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改新政落地半年來,各地出現了不少推進難問題。在對 食鹽定點生產企業跨區域經營放開的同時,地方鹽務局扣留外地鹽 事件卻時有發生。是“地方保護主義”還是“違規經營”?各方對此說法不一。
?
此前,“中鹽系”與江蘇鹽務管理部門已有3個案件在法院開庭審理。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江蘇省句容市一鹽商因不服句容市鹽務管理局(以下簡稱句容市鹽務局沒收其經營代銷的中鹽產品的處罰決定,將句容市鹽務局告上法庭,目前案件已于7月18日被法院受理。
?
鹽商起訴句容鹽務局
?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取的上述案件行政起訴狀顯示:原告王某今年1月1日前負責本地區淮鹽的轉代批工作,并獲得了本案被告句容市鹽務局頒發的食鹽轉批點資格銘牌。今年1月1日起,王某開始從事中鹽牌食鹽的代批業務,并于今年4月與中鹽上海市鹽業公司簽訂了相關合同。今年5月5日,句容市鹽務局以原告“不按規定途徑購進鹽產品”,涉嫌違反“《食鹽專營辦法》第十四條”,對王某的“中鹽500克包裝精制鹽105箱加5袋(共計4205袋”進行了先行登記保存。但句容市鹽務局在進行上述先行登記保存后,并未依據《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之規定,在7天內對王某作出行政處理決定。
?
今年6月2日,句容市鹽務局向王某送達了(鎮句容鹽政告【2017】21號《鹽業違法案件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句容市鹽務局在該告知書中告知王某,因其“不按規定批發鹽產品”,違反了“《國務院食鹽專營辦法》第十條”,擬對其作出“沒收中鹽500克包裝精制鹽一百零五箱加五袋(共計4205袋”的行政處罰。
?
6月12日,句容市鹽務局向王某送達了【鎮句容】鹽罰字【2017】21號《行政處罰決定書》,該決定書載明:依據國務院《食鹽專營辦法》第十條,根據國務院《食鹽專營辦法》第二十一條,結合自由裁量(JS110000YWCF-0008違法批發食鹽數量不足500公斤的:責令停止批發活動,沒收違法經營的食鹽和違法所得,并處違法經營的食鹽價值等值罰款責令王某停止食鹽批發活動,并作出以下行政處罰:沒收中鹽500克包裝精制鹽105箱加5袋(共計4205袋。
?
而王某對此并不認同,其在起訴書中要求判令撤銷被告所作【鎮句容】鹽罰字【2017】21號行政處罰決定;判令被告向原告發還被沒收的中鹽500克包裝精制鹽105箱加5袋(共計4205袋;以及判令被告承擔此案訴訟費用。
?
原告王某認為,其代銷中鹽牌食鹽的行為,本質上并不是《食鹽專營辦法》中的“批發行為”,其代銷中鹽的行為與代銷淮鹽的行為性質一樣,是一種依附于中鹽公司或蘇鹽集團的代理銷售行為,并非獨立的經營行為。法律、法規也沒有規定代銷食鹽的行為并需要行政許可。句容市鹽務局認定其進行食鹽批發明顯是事實不清,缺乏依據。
?
王某還認為,其代銷食鹽的行為符合《國務院關于印發鹽業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25號的精神、符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加強改革過渡期間食鹽專營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工信廳聯消費【2016】211號(以下簡稱211文的規定。
?
211號文**條規定,在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改革過渡期內,食鹽批發企業(含取得食鹽批發許可證的食鹽定點生產企業開展食鹽銷售經營活動可以通過四種方式進行,其中第四種為:通過現有渠道開展食鹽銷售業務。
?
另根據起訴狀,原告王某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就在句容地區開展食鹽銷售業務,并且已被句容市鹽務局認定為“食鹽轉批點”并頒發了銘牌。王某認為,據此他屬于211號文所規定的“現有渠道”,中鹽上海公司完全可以通過他這樣的一個“現有渠道”開展食鹽銷售業務。
被指造成市場壁壘
?
值得一提的是,江蘇省鹽業集團及其下屬的句容市鹽業公司,也同樣通過王某進行食鹽代理銷售活動。
?
王某認為,句容市鹽務局是在“選擇性執法”,本質上是要達到淮鹽在江蘇地區的壟斷、打擊競爭對手、排斥外地產品進入本地市場。他表示,“無法理解如果句容市鹽務局認為自己無批發許可而批發中鹽是違法的,那么自己在沒有批發許可的情況下,為江蘇省鹽業集團、為句容鹽業公司代理同樣的銷售活動,為什么就不違法了?為什么句容地區其他同樣沒有批發許可的經營者只要批發淮鹽,就不被認定違法呢?”
?
此案原告方律師,上海博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上海市律師協會行政法業務研究委員會委員曹竹平律師認為:本案反映了整個鹽業體制改革遇到的行政壁壘所折射出的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食鹽批發和代理代銷的相關制度問題,在改革期間的處理和認定問題。轉代批問題是否得到妥當處理,甚至直接關系到本次食鹽體制改革的成功與否。
?
曹竹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工信部211號文中已經明確,改革過渡期間內,各符合規定的企業,可以通過“現有渠道”進行食鹽轉批銷售。本案原告王某在句容地區從事食鹽轉批經營近30年,在本次改革之前,他長期作為蘇鹽集團的批發商,并獲得了句容鹽務局頒發的轉代批定點商戶的銘牌,完全符合工信部211號文對“現有渠道”的認定。但問題是,這個“現有渠道”不能只為江蘇省的食鹽企業所用,跨區經營后,“現有渠道”的經營者有他們自己的經營自主權,有權依據市場情況選擇轉批蘇鹽或中鹽。事實上,本案原告王某自今年以來,也一直同時經營蘇鹽和中鹽。為什么王某,包括句容地區其他食鹽批發商,批發蘇鹽的行為,鹽政執法部門認為合法,而轉批中鹽的行為卻被認定違法?
?
曹竹平認為,上述問題的成因是目前有些鹽政執法部門政企不分而導致的行政壁壘。江蘇省鹽務管理局和蘇鹽集團公司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同樣,句容鹽務局實質就是蘇鹽集團句容公司。當地鹽政部門實質上代表的是當地鹽企的利益。本次食鹽體制改革后,符合規定的外地鹽企大量進入江蘇地區,對蘇鹽的市場產生了沖擊,因此,作為蘇鹽集團下屬公司的句容市鹽務局霸占“現有渠道”并作出了這樣的選擇性執法。
?
就此,針對王某及其代理律師的說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7月24日多次撥打句容市鹽務局公開電話,但均無人接聽。
? ? ? 相關報道: 鹽改“轉代批”問題不解決,地方保護主義難以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