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竹林形成的人工魚礁以長方形矩陣排列,慢慢聚集海洋
??? 海洋
??? 即在一定海域內,采用規模化
??? 海洋牧場如何建造
??? 舉措一:用竹子筑成人工魚礁
??? ● 方法:將大毛竹打樁入灘涂中,排成排距2米、列距2米的竹樁矩陣,形成兩個核心魚礁,規模均長2000米,寬分別為51米和47米。
??? ● 作用:固灘固沙,附著和聚集底棲生物。
??? 舉措二:大量播撒底棲生物
??? ● 方法:在區域內投放50噸河蜆、6噸縊蟶、2噸
??? ● 作用:補充底棲生物的生物量,提供餌料生物。
??? 早報記者 鄒娟 實習生 王莉楠
??? 長江口,灘涂,這看似充滿野趣的地方,在兩三年前卻已難覓海洋生物,幾近“光灘”.
??? 為了讓海洋生物在這里重現,一個龐大的“海洋牧場”計劃正在實施。
??? “說海洋已經荒漠化一點都不過分?!遍L江口自然保護處處長劉健日前介紹說,2009年,長江口14.4平方公里的“海洋牧場”項目獲批,“簡單說,我們就是在荒漠的海洋中‘造林',如此,海底生物才有地方安營扎寨,才能修復海洋生態環境,讓中華鱘等物種不至于餓死在長江口?!?/p>
??? 正是通過在長江口灘涂上扎竹成林、拋撒河蜆等物種,經過3年多的摸索,一些海洋生物正在這里慢慢聚集。
??? 然而,在長江口自然保護處副處長陳錦輝看來,這仍是“杯水車薪”,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是:按照農業部的監測,去年,長江上游并沒有監測到自然繁育的中華鱘。這是否意味著中華鱘數量減少,目前尚無結論,但卻讓保護處的工作人員感到“很焦慮”.
??? 幾十萬根毛竹建牧場
??? 上海市東北方,長江入???,北起八滧港,南起奚家港,總面積約69600公頃的水域,是上海市政府批復成立的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如果從崇明陸地上過去,必須趁落潮時,先乘船,到一片濕地處下,步行一兩個小時,就能看到一大片望不到頭的灘涂。這片咸淡水交界的水域是中華鱘洄游必經之地,落潮的時候,中華鱘如果撤退不及時,就有可能擱淺在灘涂上。
??? 在灘涂上再走三四十分鐘,能看到一片密密麻麻的竹竿。落潮時分,竹竿高的有兩個成人高,矮的齊刷刷高出水面三五十厘米。陳錦輝指著這些竹竿說:“這就是長江口的’海洋牧場‘.”
??? 在國際上,“海洋牧場”并不是陌生詞。早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先提出“海洋牧場”設想,即在一定海域內,采用規?;瘽O業設施和系統化管理體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態環境,將人工放流的經濟海洋生物聚集起來,像在陸地放牧牛羊一樣,對魚、蝦、貝、藻等海洋資源進行有計劃和有目的的海上放養。
??? 上述概念近年來越來越多用在海洋生態修復上,但中國的“海洋牧場”尚處起步階段。2012年,“研究啟動海洋牧場建設”寫進《上海市海洋發展“十二五”規劃》,目前僅崇明這一14.4平方公里海洋牧場項目獲批。
??? 按照國際通用的“海洋牧場”做法,是在海洋里投放“魚礁”,也就是帶孔的礁石,魚礁固定住后,海洋生物便能棲息在魚礁上,繁衍生息。
??? *開始時,陳錦輝和他的同伴們也做出了一塊巨大的魚礁,投放在灘涂上。但讓他們哭笑不得的是:魚礁剛投進去,灘涂立即被砸出一個巨大的窟窿?!拔覀冞€在討論,這個礁石太突兀了,不知道魚蝦貝什么的肯不肯來??墒窃龠^一周去看,整塊魚礁根本找不到了,至今我們也不知道到底是退潮的時候帶走了,還是沉到泥沙里去了?!?/p>
??? 這個失敗的測試讓保護處的工作人員明白:國際上通用的魚礁投放法根本不適應長江口的環境。
??? 他們發現,長江口灘涂上的沙質和其他任何地方都不一樣。當地人叫這種沙為“鐵板沙”.顧名思義,就是長江口的沙質硬,踩在上面就像站在鐵板上。
??? 但是這種“硬”并不堅固,陳錦輝舉了個例子,人站在上面,左右不停地晃,不出10分鐘,半個身子就埋在沙子里了。
??? 有**,陳錦輝經過漁民碼頭,看到漁民泊船的木樁上長滿藤壺種寄居在海石或船體上的小動物,任憑風吹浪打也沖刷不掉。他當即想到,石頭太大不能用,那柱子呢?
??? 到2012年,“海洋牧場”項目終于開工了。他們給自創的魚礁取名為“竹陣魚礁”.現在能看到的核心魚礁就是長方形的竹樁矩陣,兩個核心魚礁的規模均長2000米,寬分別為51米和47米,竹樁矩陣的排距和列距都為2米,一共有168000平方米。
??? “我們的’海洋牧場‘,就是幾十萬根竹竿造出來的’灘涂森林‘.”陳錦輝說道。
??? 底棲生物開始聚集竹陣
??? 牧場的受益者是牛群羊群,竹陣魚礁的受益者就是海洋生物。
??? 2008年2月,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保護區成為世界上*大的河口濕地之一。
??? 不過,在2010年至2011年間,因為籌備“海洋牧場”項目,長江口自然保護處排摸調查了濕地外圍的灘涂生物狀況,結果讓工作人員感到意外:這片望不到頭的灘涂已經幾乎成為“光灘”,10平方米區域居然找不到一個底棲生物。周邊漁民告訴他們,20年前,灘涂上隨處可見河蜆和蟶子。
??? “聚集底棲生物,是’海洋牧場‘項目的*終目的?!北Wo處處長劉健介紹,自2012年至今,“海洋牧場”分三期施工,每一期均投放一批底棲生物,以檢驗牧場的效果。這在業內稱為“物種底播”.今年,保護處將在這一區域投放50噸河蜆、6噸縊蟶、2噸日本刺沙蠶。
??? 從目前檢測到的情況看,底播苗種河蜆的保留率為17.7%,示范區底棲生物資源聚集效應開始顯現。
??? 現場調查顯示,退潮后,灘涂上石塊、竹樁、鐵錨周圍形成的小水坑內聚集了大量的底棲生物和小型水生生物,每一小水坑都是一個豐富的微生態系統。抽樣調查中,竹竿周圍*高聚集一百個河蜆或縊蟶,少的也有十來個。“這就是物種保護的作用。事實上,長江口現在能監測到的魚類只有十來種,再不保護,就真的徹底荒漠化了?!眲⒔≌f。
??? 中華鱘32年來首無蹤跡
??? 然而,劉健說,這樣的物種聚集現在僅僅是示范,“保護區只是灘涂的一小部分,’海洋牧場‘又只占保護區的2%”, 對于長江口的保護可謂杯水車薪。
??? 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是,中華鱘可能正在減少。
??? “海洋牧場”有了生物,一個很直接的效果是中華鱘有東西可吃了。
??? 被譽為“水中熊貓”的中華鱘生在長江上游,一邊長大一邊游向大海,在海洋長到性成熟,再慢慢游回長江上游產卵。洄游路上,中華鱘不進食,但孵化的中華鱘幼魚需要大量底棲生物補充體能。因此,位于長江口咸淡水交界的保護區成為全球重要的生態敏感區,是中華鱘**的“幼兒園”,特有的“待產房”.每年5月至10月,保護區封區保護,禁止捕撈。
??? 2013年10月底至12月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等四家科研單位對長江葛洲壩下中華鱘產卵場進行了監測,結果未監測到中華鱘自然繁殖發生,這是32年來,首次未在中華鱘**的自然產卵場監測到中華鱘自然繁殖。
??? 2014年1月22日,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在武漢集中研究中華鱘資源現狀及保護對策,與會者們全面分析了造成上述狀況的原因。大家一致認為,梯級水電站、涉水工程、長江航運、環境污染、過度捕撈等因素嚴重影響了長江生態環境,加劇了中華鱘的生存壓力。
??? 2013年葛洲壩下中華鱘產卵場未自然產卵的主要原因是長江上游梯級電站蓄水運行等因素帶來的滯溫效應,改變了中華鱘自然產卵生態條件。此外,因人類活動導致葛洲壩下中華鱘產卵場面積過小,也是中華鱘自然種群無法自然繁殖的原因之一。 這樣的發現是否意味著中華鱘的產卵場被徹底破壞?劉健坦承,知道這個消息后“很焦慮”,相關部門正進一步加大對保護區的監測,“如果今年保護區沒有監測到中華鱘幼魚活動,那基本就能論定去年確實幾乎沒有新生中華鱘,這是致命的,誰都不希望看到。”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