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食品的法律意識薄弱、食品安全科學素養需主動提升等問題。 ?
? ? 江青介紹稱,為了解我國國民食品安全認知素養情況,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CSISC組織開展了國民食品安全認知素養大數據研究,基于首頁大數據Home GA(Home Government Affairs監測系統,通過大數據技術手段采集、分析和挖掘我國國民食品安全知識認知的相關信息,對我國國民食品安全認知素養狀況進行數據透視。
?
? ? 報告以互聯網上的客觀存在數據為研究樣本,利用大數據技術和思維,對相關信息進行挖掘、分析,從國民食品消費習慣、食品安全認知及存在問題等方面進行研究,形成對我國國民食品安全認知素養狀況的數據透視。
?
? ? 該“報告”研究發現,我國國民在關注、獲取食品安全相關信息時的主動性并不強。約7.4%的民眾日常生活中經常主動關注食品安全信息,而發生食品安全事件時才關注的超過半數,占比為51.3%。
?
? ? “報告”建議,我國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強引導,使民眾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相關信息關注、獲取習慣。
?
? ? 此外,食品安全也并非購買食品的**考慮因素。食品安全性16.5%的占比排在價格20.4%,口味16.8%之后,15.9%的民眾在購買食品時考慮品牌,10.7%的民眾考慮購買便利性,10.1%的民眾會考慮食品的健康性。研究還發現,菜市場、批發市場依然為是民眾購買蔬果等食品的主要場所。
?
? ? 值得注意的是,約七成公眾對我國食品安全現狀持謹慎樂觀態度,其中認為食品安全現狀非常好的公眾占6.3%,25.8%的公眾認為食品安全現狀還可以,38.1%的公眾認為當前食品安全狀況一般;不太好和非常不好的公眾觀點占比分別為24.3%和5.4%。可以發現,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近年來啟動的一系列食品安全知識普及對引導民眾建立正確的食品安全觀念,增強辨別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改善我國食品安全領域在民眾心中的認知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但食品安全相關知識的進一步普及仍是國民食品安全素養提升的重要手段。
?
? ? 對于存在的問題,該“報告”指出,在各類輿論關注中,網絡訂餐平臺、食品安全教育、違法食品添加劑/物、進口食品質量問題、食品安全維權、假冒偽劣食品、食品安全流言/謠言、食品功效虛假宣傳、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等九大類問題內容*為集中。
?
? ? 而民眾盲目迷信進口食品、食品消費偏重便捷性和價格、投訴問題食品的法律意識薄弱、民眾食品安全科學素養需主動提升等四大問題成為國民食品安全素養提升面臨的主要挑戰。
?
? ? 其中,僅有6.6%的民眾認為自己非常了解食品安全相關知識,在購買食品時,36.7%的民眾會注意食品的品牌或商標,30.7%的民眾會注意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16.0%的民眾會注意食品外觀是否完好,13.2%的民眾會注意配料、食品添加劑等,3.4%的民眾會關注生產廠家或產地。
?
? ? 江青在分析報告時表示,要確保全社會的食品安全,除了政府大力監管,嚴厲打擊不法行為,普通消費者也應該掌握一些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識,養成科學理性的消費習慣。學習食品安全相關知識和常識,能夠降低購買到不合格產品的概率,是判別食品安全謠言的重要技巧,也是遇到食品安全維權時的強有力工具。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建起一個食品安全的防火墻,食品安全才會有更加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