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看到就要多長個心眼,因為其中各有玄機! ?
華東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謝華表示,其實只要學會看 配料表和 營養成分表,就能科學健康地吃零食了。
?
帶“味”字可能是調配而成
?
對于一些帶有味字的食品,人們或許不會混淆,比如蜜桃味口香糖、黃瓜味薯片,你不會認為口香糖和薯片中有蜜桃和黃瓜。但另一些食品,看上去就很有迷惑性。
?
比如前陣子曾引發討論的水果味月餅。雖然餡料是各種水果口味,但研究其成分,居然是以冬瓜代替。食品行業人士表示,以冬瓜代水果做餡,比較方便塑形,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成本的節約。
?
另一個例子,則是水果味飲料。有些消費者在購買時,可能把這類產品和果汁混淆。事實上,根據強制性國家標準《飲料通則》,我國市場上常見的果汁飲料產品分為3種,即果汁、果汁飲料和濃縮果汁。不管是否采用濃縮工藝,果汁含量****的才能稱為果汁;而果汁飲料的果汁含量則大打折扣,只要求10%以上,其他成分則是水、食糖或甜味劑等調制而成的飲料。
?
水果味飲料則更夸張。帶上這個“味”字,它可以不含任何水果成分,完全由水和著色劑、酸度調節劑、甜味劑、增稠劑、香精等食品添加劑調配而成。不過不用太擔心,因為按照規定,水果味飲料是需要在產品上標明的,只要你仔細查看,就不會弄錯了。
?
帶“柳”字可能“水分大”
?
還有一些帶有“柳”字的食品,雞柳、豬柳、牛柳等,不少快餐的漢堡包里都會出現這些字眼。按照本意,一般指將肉切成條或塊狀進行烹飪,但在實際操作中,則可能會加入了淀粉或其他肉類等配料,就不是那么實在的雞肉、豬肉、牛肉了。
?
謝華表示,如果是預包裝食品,可以通過查看配料表來了解食品的真正內容。按照相關規定,預包裝食品必須寫出所有的食物原料,并根據含量多少為它們排序,以便消費者一目了然。比如一包雞柳,雞肉排在**位還是淀粉排在**位就有講究,雞肉為人體補充的是蛋白質,而淀粉則是碳水化合物,可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購買。如果一包雞柳,雞肉不排在配料表前幾位,而是在很后面,那么這產品的“水分”可想而知。
?
另一種方法是看預包裝食品的營養成分表。我國的營養成分表一般列出該產品的能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鈉等含量,有時也會列出鈣等其他營養元素的含量。
?
營養成分表里還有一項叫做“營養素參考值”,是指一份食物所含的某種營養成分,提供了人體**需求的百分比。比如一款雞柳,每100克中含15.9克蛋白質,營養素參考值為27%,也就是說100克這種雞柳提供了你**所需蛋白質的27%。
?
對于鈉是好是壞可能很多消費者不太了解。謝華介紹,營養學上推薦低鈉飲食,因此也要注意鈉的控制量。同樣以這包雞柳為例,每100克中含有630毫克鈉,營養素參考值為32%,也就是說100克這種雞柳提供了你**所需鈉元素的32%。換言之,如果你一頓就吃了300克這種雞柳,那你已經把**所推薦攝入的鈉的“限額”吃完了。
?
帶“酥、脆”的易高脂高熱
?
帶“脆”字和帶“酥”字的食品,往往意味著高油高脂,這與它們的制作工藝相關。比如“蘋果脆”之類的食品,就是將蘋果切片后真空油炸制成;而各種“酥”,酥皮本身就是油和面粉做的。因此吃起來雖然很香,但脂肪和熱量也就一起吃進去了。如果不加節制地食用這些食品,可能會引發肥胖,對血糖、血脂也沒有好處,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
謝華表示,對于這類食品要盡量少吃。那么,該如何把握這個度呢?**,每天吃肯定不太健康,一個月兩三次,或者每周吃一次,則不會有什么不利影響。每次解饞的時候,也不能放開肚子吃,一次吃手掌握起來的這樣一把就差不多了。
?
總之,各種零食是否健康,該怎么吃,掌握食品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的“小秘密”,就“心里有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