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餐飲界,濫用添加劑和一些藥物無疑對消費者是一個健康隱患。
?
用手指著自己的光頭,做過13年廚師的 北京十字花生態農場鄭如明透露了餐飲界的一些秘密,而他自己也是這樣不健康餐飲的受害者——給他帶來肥胖、脫發、慢性胃炎等亞健康問題。他轉而投身生態農業已經6年, 食材改變,農場餐飲也不會濫用甚至不用各種化學制劑,兼之練習太*拳,現在健康狀況非常好,“一年都不用吃一次藥了”。
?
對很多在外解決午餐的廣大城市上班族來說,我們怎么能讓自己吃得更安全?
?
日前,由北京東方 美食研究院、中關村綠谷生態農業產業聯盟和 中國社會科學院 食品安全課題組在京主辦的“生態食材與生態 餐廳”論壇,正試圖推進這一進程。
?
讓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安全課題組組長邢東田深感遺憾的是,在廣大消費者追求生態安全大健康的今天,生態餐廳還非常少,我國相當多數的餐廳遠遠落后于時代潮流,不能為消費者提供生態產品,無法滿足他們對安全健康的迫切需要。餐飲業目前依然熱衷于降低成本、發展賺錢、追求色香味,不但食材不能嚴格把關,加工制作時還濫用人工合成化學添加劑。
?
東方美食研究院院長劉廣偉早在15年前就提出“拒烹”,拒絕食用珍稀野生動植物;10年前又提出“裸烹”,倡導少用或不用化學添加劑,在餐飲界和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
?
劉廣偉認為食物是人類健康的*重要要素,從我做起,從小做起,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好方式。他建議核心是“我產我食”,生產者自己吃的和給消費者的都要一樣無毒無害;“我食我節”,節約、尊重糧食,尊重這些有良知的生產者的勞動。
?
山野樸食餐廳負責人程德金,是在從事生態有機農業幾年后,于2015年年底決定去做一個生態有機的復合空間,希望能滿足大家購買生態有機食材和吃健康餐食的需求。
?
該餐廳目前已經可以盈利,這也讓大家感受到這個行業的生命力和希望。該餐廳和生態有機農場合作的關系是“互利共生,彼此支持”。程德金說,“在開業之前我們認為將來來餐廳吃飯的都是那些平常在家也吃生態有機食材的人,后來發現不是,這類客人連5%都占不到,感覺生態餐飲比生態食材零售的消費人群要大很多倍。”
?
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研究員蔣高明透露,當前包括“三高”在內許多慢性疾病以及癌癥、性早熟等的高發,是與食物(包括中草藥的工業化、化學化生產過程密不可分的。
?
山東生態健康產業研究所副研究員、山東老年血管病醫院副院長孟祥兵表示,3000年前的西周時代,我們祖先就提出了“先味而后藥”的治療主張,即先用食療,再用藥治。對傳統飲食結構的重新回歸,是人們當下獲得健康的根本因素。
?
化學農業對土地和環境產生了嚴重破壞的同時,為什么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威脅?對人體微生態平衡又會產生怎樣的破壞?10年前孟祥兵團隊便開始通過實驗的方式來探索其中的相關性。通過小白鼠喂養實驗,他們發現,化學農產品與生態農產品會對小白鼠腸道菌群的分布與類型產生不同影響,說明生態農產品和健康存在著明確的因果關系。
?
從以前的“好吃求口味”轉變到現在的“吃好求健康”上來,人們對健康的訴求會越來越多,當更多的人開始為了尋求健康又放心的餐飲而大費腦筋的時候,生態產品的健康消費只是一個開始。
?
孟祥兵認為,餐飲企業與優秀的生態農業企業通過協商訂購的方式進行訂單式生產制作,與農業生產企業進行互利保障,從而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安全,讓終端的消費者們安心、放心購買和食用,獲得健康。這必將是一個良性的健康產業循環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