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大連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市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張淑萍通報了大連市創建國家 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階段性工作成果。記者獲悉,目前,我市食用農(水產品產地準出和 市場準入銜接機制已初步建立,全市 乳制品、 白酒和 植物油生產企業全部實現 質量安全 追溯。今后,包括基層 食品 監管聯動機制建設在內的食品安全十大重點項目將全面推進。
大連市乳制品、白酒和植物油生產企業全部實現質量安全追溯
?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如今購買一些食品,不少已經在外包裝上貼出二維碼,只要手機一掃,就可以準確查到商品從原料,生產加工到流通全部環節,這也就是食品安全的可追溯。
?
大連市被列為第二批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試點市以來,食品安全創建工作全面鋪開、有序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
大連市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投入1.7億元創建經費。其中,市政府安排3800萬元執法裝備及基層站所規范化建設專項資金,夯實了監管工作基礎。市保監局積*推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投保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已有255家投保。
?
食用農(水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有新成效。積*探索食用農(水產品追溯體系建設,食用農(水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機制已初步建立。食藥監、農業、海洋漁業部門聯合簽訂全程監管合作框架協議,印發了畜產品、水產品產地準出和流通、餐飲環節食品安全追溯辦法,起草了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全市乳制品、白酒和植物油生產企業全部實現質量安全追溯;30家商超、5家批發市場試點上線食品安全追溯平臺,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有效推進。
?
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在食品生產、流通、餐飲全環節開展“三百”示范創建,522家單位申報,326家通過驗收。深化“明廚亮灶”工作,全市學校食堂明廚亮灶率達80.88%.市質監局積*打造大連食品知名品牌。市工商局認定馳**商標199件。市服務業委推進了新一輪社區菜店和東港夜市建設,在全市打造多業態、多層次的食品安全示范群體。
?
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督促指導全市13家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和30家大型商超配備快檢設備,建立便民服務點,定期向公眾開放。市政府安排1876萬余元資金,全面配齊基層站所和農貿市場快檢設備,構建覆蓋全市的快檢網絡。
?
基層監管所規范化建設全面啟動。提出了《大連市基層監管機構規范化建設“十個一”考核標準》,市財力投入2785萬元扶持資金。目前,西崗區、花園口區已完成基層所標準化建設,年內全市50%的基層站所將完成規范化建設。
?
建立數字化餐廚垃圾監管系統,購置15臺加載GPS監管系統的餐廚垃圾收運車,建成日處置能力100噸的餐廚垃圾處理廠,形成比較完備的收運處理體系。市城建局出臺《大連市餐廚垃圾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普查登記餐廚垃圾產生單位1600多家,會同行政執法、公安部門查處非法收運車輛102臺次。
?
化解“四小”隱患,小食品店監管覆蓋率達到70%以上
?
市農委督促指導7萬多個農產品生產主體健全生產記錄制度, 全市2000余家農獸藥經營單位獲得國家或省認證,全部實行追溯管理。組織開展了農藥及農藥使用、畜禽屠宰等專項整治行動,查處案件297起。市海洋漁業局以海參為重點深入開展專項整治,檢查企業1千余家次,當場責令企業整改發現的問題。
?
結合“百日會戰”,全市清理3萬多處占道經營食品攤點、1.8萬多處占道燒烤。持續開展摸排調查,年內5578家小作坊實施規范化、制度化管理,2家小作坊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出臺早夜市管理規定,以6家早市作為試點進行劃行歸類,實現科學化、模塊化監管。規范小食品店主體資格和經營行為,小食品店監管覆蓋率達到70%以上。實施“5+5+1”規范整治,全市共排查無證小餐飲2002戶,備案1766戶,指導辦證206戶,責令整改666戶,取締179戶。
?
開展20個專項整治,檢查15.8萬戶次,行政立案1026件。制定食藥行刑銜接工作實施細則。成立打擊食藥違法犯罪協調辦公室,公安、食藥部門聯合駐點辦公,刑事立案472起,有力地打擊了食藥違法犯罪活動。
?
數字看成效
?
全市清理3萬多處占道經營食品攤點、1.8萬多處占道燒烤。
?
年內5578家小作坊實施規范化、制度化管理,2家小作坊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
?
出臺早夜市管理規定,以6家早市作為試點進行劃行歸類,實現科學化、模塊化監管。
?
小食品店監管覆蓋率達到70%以上。
?
實施“5+5+1”規范整治,全市共排查無證小餐飲2002戶,備案1766戶,指導辦證206戶,責令整改666戶,取締179戶。
?
推進“一區一精品”,旅順口區建成3個小作坊園區,組織82戶小作坊“退路進廳”
?
深化富有大連特色的“十大支撐性工程”建設,力爭在基層站所規范化建設、“四小”規范整治、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打擊違法犯罪等方面有新突破。同時,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推進“一區一精品”建設、地產 食品質量安全提升、市場規范化建設、餐飲單位明凈行動、食品安全風險交流、街道鄉鎮監管機構建設、基層食品監管聯動機制建設、一級批發市場建設、智慧監管系統建設和食品追溯體系建設等“十大重點項目”建設,全面提升創建水平。
?
深入實施“一區一品”策略,鼓勵基層發揮首創精神,大膽探索創新,培育創建特色亮點。西崗區探索創新基層監管體制,在街道設立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科,在基層政府做實了食品安全工作機構;甘井子區投入300萬元,建設了區域性食品快檢中心;莊河市積*探索食品追溯體系建設;旅順口區在大學城周邊建成3個小作坊園區,組織82戶小作坊“退路進廳”;金普新區積*推動中央廚房進校園;瓦房店市投入270余萬,搭建完成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平臺;長海縣研發了“長海海參”質量追溯系統。
?
重點推進嬰幼兒配方食品、肉制品、乳制品、食用植物油、白酒等國家規定的重點品種的追溯體系建設;扶持引導大連遠洋水產品批發市場進行信息化建設試點;引導5家大型商場,20家連鎖超市開展消費環節“一票通”信息化建設;引導和培育“獐子島海參”“天正河鲀”等具有大連地域代表性的水產品企業進行水產品養殖和生產的單品種全鏈條追溯體系建設;扶持“亞惠”“海大廚”等中央廚房模式企業,開展產品全鏈條追溯;牽線引入成都順點科技公司與 “飯飯”“番茄家”等大連相關企業進行“強強,強弱”聯合,發展培育大連食品和食用農產品電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