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等措施,2016年貴州省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趨好。 ?
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宋宇峰在23日召開的省政府常務會議上介紹,2016年,貴州省共開展食品抽檢20636批次,覆蓋了全省所有的縣(市、區和全部食品類別,抽檢量較2015年增加16.09%。省級抽檢合格率為97.85%,較2015年上升2.94%;國家對我省抽檢合格率為99.4%,居全國上游。 》食品安全是*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據介紹,我省食品安全工作去年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
落實“四有”要求,食品安全監管基礎進一步夯實。
?
一是落實“有責任”。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關于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的意見》,強力推進落實食品安全工作屬地責任。層層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將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各級政府年度考核和食安委成員單位目標考評。
?
二是落實“有崗位”。通過深化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著力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體系,實現省、市、縣、鄉食品藥品監管機構全覆蓋。村級配備食品安全協管員、監督員、信息員等21200余名。
?
三是落實“有人員”。建立食品監管能力提升師資培訓庫,組織開展各類培訓班439期,培訓人員15131人次。充實完善了省、市、縣三級食品藥品安全應急管理隊伍。四是落實“有手段”。貴州省政府印發《關于改革完善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實施意見》,整合食藥監、衛生計生、質監等部門檢測資源,成立了貴州省食品檢驗檢測所,充分發揮農業、質監、衛計、檢驗檢疫、科研院所等部門和單位檢驗檢測平臺和人才隊伍的作用,加速推進市、縣檢驗檢測機構整合建設,為我們食品安全構建了較為完整的檢驗檢測體系。7個區域性檢驗中心和2個一般檢驗機構項目獲批國家檢測資源整合縣級試點。印發《貴州省食品藥品安全“十三五”規劃》,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貴州省食品安全條例》,于今年5月實施。
?
落實“兩責”,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
?
一是落實日常監管職責。在全省大力推廣清鎮市以大數據助力小作坊監管經驗,通過“身份數據化、行為數據化、數據關聯化”,著力解決“小作坊、小餐飲、小攤販”食品安全問題。研究制定《貴州省食品流通監管工作考核評價辦法(試行》,得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肯定。在餐飲服務行業開展“明廚亮灶”工程、“食之放心”活動、實施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量化分級管理,“餐桌污染”明顯改善。深化“放管服”改革,實行《食品流通許可證》和《餐飲服務許可證》兩證合一、食品生產企業“一企一證”。
?
二是落實監督抽檢職責。發布抽檢公告56期,全省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率達****。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預警,及時發布節假日、高風險品種食品風險預警和消費提示。同時,加強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圍繞農村、校園及周邊等重點區域,白酒、乳制品、食用植物油等重點品種,開展專項行動20余次;查辦冷凍肉品走私等案件4094件,較去年同期增長16%。
?
(三強化共治,食品安全監管合力進一步增強。
?
一是強化協調聯動。省、市、縣、鄉均建立健全了食安委及其辦公室,強化了部門間、區域間的協調聯動機制。在全省開展“食品安全示范‘三級聯創’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3個市(州、11個縣(市、區、100個鄉鎮(街道、社區作為食品安全示范“三級聯創”試點。
?
二是強化企業主體責任。督促全省有一定規模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按規定配備專、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全省深入開展“我用良心做食品”活動,依托行業協會,倡導食品生產經營者樹立道德誠信觀念。在3個市(州探索開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
?
三是強化信息化支撐。食品安全云已累積了3.8萬件食品信息,積累了6356萬條數據;聯合中央電視臺中國政策論壇欄目,在生態文明國際論壇期間,成功舉辦了“大數據時代的食品安全”主題論壇,發起成立了全國29個省市參與的“食品安全誠信聯盟”。
?
四是強化群防群控。開辟了《食藥安全線》電視專欄,開通了食品安全微信公眾號。充分利用“12331”投訴舉報熱線和網絡平臺,受理群眾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