合格的食用油的酸價或水分指標可能超出正常值。如果酸價呈陽性,表明食用油不夠新鮮,有腐敗變質的跡象。水分指標為陽性,也表示食用油有變質的跡象。
?
實驗步驟:用0.2ml塑料滴管取油樣,滴6滴于玻璃比色管中,加入1ml試劑,搖動10秒,靜置10分鐘,觀察顏色和渾濁情況。
?
實驗結果
反復煎炸的食用油明顯變質
?
檢測人員李明在對滴過試劑的比色管搖動10秒,靜置10分鐘后,觀察結果。
?
結果顯示,樣品一、樣品二、樣品三溶液呈藍色,酸價為陰性;
?
樣品一溶液清澈,水分指標為陰性;
?
樣品二、樣品三略渾濁,水分指標弱陽性;
?
樣品四溶液呈黃色、出現嚴重渾濁,酸價為陽性,水分指標也為陽性。
?
對此李明解釋說:“實驗結果很明顯,購于超市的食用油質量過關,沒有任何問題;購于自由市場以及燒熱過的油質量不是太好,但還是可以食用,不算變質;在早餐攤點提取的反復炸油條的食用油則明顯變質了。”
專家解讀
食用油反復煎炸后變化很多
?
李明表示,食用油在反復高溫加熱后會產生很多變化:**,油脂會發生熱氧化,主要生成一些過氧化物和羥類物質;其次,會發生熱聚核反應,生成多環的芳香烴物質,這種物質是強烈的致癌物質;再次,在煎炸土豆、肉類、雞蛋等物質時,會生成很強烈的致癌物質——二甲基亞硝胺。另外,反復煎炸后的油也不容易保存,會發生酸敗,并產生各種各樣的有毒物質。而且使用后的油,已經沒有脂肪酸、維生素這些有益于人體的營養物質,再次使用只能損害人體健康。
?
生活建議
不同種類的油*好換著吃
?
那么,食用油怎么吃才安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些什么呢?李明也給出了建議。
?
在選購食用植物油時要掌握以下兩點。一是顏色,各種食用植物油都會有其特有的顏色,經過精制,顏色會淡一些,但不可能也沒必要精制到一點顏色也沒有。二是透明度,要選擇澄清、透明的植物油。
?
每人每天烹調油攝入量以不超過25-30克為宜。炒菜可以采用控油壺來控制使用量。不同種類的油*好換著吃,因為不同種類油之間的脂肪酸差異可能比較大,而不同的脂肪酸發揮的作用也不同,需要均衡攝入。
?
*好多采用低溫的烹調方式,并避免同一鍋油反復多次加熱。炒菜時油溫過高,不僅油脂本身的化學結構會發生變化,也會影響人體消化吸收;油脂中的脂溶性維生素A、E、D也都會被破壞,導致營養價值降低。建議家庭的烹調方式多采用蒸、煮、燉或水焯,盡量減少煎炸。
?
存放食用油,要遠離氧、光照、高溫、金屬離子和水等促油脂氧化因子,所以要把握四個原則,即密封、避光、低溫、忌水。如買大桶油,可按一周的食用量將油倒入控油壺,再將大桶油用膠帶密封好,放在陰涼避光的地方。開封后*好在3個月內吃完;如選擇小瓶分裝再食用,則**干凈的棕色玻璃瓶,注意瓶子應干燥、無水;存放時要避免陽光直射,也要遠離灶臺等較熱的區域。新舊油不要混放,否則會加速油的氧化,裝油的小瓶也要定期清洗。裝有植物油的油瓶使用后直接放入冰箱,既避光又低溫,是一種值得推薦的存放食用植物油的好方法。
?
如果食用植物油放置的時間長一些,在食用前,可取一、二滴油放在手心,雙手摩擦發熱后,如用鼻子聞不出異味(哈喇味,或刺激味方可食用,如有異味不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