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外賣正成為人們的一種 生活方式。但是,近期不少 消費者發(fā)現(xiàn),外賣和堂食有所不同。
?
市民崔小姐日前撥打本報熱線968820稱,她曾在一家燒臘店吃過一份燒鴨腿飯,覺得挺好吃,過了幾天又在外賣平臺上點了一份該店的燒鴨腿飯。但她發(fā)現(xiàn),外賣的鴨腿塊里居然夾雜著鴨脖子。對此,她很郁悶。
?
連日來,記者就此做了一番測試。在后濱路、明發(fā)商業(yè)廣場、臺灣街、觀音山等地,記者隨機選取一些餐飲店,在同一時間段,點了同樣的堂食和外賣作為比對。經(jīng)比對,這些店的外賣和堂食,在分量、價格和菜品等方面,確實有所不同,有的甚至相差挺大。
【記者體驗】
外賣菜品
價格貴分量少
?
**中午,記者在外賣平臺上,選擇了后江埭路附近的農(nóng)家小炒店,點了大蒜回鍋肉、水煮肉片、生炒有機花菜及一份米飯共四樣餐食。約40分鐘后,外賣送到,記者發(fā)現(xiàn),同為26元一份的水煮肉片和大蒜回鍋肉中,肉片各為8片;而18元一份的生炒有機花菜,花菜有16塊。
?
隨后,記者的同事來到該門店點了同樣的菜品。同樣菜品,堂食不僅分量更大,價格也比外賣便宜——其中,大蒜回鍋肉和水煮肉片,堂食為15元,且肉的塊頭更大,數(shù)量也有11塊,比外賣多;生炒有機花菜中,花菜有22塊,比外賣多了6塊。
?
次日中午,記者來到臺灣街附近一家賣豬腳飯的餐飲店,在店內(nèi)點了一份醬大骨飯?zhí)撞秃鸵环葚i腳飯?zhí)撞停瑔蝺r均為17元,其中醬大骨和豬腳的數(shù)量均為2塊,配菜為炒香菇和葫蘆瓜。隨后,記者同事在外賣平臺點餐,雖分量一樣,但這兩份套餐的價格都是28元一份,比堂食貴了11元。
?
其實,外賣單品比堂食貴的情況,并不少見。記者在觀音山一家賣麻辣串的店內(nèi),看到單串食物的售價在1元-4元間不等,但在外賣平臺上訂餐,每串的價格會比店內(nèi)高0.5元-1元左右。而在一家莆田鹵面店,菜品堂食的價格基本上在10元-20元區(qū)間,但是在外賣平臺上,同樣的餐食比堂食價格貴3元-5元左右。
?
【經(jīng)營者如是說】
關(guān)于價格
外賣價格比堂食貴
是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
?
賣麻辣串的老板告訴記者,“很多周邊做外賣的店都是這么設(shè)置價格,外賣價格比堂食貴一些,好像已經(jīng)是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了。”這一說法也得到其他店家的證實。后江埭路的這家小炒店老板直言不諱,這是為了滿足大多數(shù)消費者“愛貪小便宜”的心理。如果不設(shè)滿減活動,銷量就會差很多。倘若直接以堂食的價格,放在外賣平臺上,再參加滿減活動,“我們就只能‘吃土’了。做生意的人怎么可能讓自己虧本。”
?
記者發(fā)現(xiàn),雖外賣單品比堂食貴,但若恰當(dāng)使用“滿減”等店家優(yōu)惠活動,點外賣整體花費和堂食相差不大。比如,前述的小炒店,外賣菜金加上餐盒費4元和配送費3元,總計79元,但參加店鋪“滿75減35”活動,*后實價花費44元,比分量更大的堂食的46元,便宜2元。前述的豬腳飯店,雖然豬腳套餐在外賣平臺上要28元一份,但是若加一個煎蛋,價格達(dá)到“滿30減18”,算上餐盒和配送費,價格也能低至18元,比堂食只貴1元。不過,如果單點該套餐28元,只參加“滿20減12”,那么消費為22元,比堂食貴好幾元。
?
關(guān)于分量
堂食外賣分開備菜
外賣一般提前做好
?
“設(shè)置這種價格,其實就是為了讓顧客去拼湊價格,達(dá)到滿減條件。”豬腳飯店老板說,若不這樣設(shè)置,很多顧客就不在自家的店下單了。
?
小炒店老板還道出了外賣菜品不如堂食的“門道”:外賣送餐需要時間,打包的餐盒也有限,菜品受到長時間放置和擠壓,品相會變差。此外,小炒店外賣的備菜一般和堂食分開,且要提前炒好,要不在午飯高峰時段,根本趕不上送餐。
?
“剛開始,一個中午能接100多單的外賣。”該老板說,當(dāng)時單多但沒經(jīng)驗,出餐送餐慢,被退單的情況時常出現(xiàn)。隨即,評價差了,單量也就下降到二三十單,“單量比預(yù)期少,就會有備好的菜剩下。這些菜不能第二天堂食賣給客人,只能繼續(xù)充當(dāng)外賣的食材。”
【深入探因】
平臺要抽成 餐飲店要控制成本
?
“羊毛出在羊身上。”多位老板告訴記者,其實,有的店家抬高外賣單品價格,減少分量,甚至降低菜品,也是為了抵消外賣平臺的抽成。直白地說,這就是一種降低成本的行為。
?
本地一家**餐飲店的陳老板直倒苦水。原來,他們這種有品牌的店,平臺抽成為15%,但是,上個月“餓了么”要求抽成提高到18%,沒有品牌的店甚至要求提高到20%。“這其實是一種綁架。”剛開始,一些餐飲店并不想加入外賣平臺,但是,這已成一種趨勢,不得已而為之。可沒想到,一加入,平臺就要求他們要做滿減、特價等活動。
?
對此,記者以餐飲商家身份致電“餓了么”觀音山區(qū)域經(jīng)理,證實了店家的說法。目前,“餓了么”平臺跟商家間有兩種合作模式,**種是抽取餐飲商家每單實際收入的18%作為傭金,幫助餐飲商家對餐食進(jìn)行配送;另一種是抽取餐飲商家每單實際收入的6%作為傭金,但餐食的配送由商家自行安排。
?
“以前餐飲商家選擇自己配送,現(xiàn)在基本依賴平臺騎手派送。其原因也是為了規(guī)避風(fēng)險。”陳老板說,現(xiàn)在,除了這些外賣平臺可提供送餐服務(wù),已少有店家可以獨立雇得起騎手。而這其實等于將餐飲商家、消費者牢牢綁住。雖然外賣平臺提供配送騎手,但*終還是消費者和商家買單。
?
若要說清其中門道,敬請期待下期,記者將為你解說“外賣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