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北京1月6日電 (記者林麗鸝 中國 食品科學技術學會1月6日召開2016年 食品安全 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梳理了2016年食品安全微信十大謠言,其中“ 小龍蝦渾身是蟲?”傳播量*高,達5400多萬,專家提醒,該說法夸大其辭,蝦蟹不宜生食,但煮熟的小龍蝦可放心食用。
??? 其他在微信上流傳甚廣的食品安全謠言還有:“葡萄無籽是用避孕藥培育的?”事實上,避孕藥是動物激素,對植物根本不起作用。“維生素A傷害嬰兒大腦?”其實,有充足證據證明額定計量補充維生素A是安全的。“肉鴨生長過快是注射激素?”從成本收益角度看,打激素并不劃算,肉鴨生長快是科學育種的結果。“美國政府說膽固醇有益無害?”新版《美國居民膳食指南》的確取消了限制膽固醇攝入的建議,但也強調不代表建立健康飲食模式時注意膽固醇不再重要。“美國人民又不吃轉基因了?”事實上,美國是轉基因研發和消費大國,已經吃了20多年轉基因食品。“西瓜和桃一起吃要人命?”這類“食物相克論”造成過無數“冤案”,尚沒有證據表明西瓜和桃同時食用會致命。“方便面含防腐劑,32小時不消化,甚至致癌?”專家認為,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食物搭配,配些肉、菜更營養。“吃櫻桃感染H7N9病毒?”類似“吃豬肉感染H7N9”“吃麻辣燙感染H7N9”等謠言不斷變種,專家指出H7N9是禽流感病毒,謠言在“亂扣帽子”。“豬肉生了無敵鉤蟲?”經鑒定,網傳的鉤蟲照片,是豬的淋巴、血管等組織,豬肉中沒有鉤蟲的說法。
???? 以上謠言均已被媒體和權威專家擊破。事實上,針對上述與葡萄、豬肉、小龍蝦、方便面和食物相克相關的謠言,人民日報“求證”欄目也曾多次刊發報道辟謠。那么,當前我國主要的食品安全問題究竟是什么?
????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院士認為,當前食源性疾病危害*大,需注意糧食和蔬菜中的重金屬、糧食和堅果中的霉菌毒素、畜禽養殖中非法使用獸藥、蔬菜和茶葉種植中非法使用農藥等問題。他建議,進一步探討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改革,加強部門間協調和合作;政府食品安全監管模式要從以抽樣/檢測為主轉變為以過程監管為主;完善和提高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