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我國
??? 2014年,我國糧食總產達到1.21萬億斤,人均糧食占有量近900斤,均創歷史*高水平。
??? 面對“十一連增”,鄭暉卻表現出一些擔憂:
??? 從2011年開始,我國糧食生產連年大于消費,尤其是國家調控的農作物產量,如稻谷、小麥、玉米,每年結余在1000億斤以上,明顯供大于求。
??? “而且這些糧食中,普通低質糧多,優質的秈稻、小麥少,結構失衡,還要大量占用庫存。再好的稻谷、小麥,存上3年就沒人吃了。還有棉花,每存一年就降低一個檔次。”鄭暉說,這些“多余”的糧食要耗費大量人力、土地、資金和資源。加上國家實行托市收購的政策,增加了財政負擔。另外,還造成了國內外糧食價格的倒掛,導致糧食加工企業虧損面增加。
??? “我們是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但不代表糧食產量越高越好。不用過多強調糧食的‘連增’,只要做到‘連豐’就不錯了。”鄭暉說。
??? 對于鄭暉的觀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陳章良馬上就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 “你說的這些問題都是事實。但從歷史上看,每當糧食豐收后,只要稍稍放松糧食生產這根弦,糧食產量就會走下坡路。現在的糧食不是多了,而是貴了。現在大家都知道進口的糧食比國產的便宜。但如果我們手里沒有這么多糧,我就不信進口的糧食還會這么便宜!”
??? 陳章良認為,國家花些錢在種糧、收購、儲備方面是應該的。他還以幾年前在廣西工作時的經歷現身說法。
??? “有一年廣東缺糧,還正趕上泰國等國不出口糧食。有關部門讓廣西緊急向廣東調撥。可我一查,廣西也沒有余糧啊,*后還是從東北調糧。”陳章良說,“糧食一旦出問題,那就是大問題。”
??? 針對我國糧食生產科技投入不足的現象,陳章良建議,要加大農村基層科技推廣站的力量,幫助、指導農民種好糧。
??? “現在農村的年輕人大多去城市打工了,留下的人知識水平也不高。我去農村調研就發現,到了播種的時節,那門市部的柜臺上擺著花花綠綠各種稻種,農民都不知道買什么合適。如果有農技人員給他們指點一下,看這個地方適合什么樣的種子,要配多少化肥,那農民種糧就更會得心應手。”陳章良說。
??? 看他倆“爭”起來,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原副部長牛盾接過話說,從全球來看,糧食供不足需還是基本情況,加上現在受到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糧食生產不能掉以輕心。即使現在400多公斤的人均占有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也并不算高。
??? “靠進口糧食、去國外種地,都解決不了中國的糧食問題,關鍵還是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牛盾說。(完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