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懷抱20周年大慶。20年間,香港特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一國兩制”政治實踐在香港取得巨大成功。內地 供港食品 農產品 質量安全保障工作作為保民生的重要一環,為特區的繁榮穩定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廣東 出入境 檢驗檢疫局(簡稱“廣東檢驗檢疫局”轄區是供港 食品的主要來源地,各類鮮活食品農產品約占內地供港比例的60-90%。其中,鮮奶占全國供港份額的****,冰鮮禽肉約占80%、冰鮮豬肉約占80%、冰鮮水產品約占75%、蔬菜約占65%、活豬約占70%、活禽約占90%、活水生動物約占90%以上。目前,廣東局每天供港冰鮮冷凍家禽約16.5萬只、水產品190多噸、蛋品約15萬個、鮮奶50多噸、蔬菜1600多噸、活豬2700多頭、活水生動物175噸,以及包括數十個品種、總量1000多噸的深加工食品,年均批次達27萬批,重量150多萬噸,貨值近23億美元。
?
廣東檢驗檢疫局幾十年如一日,在國家質檢總局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將保障供港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作為政治任務來抓,20年盡職盡責,以勇于擔當的精神,高質量地完成了供港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作。廣東檢驗檢疫局通過建立健全出口食品農產品檢驗檢疫監管體系,狠抓源頭治理,創新監管手段,嚴格檢驗監控,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等手段,20年來保證了供港食品農產品沒有出現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有效保障了貿易的平穩發展。
?
生產企業和基地數量眾多。注冊備案加工企業達650多家,備案種養殖基地800多個,其中蔬菜加工企業55家,基地120多個;蛋品企業20家,基地28個;冰鮮冷凍豬肉加工企業3家,基地20家;冰鮮冷凍禽肉加工企業14家,基地132個;水產品加工企業50家,基地381個,備案漁船93條;深加工食品企業500多家。供港澳活動物注冊登記養殖場193家,其中活豬注冊場89家、活禽注冊場22家、活牛中轉場1家、活塘魚注冊場81家。
?
供港食品農產品種類眾多。不僅涉及活豬、活牛、活禽(活雞、山雞、乳鴿、雞苗、水生動物(塘魚、活鰻、海水魚、蝦、貝類、冰鮮肉、冰鮮禽、冰鮮魚、蛋、牛奶、蔬菜等初級產品,而且飲料、餅干、調味品、米面等幾乎所有的深加工食品。20年,廣東檢驗檢疫局共檢驗檢疫供港食品農產品近400萬批、3000多萬噸。2017年1-5月,共檢驗檢疫供港食品農產品10.9萬批、62.9萬噸、11.9億美元,其中冰鮮肉類6820貨物批、5萬噸、1.6億美元,與去年基本持平;供港蔬菜2.4萬多批、25萬噸、8000多萬美元,與去年基本持平;供港深加工食品2.2萬貨物批、10.7萬噸、1.6億美元,數重量增長8.1%,供港活豬9275批、41萬頭、1.15億美元,數量同比去年增長7.35%;水生動物2.18萬批、2.31萬噸、1.16億美元,重量同比去年下降17.68%;
?
供港食品農產品監管任務繁重。為確保供港食品農產品安全、穩定、順暢供應,廣東檢驗檢疫人多年來放棄節假日,實行“5+2”、“白+黑”制度,實施24小時“全天候”值班。尤其是重要節假日期間,各地一線檢驗檢疫人員,奔波于各供港食品原料的田間地頭進行監管,對活禽抽取血樣,對蔬菜快速抽查等;實驗室技術人員堅守實驗室,加大樣品檢測;口岸一線人員對產品實行快速核查、快速放行,確保香港市民可以享用新鮮、安全的食品,保障香港市民充分過好每一個節日。經估算,對供港食品農產品種植養殖基地及加工企業實施檢驗檢疫監管達到7萬多人次,節假日加班年次1萬多人次。
?
中央關心供港食品農產品保障工作
?
供港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作是一項艱巨的政治任務,中央領導十分關心該項工作,黨和*****曾親自到供港食品農產品基地現場指導工作,國務院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要求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尤其是重大節日期間和突發事件發生時,多次作出批示和指示。質檢總局和廣東局黨組高度重視,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傾盡人力、物力,周密部署、克服重重困難,有力地保障了供港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
?
“三駕馬車”監管模式
?
我局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供港食品質量安全,經過多年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三駕馬車”供港食品檢驗監管模式,即“強化主體、全程監管、合作共治”模式。一是強化主體。廣東局緊緊抓住產品質量的**責任人,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督促企業建立嚴謹的管理體系和追溯體系,從水土的檢測、農業投入品的購用、種植養殖到產品的驗收、加工、檢測、流向等都要求清晰記錄在案,確保任何一個環節都可控、可溯。每年對基地進行年審,對不能持續符合標準的基地取消備案,對境外通報產品質量安全有問題的企業,采取約談、限期整改、暫停出口直至取消出口的懲罰措施。二是全程監管。在質檢總局的領導下,1997年12月24日,內地與香港達成了統一管理、統一檢測方法、統一判定標準的“三統一”協定,建立了原料基地注冊/備案管理制度。并于2000年初,完善成“一個模式、十項制度”的監管模式,對供港食品農產品實施從“田間到口岸”全程監管。三是合作共治。一方面,牽頭建立廣東省保障供港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組織協調農業、海洋漁業等十多個成員單位緊密協作,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聯合開展農業投入品專項整治,形成監管工作合力。另一方面,加強與香港監管部門的合作,自 1999年起,廣東局與香港食環署建立起公務定期聯系制度,由*初的“粵港兩地會議”發展為“粵港澳深珠五地會議”,這一機制被譽為檢驗檢疫區域合作典范。20年來,廣東局與香港監管部門建立了人員互訪、信息互通、技術互享、突發事件聯防處置等一系列協作機制。
?
近年來,結合國家“放管服”的總要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廣東局2016年底打造以“強化主體、全程監管、合作共治”為核心的“三駕馬車”監管模式升級版,建立了科學的責任配置體系,降低了企業運行成本,營造了良好的通關便利環境,防住源頭、管住過程、控住風險。內地與香港在合作上互信日增,監管上形成默契和聯動,共同保障了內地食品農產品安全順暢供應香港市場。
?
對供港活動物實施了注冊登記、日常監管、防疫免疫、疫情監測、殘留監控、檢驗檢疫、溯源管理、隔離檢疫、運輸監管、離境查驗等制度,建立了從養殖源頭到離境口岸全過程監管工作體系,形成了以疫病疫情監測、安全風險監控、出口前重點項目檢測“三位一體”為核心的質量管理機制,優化構建供港澳活動物宏觀質量安全管理、信息化管理和技術支撐保障等“三個體系”,全面提高供港澳活動物檢疫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
強化源頭管理
?
對供港食品農產品實行從“田間”到“口岸”的全過程監管,對所有供港食品農產品原料養殖基地實施注冊備案制度,并不斷研究制定新的監管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
一是對供港種植養殖基地全部實行檢驗檢疫注冊備案管理。二是加強對注冊備案種植養殖基地的日常監管和年審考核,不符合備案要求的,立即取消備案資格。三是對備案種植養殖基地全部上網公布,實行動態管理。供港鮮活食品農產品全部來自經檢驗檢疫部門注冊/備案的企業,提高了供港市場準入門檻,更好地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提高了供港鮮活食品農產品的質量水平。
做好安全風險監控
?
堅持風險管理,對供港動物主要動物疫病實施定期監測,為保證禽流感監測頻率和覆蓋面能滿足香港入境抽檢要求,廣東局對供港活禽養殖場及備案基地采取了針對全場、出口欄和出口批活禽的漸進式禽流感強化監測措施,確保供港活禽及禽類產品安全。對有毒有害物質實施安全風險監控,根據不同動物養殖方式、藥殘風險程度高低,通過科學確定重點監控和一般監控項目,明確監控范圍和頻率,針對性地對供港澳活動物藥物殘留實施安全風險監控,借助“進出境食用農產品和飼料安全風險監控體系”,每年抽取6000多個樣品開展100多個項目的監測,為供港澳食品農產品的安全提供科學的依據;強化對農獸藥殘留的監控檢測,在科學調整抽檢頻率的同時,采取裝車前采樣、生產線采樣、調整抽樣對象和突擊抽查等方式,杜絕違規使用投入品行為,并充分利用“食品風險預警網絡報告系統”,每年通報各種信息近2000條。
?
加強實驗室檢測
?
廣東檢驗檢疫局構建了較為完善的以國家重點實驗室為龍頭、國家區域性中心實驗室和常規綜合性實驗室為骨干的實驗室檢測網絡,實施日常監測與出口前檢測相結合的方式,為供港食品提供質量安全保障。目前,已在轄區設置了20多個監控點,對禽、豬、牛、淡水魚蝦、貝類、奶制品等活動物及動物源性食品,對水果、花生、蔬菜、茶等植物及植物源性食品進行獸藥、農藥和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的監控,每年監測化學藥物和有毒有害物質樣品近萬個。同時有針對性地加強出口前檢驗檢疫,如禽流感檢測13萬多份,水產品藥殘檢測10000多份,蔬菜藥殘檢測21000多份,深加工食品檢測安全衛生項目30000多份,從根本上保證了供港食品的安全衛生質量。
?
創新監管方式
?
廣東檢驗檢疫局積*探索創新供港食品農產品監管方式和手段,先后研發應用了供港活禽電子管理信息系統,供港活豬“電子耳標”管理系統、供港蔬菜的溯源管理系統等,建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應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監管效能。
?
對供港蔬菜監管方面,所有加工企業配備酶聯快速檢測儀;開發 “供港蔬菜溯源管理系統”,將檢驗檢疫監管、檢測、通關數據以及種植基地農藥、化肥使用數據等通過網絡數據平臺實現無縫隙監管。
?
建設供港澳食品種養殖和生產加工示范區從根本上保障供港澳食品的質量安全。目前,廣東省已建成10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
?
深化粵港合作
?
廣東檢驗檢疫局對外深化交流合作,形成聯動機制。與香港食環署、漁農署、食物安全中心、政府化驗所等對口工作部門建立了粵港食物安全控制例會制度、聯絡員制度、互訪機制和技術交流機制,共商食品安全問題;通過“五地會議”不斷加強與香港有關部門的聯系,商談食品農產品安全衛生控制等方面的議題。
形成監管合力
?
與廣東省外經貿、農業、漁業、畜牧、質監、海關等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協作機制。通過與各部門的交流與合作,充分調動社會人力、物力、財力,共同為供港食品農產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廣東局領導與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前任局長周一岳、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前任常任秘書長黎陳芷娟多次互訪,就食品農產品安全合作事宜進行密切交流,目前雙方每年各層次互訪和交流100多人次。
?
回顧這20年,供港食品農產品不單滿足了香港市場的需求,而且在內地**培育出一批具有相對較大的規模和較高的管理水平的食品生產企業,并帶動了行業發展,推動了質量提升。一是供港食品農產品建立起從“田間”到“口岸”的全鏈條嚴密監管體系,從原料基地、加工環節、運輸到出境全供應鏈環環相扣,嚴密的監管鏈條構成了供港食品*堅實的防線。二是供港食品促進了食品農產品行業的規范化管理和規模化發展。20年來,在廣東局的積*幫扶下,轄區共培育出供港食品備案種植養殖基地800多個,加工企業650多家,并且經過多年不斷的努力,供港食品企業整體管理水平以及規模發展水平均得以較大提升。三是供港食品農產品推動了食品農產品產品質量提升。不少供港食品企業依靠“質量競爭”策略成功轉型升級,在香港市場上占據優勢,并以其“優質安全”的口碑形成獨特的品牌,逐漸為內地消費者熟知并受到追捧。檢驗檢疫部門在供港食品農產品監管上取得的成功引起社會關注,不少輿論紛紛呼吁在內銷市場借鑒復制“供港監管模式”。供港食品農產品監管經驗對于提升國內食品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使國內企業全面引入國際先進標準和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
目前,我們根據質檢總局侯書記對廣東局“四個出經驗”的指示要求,進一步嚴格供港澳食品農產品監管,進一步打造以“三駕馬車”為核心的供港澳食品監管模式升級版,即“強化主體、全程監管、合作共治”,擦亮“供港食品”品牌,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帶動內地食品農產品規范化和規模化發展,**食品農產品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