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 德芙 巧克力被檢出含有損傷肝臟的礦物油” 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緊接著, 海天、 老干媽、老干爹、友加等品牌的多款 辣椒產品也被檢出含有礦物油。此消息一經曝光,迅速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質疑:今后還能吃德芙巧克力和老干媽等辣椒產品嗎?如何避免這類物質遷移到 食品中?
涉事企業回應符合國標
?
據了解,上述檢測結果出自一家網絡公司發布的檢測報告,內容是在德芙巧克力、老干媽等品牌辣椒產品中檢測出了礦物油成分,具體為中低黏度礦物油含量在4毫克/千克或2至4毫克/千克之間,這一數值超過了德國聯邦食品及農業部的建議范圍。此外,該檢測報告還援引了歐盟食品安全局于2013年發布的評估報告:“中低黏度的MOSH類物質(碳原子數為C16-C35能在動物體內積聚,并在肝臟、脾臟及淋巴結等器官中產生微肉芽腫。”
?
對此,德芙官方表示,德芙在中國生產的產品遵循瑪氏全球統一質量標準,并符合中國法律法規標準的要求,因此目前在中國市場并未采取下架或召回措施。
?
同時,老干媽等辣椒產品企業迅速做出回應,表示產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每年多次自檢和被抽檢結果均為合格,否則不會在市場上流通。
?
食品級礦物油允許使用
?
一方面是檢測報告認為上述產品含有礦物油;另一方面是企業認為產品符合中國標準,是安全的,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
食品安全博士鐘凱表示,事實上,食品中允許添加的是食品級礦物油,又叫液體石蠟/白油。在國際食品法典中,也允許其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
?
記者查詢《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了解到,食品級礦物油可作為直接添加的食品添加劑,用于除膠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鮮蛋中,*大使用量為5.0克/千克。舉例來說,生產巧克力時,要想把它從模子上分離出來,就要涂抹食品級礦物油。
?
歐盟食品安全局的調查結果顯示,食品中的礦物油主要來源于食品包裝、食品添加劑、加工助劑和潤滑劑,其中食品包裝可能是*大來源,例如巧克力中的礦物油超標,可能是因為印刷油墨經過包裝材料進入到食品原料和食品中。此外,辣椒醬的原料辣椒,也會在收購加工過程中接觸到包裝材料,從而導致少量油墨遷移到原料中。
?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早在2009年,德國就已經發現印刷油墨遷移到食品中的問題,但直到現在也沒有制定出統一標準。
?
據鐘凱介紹,世界衛生組織曾為礦物油制定終生安全劑量,為每天每千克體重攝入20毫克。歐盟食品安全局相對保守,制定的終生安全劑量為每天每千克體重攝入12毫克。
?
建議企業改進生產工藝
?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曹雁平表示,上述檢測根據《 食品安全法》**百一十八條進行,但發布檢測報告的公司并不具備發布食品安全信息的資格。
?
食品工程博士云無心表示,雖然食品中含有的礦物油并不會造成安全問題,但也不意味著可以放任不管。其實,世界各國都在關注礦物油問題,科學家們也一直想方設法降低食品中礦物油的含量。
?
朱毅認為,上述檢測結果的發布恰好給食品企業提了個醒,促進他們改進生產工藝,以減少食品中礦物油的含量,盡可能避免包裝材料中油墨的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