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的6月1日,不僅是兒童節,更是“ 限塑令”實施的日子。
?
這份“限塑令”明確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 塑料購物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
如今,9年過去了。
?
調查中記者卻發現,目前,塑料購物袋的使用情況與“限塑令”出臺的初衷相差甚遠。在大型超市,塑料購物袋被當作商品出售,在其他零售市場,違規的超薄 塑料袋更是無序泛濫。
?
“限塑令”為何令行不止?落實“限塑令”又究竟難在哪?
?
》改行經歷 9年前被迫中止的投資
?
屈指一算,整整9年過去了。
?
9年前,也就是2008年,家住臨淄區鳳凰鎮的張樹誠在這年開春之后便開始著手籌備一件“大事”,他準備開一家塑料袋加工廠。
?
“當時,大部分投資款是從銀行貸款的,一共貸了30多萬,剩余的是自己的存款和向親戚朋友借的。”
?
6月7日,張樹誠告訴記者,當年,類似這種家庭式的小型工廠在他們當地十分普遍,但從事塑料袋生產加工的企業卻并不多。
?
雖然9年間再也沒與這個行業有過任何交集,張樹誠卻依然清晰地記著許多與之相關的知識。
?
“在開工之前就給自己定下了目標,咱只用全新的塑料米,絕不用二次料、舊料和回收料。”
?
張樹誠口中的塑料米,是生產加工塑料袋的主要原材料,而所謂的全新塑料米指的則是食品級的PE聚乙烯塑料顆粒。
?
然而,讓張樹誠沒有想到的是,就在自己的塑料袋廠剛開工不久,一紙“限塑令”卻攔住了他創業的腳步。
?
2008年6月1日,《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正式實施,在這份被稱為“限塑令”的通知中還有一項重要規定——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
?
這項規定徹底澆滅了張樹誠繼續經營塑料袋廠的“幻想”,因為對像他這種投入資金少、技術含量低的小微企業,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是主要產品。
?
而更大的范圍內,“限塑令”對整個塑料制品行業形成的沖擊更為強烈。
?
根據早前已有的報道顯示,以山東為例,在“限塑令”實施后的3年間,山東各類塑料生產企業從1000多家驟減至100余家,不少行業龍頭企業的塑料購物袋產量也出現了大幅減產。
?
在低價轉賣了所有設備后,張樹誠轉行做起了熟食加工生意,除了美味的菜肴,平日里與其打交道*多的仍是盛裝熟食的塑料購物袋。
?
在張樹誠看來,9年前在全國范圍內貫徹環保理念規模*大、程度*深的“限塑”行動,在實施過程中并沒有達到預期。
?
“因為許多商家仍在使用塑料購物袋,而與此前不同的是,如今需要花幾毛錢買。”張樹誠說。
》記者調查 小商家違規使用超薄塑料袋
?
6月8日至9日,記者對淄博中心城區的大小超市及零售市場進行走訪后發現,目前,塑料購物袋的使用情況與“限塑令”出臺的初衷相差甚遠。
?
6月8日晚,在位于柳泉路與共青團路路口附近的一處大型超市內,消費者在結賬時可以選擇購買的塑料購物袋被分為大、中、小號共3個尺寸,價格分別為0.3元、0.2元、0.1元。
?
記者在一處排隊結賬人數較多的通道前駐足觀察,在約20名消費者中有9人選擇購買了塑料購物袋,選擇的尺寸多為大號和中號。
?
其中,選擇購買了大號塑料購物袋的市民謝先生告訴記者,其之所以不習慣使用環保購物袋,主要是因為他來超市購物的時間在很多時候是隨機的。
?
“總是隨身帶著個環保購物袋終歸是不方便,花幾毛錢買個塑料袋用完之后還可以裝垃圾,也不浪費。”
?
采訪中記者發現,對于塑料購物袋的需求,許多年輕消費者都持有與謝先生一樣的觀點,為圖方便,大家并不吝嗇于多花幾角錢。
?
在位于金晶大道與美食街路口附近的另一處大型超市內,懸掛于結賬通道附近的環保購物袋很少有人問津。
?
超市內一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與“限塑令”實施初期相比,環保購物袋眼下已很少有市民購買,積壓現象十分嚴重。
?
“*初的時候賣10塊錢一個(環保購物袋都很好賣,現在賣5塊錢一個也賣不動。”上述銷售人員說。
?
6月9日,記者又就此走訪了多處果蔬和海鮮銷售市場,在這里,塑料購物袋的使用情況更加令人擔憂,不少商家所使用的多為被明令禁止的超薄塑料袋。
?
在淄博從事塑料購物袋批發生意多年的趙勇向記者透露,目前,市面上違規銷售的超薄塑料袋多數是用回收料加工而成,回收料中可能包含醫療垃圾和其他廢棄物,一些不利于人體健康的物質很可能會因此污染到所盛裝的食品。
?
“由回收料生產的超薄塑料袋如遇高溫,塑料中的有害物質容易析出,這在行業中早已不是秘密。”據趙勇介紹,目前,農貿市場和個體經營的小型超市是使用違規超薄塑料袋的“重災區”。
?
據趙勇介紹,在國家頒布了“限塑令”后,除進而出臺的《食品包裝規范》和《塑料購物袋國標》外,并未對監管和處罰細則做出更多的完善,對個體經營小型超市、農貿市場攤位、超市生鮮連卷袋等如何監管均未作出規定,上述監管中的空白使不法商家有機可乘。
?
》延伸閱讀 從政令變為習慣有多難
?
如趙勇所說,調查中記者發現,目前,在終端零售市場,塑料購物袋的使用大致包括以下三種情況:**是商場、超市等統一收銀場所,符合規定的塑料袋大多已實行付費制,控制了消費者對塑料袋的使用量;其次是在農貿市場,超薄塑料袋隨處可見,由于多為攤位租賃制,無法建立塑料袋的購銷臺賬,很難對攤位經營者進行管理;*后是生鮮、熟食分裝市場,根據相關規定,生鮮食品等產品的食品包裝袋可以免費提供。
?
同時,調查中記者還發現,以許多商場超市為例,自從“限塑令”實施后,連卷塑料袋的使用率呈直線上升趨勢,不少消費者將其當作購物袋在使用。
?
6月10日,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產業經濟學副教授左月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已有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以來,我國塑料購物袋消費量持續保持在80萬噸以下,其中超市等零售場所保持在30萬噸以下,在良好的環境效應之外,“限塑令”也產生了較為良好的社會效應。
?
左月華介紹說,“限塑令”實施后塑料購物袋依然泛濫的原因有很多,從主觀上講,塑料制品符合人們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習慣,與之相關的替代品沒有及時跟上,公眾對環境污染的后果認識不足,加上相關部門查處不嚴、執法缺位、輿論引導不夠,都導致了塑料購物袋令行不止的現狀。“通過收費限制使用塑料購物袋,有一個因素必須考慮,那就是需求價格彈性,彈性大,確實有可能大幅度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但彈性小,則只能為消費者增加負擔,卻無法減少塑料袋使用量。”
?
左月華指出,除此之外,“限塑令”之所以在執行中有困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配套措施的缺席,例如塑料購物袋與環保購物袋的價格差距太大,這讓消費者從心理上很難接受后者。
?
“塑料制品作為零售市場的一種剛需,短時間內杜絕的確存在很大難度,只能通過減量化,依靠循環利用、政府技術支持和政策引導才能進行有效抑制。”
?
左月華表示,“限塑令”的生效有賴于公民自律,而公民的自律又有賴于政府的引導和善意的政策,只有如此,“限塑令”才不會淪為一紙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