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0月份開始, 雞蛋 價格一路走低,甚至進入了兩元時代,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
?
“現在的雞蛋真是便宜,超市賣30個才9塊9,算下來不到3塊錢1斤。”家住北京市豐臺區的李阿姨說,*近總聽新聞里報道雞蛋價格走低,前幾年曾經飆升到6元多1斤的雞蛋,從去年10月份開始身價一路下跌,甚至進入了兩元時代。
?
雞蛋價格走低,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對于李阿姨這樣的普通消費者,倒是好事一件。這不,一大清早她就去超市買了一兜新鮮雞蛋,回到家不一會兒的工夫,雞蛋就變成了餐桌上的一道道美食,有老伴兒喜歡的香椿雞蛋,有小孫女*愛的西紅柿炒雞蛋。
蛋價跌,
是下蛋雞太多了嗎?
?
對于*近雞蛋價格走低,李阿姨的兒子開玩笑說:“這下連攤煎餅都可以再加一個雞蛋了。”從前幾年每斤6元多、被戲稱為“火箭蛋”,到如今每斤3元上下,雞蛋這個老百姓廚房里的當家食材在價格上經歷了一輪輪起伏。
?
*近這波行情,據農業部監測,4月份的雞蛋價格連續7個月下降后呈現出筑底企穩的狀態,但同比仍下降23.6%。
?
價格下跌,消費者倒是樂見,但指望賣雞蛋賺錢的養殖戶就多少有點鬧心了。50多歲的陳東升是陜西咸陽市渭城區一位蛋雞養殖戶,大約在3年前看到雞蛋行情好他便開始養雞,目前有蛋雞1000多只。“春節后雞蛋一路下跌又遇上H7N9流感疫情,雞蛋不好賣。養殖場飼料、防疫、消毒、人工都是成本,眼看著賣價低于成本價也沒啥好辦法。”*近天氣漸熱,他還擔心庫房里的存蛋放壞變質。
?
農產品價格周期性起落本是件正常的事,雞蛋也不例外。在北京市蛋品加工銷售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忠強看來,這一輪雞蛋價格波動主要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從需求面看變化不大,但由于蛋雞的補欄量增加,造成雞蛋供給大于需求。據他介紹,2014年,飼養一只蛋雞的利潤有五六十元,2015年,還能有30多元,2016年,由于飼料成本等下降,一只蛋雞還能穩賺二三十元,在利潤的刺激下,去年3月份到9月份,養殖戶的補欄量達到30%到50%。說白了,現在的問題就是下蛋的雞多了,雞蛋賣不上價了。
?
據農業部監測,今年2月份平均每只蛋雞虧損2.21元,是2012年4月份以來的*大虧損額,與上年同期盈利1.36元形成鮮明反差。對于后期雞蛋價格的走勢,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分析,今年將總體呈現較為低迷的運行態勢,也不排除階段性震蕩。他認為,按照雞蛋價格波動的季節性規律,春節過后的階段性回調一般要持續到4、5月份,之后將迎來新一輪上漲行情,到8、9月份雞蛋價格將再次回落,至年底再次進入一個上漲期。但由于目前距離淘汰產蛋雞還需要6個月以上的時間,蛋雞存欄仍處于相對高位,雞蛋消費總體比較平穩,如果不發生重大疫情,雞蛋仍處于產大于需狀態,即使后期有節日效應,漲幅也不會太大。
?
吃雞蛋,
真營養還是假健康?
?
李阿姨說,她們一家都是雞蛋愛好者。80多歲的老父親每天都要吃一個水煮蛋,“物質匱乏年代,一年能吃上的雞蛋10個手指都數得過來,吃上一口那叫一個香,簡直比肉都好吃”。老爺子眼中的雞蛋不僅美味,更是營養的代名詞。“那時候家里的雞蛋都優先給生孩子的、生病的人吃,全靠它補身體。”
?
對于雞蛋的味道,見仁見智。對它的營養價值,卻是人們的共識。一個普通去殼雞蛋能為我們人體提供70千卡左右的能量、7克至8克左右的蛋白質、4至5克左右的脂肪以及小于2克的碳水化合物。除此以外,雞蛋的礦物質和維生素都比較豐富,這些營養都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值得注意的是,雞蛋中蛋白質的含量雖然算不上高,但是,人體對雞蛋中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卻非常高。
?
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后,雞蛋供給十分充足,可李阿姨卻一度不敢讓老父親吃了。“怕雞蛋膽固醇高,影響心腦血管健康。”這是近年來流傳甚廣的對雞蛋的擔憂。這份擔憂的焦點就在于蛋黃中的膽固醇。有檢測顯示,每百克蛋黃中膽固醇含量高達1510毫克。吃一個雞蛋,相當于攝入200毫克左右的膽固醇。出于對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管理的目的,很多膳食指南都建議每天攝入的膽固醇不超過300毫克,這讓很多人不敢吃雞蛋了。
?
不過,現在這種說法又有了新變化。原來,近期的研究表明,食物中的膽固醇并沒有那么可怕。人體自己就有合成膽固醇的能力,每天合成出來的量要遠遠大于通過膳食攝入的量,大部分健康機體都能有效調節體內膽固醇的平衡。因此,膽固醇升高更多是由于肌體代謝出現問題,而不是食物攝入增多。因此,《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已經取消了對膳食膽固醇的限制。
?
雞蛋要怎么吃才更健康?《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建議,“每天一個蛋、蛋黃不能丟”。專家表示,成人每周攝入魚和畜禽肉的總量不超過1.1公斤,雞蛋不超過7個。應將這些食物分散到每天各餐中,避免集中食用。*好每餐可見到肉,每天可見到蛋,以便更好地發揮蛋白質互補作用。
?
花高價,
真能買到好雞蛋?
?
王亮是一家品牌雞蛋的經銷商,目前他定點在北京的幾個小區售賣雞蛋。他代理的雞蛋分為兩類,一類是普通雞蛋,售價為5元12個,另一類的包裝上寫著柴雞蛋、笨雞蛋、白鳳烏雞蛋、寶寶蛋、野山雞蛋等若干品種,價格為15元15個,單價是普通雞蛋的兩倍還多。問他后者比普通雞蛋貴在哪里,王亮說,普通蛋雞養在籠里,吃普通飼料,后者的蛋雞則采取放養方式,喂搭配好的粗糧。他認為,這樣出來的雞蛋更有營養,當然,對于王亮來說,賣一盒柴雞蛋或笨雞蛋的利潤遠高于普通雞蛋。
?
來自山東的劉紅文在北京一家菜市場零售雞蛋已經十多年了。她感覺,在今年雞蛋價格低迷的行情下,柴雞蛋、烏雞蛋等有別于普通雞蛋的品類,銷量和價格都很穩定,“基本在12元到15元錢一斤,根本不愁賣”。她說,一般人家都是買回去給孩子或者產婦吃,“現在都不差錢,為了孩子都舍得買”。
?
劉紅文的話反映了這幾年興起的一種消費需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需要從雞蛋等食材里獲得更多營養,希望吃到更加天然、健康的食品,為此,不惜花高價。這種需求促進了雞蛋產品的細分,不僅在實體市場中,現在還有不少人通過網絡電商、朋友圈等直接與養殖戶建立聯系,定向購買“溜達雞”下的“土雞蛋”。
?
李高就是這類消費者。他坦言,盡管作出這樣的消費選擇,但其實他心中也是有疑問的:一來,作為普通消費者很難監督蛋雞的養殖環節,養殖環境是否真如承諾那般有待考察;二來,雞蛋黃顏色更深、雞蛋口感更香等主觀感受是否真能代表雞蛋更有營養、更健康?
?
對此,專家表示,現在很多市售的高價雞蛋更像是炒作概念,即使蛋雞是真正在散養環境下自由攝食草籽、小蟲、粗糧等天然食物所產出的雞蛋,營養價值也與普通雞蛋基本沒有差別,其風味主要是由于“土雞蛋”含有更高的脂類所致。
?
對于消費者想購買好雞蛋的訴求,王忠強表示,什么是好雞蛋我們還缺乏一個標準,現在需要做的正是制定標準,用生產過程的標準化,確保飼料、獸藥、疫苗等關鍵環節都是可控的。“過程標準化,結果才能標準化,我們希望有一個標準對雞蛋作出分級,確保消費者買到真正放心的好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