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謠言歇歇腳,還需要法律出手。 ?
? ? "對于 食品安全信息發布體系總而言之,就是要建章立制、統一管理,形式要統一,內容要嚴謹,管理要嚴肅,避免泛娛樂化,也要避免被各種民粹情緒所左右,不實信息發布者要追究法律責任,不實信息發布平臺要承擔連帶責任。"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云波在中國經濟網舉辦的"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上表示。
?
? ? 近年來在食品安全監管領域,國內外大量的監管實踐表明,食品安全信息的規范發布,對保障食品安全、降低社會成本、提高政府公信力都有很大的積*作用。
?
? ? 我國《 食品安全法》**百一十八條規定:國家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臺,實行食品安全信息統一公布制度,并明確了四類信息的公布主體:國家食品安全總體情況(食藥總局、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國家和省級監管部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調查處理信息(國家和省級監管部門、食品安全日常監督管理信息(縣級及以上監管部門。
?
? ? "要拿出科學和法律的武器,讓食品藥品謠言無處遁形。"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顏江瑛表示。
?
? ? 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對監管信息執行"五公開",即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例如,每周二在網站上公布食品抽檢信息,為方便公眾查詢食品抽檢信息還專門設計了"食安查"APP.同時,針對公眾關心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專門制作了系列科普知識宣傳品,通過總局的網站、微博、微信傳播。
?
? ? "請大家關注我們網站、微信公眾號"中國食事藥聞",也希望媒體朋友廣泛傳播我們的科普宣傳品。今年,我們還準備在微信公眾號開通食品藥品科普知識"你問我答"欄目,針對公眾關心的問題,每周集中回答一次大家的問題。科學知識的傳播是遏制謠言*有效的手段;公眾主動了解掌握科學知識,是避免謠言傷害*根本的方法。"顏江瑛說。
?
? ? 即便在這樣的科學知識傳播系統之下,謠言仍然甚囂塵上。
?
? ? "除了上述政府發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外,各位接觸更多的恐怕是各類五花八門的食品安全"民謠"或者民間發布,真偽莫辨。由于目前對民間食品安全信息發布者的資質及其法律責任都無章可循,因此,現在的民間發布多處于混亂無序狀態,想發布什么就發布什么,想什么時候發布就什么時候發布,想在哪里發布就在哪里發布。這種隨意狀態,不能是常態。民間監督和第三方監督,都要依法辦事,不能任意而為。"羅云波說。
?
? ? 謠言動動嘴,辟謠跑斷腿的時代,靠自律儼然無法控制,只能依靠法律。
?
? ? "社交媒體是各種虛假食品安全消息發布的主要渠道,建議食藥監新聞司和網信辦建立一個聯席會議制度,制定出發布規則和尺度,把虛假信息監控作為網絡輿情監控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和專家一起,對信息真偽進行甄別。該刪的**時間刪除,不是刪除之后就萬事大吉,還需要追究不實信息發布者的法律責任, 要切實的行動起來,不能坐視食品安全謠言淪為社交媒體謠言的重災區。"羅云波表示。
?
? ? 目前剛剛出臺的《食品安全欺詐行為查處辦法》征求意見稿,給食品安全信息欺詐進行了定義。其第十一條 【信息欺詐】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食品安全信息欺詐:單位和個人利用網絡、媒體、移動社交平臺等載體,編造、散布、傳播虛假食品安全信息;媒體杜撰新聞事實,播發故意歪曲事實真相的食品安全新聞;媒體播發含有虛假事實、數字、圖標、專家發言等的食品安全新聞;媒體對食品安全新聞圖片或者新聞視頻內容進行影響其真實性的修改。
?
? ? "雖然提出了食品安全信息欺詐這個說法,以及司法介入的方式,但如果能更加細化,有一個配套實施細則,可能就更有可操作性了。"羅云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