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廣州一名75歲的老人在 處理 螃蟹時,右手虎口被蟹鉗鉗傷,傷口感染食肉菌,患上了壞死性筋膜炎。三天內病情迅速發展,*終因病情過重不治身亡。
?
專家提醒,市民在接觸、處理海鮮時一定要多加小心,否則甚至可能因此送命。
案例1
手指被魚刺輕微扎破,竟染上“殺手”病菌
?
一個月前,市民黃先生在家處理海鮮時,不小心被魚刺扎破左手食指指腹,當時僅輕微疼痛和少量出血,因此他并沒在意。不料,隔天他的左手掌及左前臂發紅脹痛,掌根部還出現淡紅色的水泡和滲液。黃先生趕緊到中山醫院就診。
?
醫生檢查發現,黃先生竟感染了號稱“海洋中的殺手”的創傷弧菌,該病48小時內的死亡率高達50%,總體死亡率達70%。因感染進展迅猛,許多患者被迫截肢也不能保住性命。醫生說,黃先生左手左前臂已出現明顯的“骨筋膜室綜合征”,肌肉和神經受壓迫,很快就會缺血壞死,只有緊急切開減壓才能保住患肢。
?
經過4個多小時的緊急手術,黃先生手部及前臂的肌肉和神經功能大部分得以保留。配合后期治療,病菌得以有效控制。
?
醫生介紹,若傷口接觸到受污染的海水、貝殼或魚類,就有可能感染到此類弧菌。一般來說,感染多半很輕微;但對于高危人群,此類弧菌感染可能快速傳播,并導致嚴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發嚴重壞疽。
案例2
被魚刺扎傷右腳,截肢后仍沒保住性命
?
2013年5月,市民莊先生到水產批發市場買了一條一斤多重的鱸魚,準備回家給兒子做湯。路上,裝魚的袋子破了口,魚身上的刺把莊先生的右腳扎傷了。由于傷口不大,他并沒在意。到了晚上,他的腳開始紅腫,疼痛加劇。第二天上午,他發起了高燒,于是到中山醫院看急診。不料病情發展十分迅速,醫生發現他的血壓一直偏低,建議馬上住院。
?
僅僅過了6個小時,到晚上11點多,他的病情便迅速惡化,有嚴重敗血癥,右腳也開始潰爛,被推進了手術室。病情仍無法控制,為了保命,醫生只好為他做了截肢手術,將其右膝以下部分全部截去,此時距他被扎僅過了50個小時。然而,*終,由于多臟器功能衰竭,莊先生還是沒能逃脫噩運,因搶救無效死亡。
?
中山醫院急診部副主任醫師修亦斌介紹,經過細菌培養,發現莊先生的致病原是嗜水氣單胞菌。這種菌致病力很強,短時間就能引起敗血癥,造成多臟器的功能衰竭。
?
【提醒】
被海鮮刺傷要消毒
有癥狀要及時就醫
?
中山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姜曉勇介紹,在平日接診中,時常會接到被魚、蝦、蟹、蝦蛄等海鮮刺傷感染者,主要發生在廚房工作者以及水產從業者中,常見的是某種細菌感染。幾個月前,他曾接到過一名患者是送餐小弟,在店里送活魚時手指被魚刺扎破,次日整根手指又紅又腫,被診斷為“類丹毒”。“類丹毒”一般沒有全身癥狀,但也有部分患者會有發熱、關節痛、多器官損害等全身癥狀。姜曉勇指出,還有一種比較嚴重的感染——游泳池肉芽腫,也主要見于水產從業者和廚房工作者。
?
中山醫院急診部副主任醫師修亦斌提醒,海鮮身上可能攜帶致病菌,若是被刺傷或傷口接觸受污染的海水等,可導致傷口感染繼而引發敗血癥、蜂窩織炎等,造成肢體壞死,甚至威脅生命。市民雖無需過分緊張,但萬一被海鮮扎傷也切莫掉以輕心。
?
他提醒,水產、廚房從業者處理海鮮時,以及養熱帶魚的市民在換水和清洗魚缸時,*好戴橡膠手套,避免皮膚被劃傷。如不小心被劃傷皮膚,要及時清洗、消毒。一旦出現皮膚癥狀,一定要及時上醫院就診。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