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省圍繞G20 杭州峰會 食品安全保障,綜合施策,強化“黨政同責”,落實“四有兩責”,夯實基層基礎,深化基層責任網絡建設,嚴格 監管執法,整治突出問題,全面啟動食安創建,“餐桌安全”治理行動穩步推進,“三大一嚴”專項行動成效明顯,社會共治格局進一步拓展,全省食品安全狀況有序、可控,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滿意度不斷提升。
?
一是推進“雙安雙創”。我省將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即“雙安雙創”作為持續改善民生、推動產業發展和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由省食安委統一領導,持續加大創建力度。目前,杭州、寧波、紹興同步開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100個市縣均制訂工作方案、組建領導小組,全省驗收通過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縣26個(其中***5個,初步形成全省上下聯動、市縣聯創的格局。圍繞食品安全治理65個課題項目,確定8個縣開展綜合性創新試點、38個市、縣開展單項試點。省級安排補助485萬元,試點工作全面啟動。
?
二是打牢基層基礎。基層責任網絡日趨完善,全省所有鄉鎮(街道、開發區全部成立食安委及其辦公室,配備食安辦專兼職干部3001名,設立社會治理小網格8.1萬多個,配備協管員、信息員8.6萬多名;所有鄉鎮(街道均建立了協管員(信息員報酬補助機制和管理考核制度,培訓人員12.5萬余人次,2.08萬名執法人員和協管員使用“食安通”等移動監管信息平臺。推進基層食安辦、基層站所規范化建設,全省743個鄉鎮(街道食安辦通過規范化建設驗收。
?
三是持續專項整治。穩步推進餐桌安全治理行動和“六大質量提升工程”(農產品、食用林產品、初級水產品、進口食品、“三小一市場”、餐飲具和食品相關產品,開展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清源”、“兩推兩打”、農村食品安全“凈流”、“掃雷”、打擊食品違法犯罪“利劍”等行動。圍繞食品安全保障,開展為期半年的食品安全隱患大抽檢大排查大整治嚴打擊專項行動。全省共抽檢各類食品17.59萬批次,出動57萬余人次,排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近28萬家次,發現并消除各類大小隱患4萬多個,各監管部門查處違法行為12488起,行政立案11233起,公安部門刑事立案600余起。
?
四是拓展共治格局。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強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指導意見,引導和鼓勵行業協會、社會公眾參與食品安全共治共管。精心遴選52名專家組建運行省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成立社會監督員隊伍827支共13797人。深入開展“四個你我”活動(“我執法,你參與”、“我宣傳,你傳遞”、“你點題,我檢測”和“你舉報,我查處”,其中通過“你點題,我檢測”活動,抽檢53007批次,合格率98.9%;你舉報,我查處“受理公眾舉報線索23645條次,查實舉報13029起(次,發放獎金103.8萬。深化食安險機制建設,全省投保單位共12632家,其中食品生產企業681家、流通主體1551家、餐飲單位9595家,保單金額約311.5億元,保費規模4399.5萬元,參保單位和保費規模均比2014年增長17倍,居全國首位。在全省全面推進農村食品安全金融征信體系建設試點,明確各類實施主體133.6萬家,采集基本信息108.8萬家,進行信用評價56.6萬家,414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受到了金融聯合懲戒。
?
隨著我省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社會公眾對食品安全的總體滿意度明顯提升,2016年浙江省食品安全公眾滿意度為70.32。并且社會公眾對我省食品安全持續改善持肯定態度,多數公眾認為本地食品安全狀況持續改善,穩定向好,超過八成的公眾對食品安全保障有信心。同時超四成的公眾認為應”保持嚴懲重處違法犯罪高壓態勢“,近四成的公眾認為應”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和”加快完善 食品安全法規制度“。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