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與難點問題。 ?
? ? 進口糧食貿易呈現新特點
?
? ? 一是進境大宗糧食增速迅猛。2015年全年進境糧食突破350萬公噸,共376.04萬噸、貨值15.08億美元,而今年前三季度約為330萬公噸,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并有望首次突破400萬大關。
?
? ? 二是糧食中轉發展如火如荼。前三季度中轉糧食達99.76萬噸、貨值3.23億美元,同比增加22.99%、25.68%,其中,進口批次、貨值占到總進口糧食的30%左右,糧食中轉業務已成為海運進口糧食貿易發展新動力。
?
? ? 三是糧食品種豐富全面,品種囊括大豆、玉米、大麥、高粱等主要經濟作物,來源涵蓋美國、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烏克蘭等多國。
?
? ? 糧食進口面臨新挑戰
?
? ? 攜帶疫情疫病復雜多樣。以本口岸為例,前三季度從進境糧食中截獲有害生物313種、5112種次,同比增加15.1%、48.8%,分別占到全部植物產品疫情檢出的32.2%、19.6%。今年來,新增截獲北美刺龍葵、刺萼龍葵、菜豆殼球孢菌等多種外來有害生物。隨著進境糧食數量持續增多、種類不斷變化,所攜帶疫情疫病的風險進一步加大。
?
? ? 法律法規未能與時俱進。現在檢驗檢疫系統開展進境糧食檢疫工作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分別于1991年和1996年通過,但我國面臨的植物檢疫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行的法律法規難以適應當前工作的需要。
?
? ? 后續監管協作有待加強。進境糧食往往需要跨省調運,這對不同省份檢驗檢疫部門提出了跨區域監管協作的新要求,要求進境糧食調離入境口岸后的各個環節應實施及時、有效、到位的監管,防止外來有害生物在調運過程中發生傳播擴散的風險。
?
? ? 進境糧食監管更新新辦法
?
? ?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進口糧食需求以及適應新的糧食安全衛生問題,我國一直對糧食監管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在不斷更新和完善中。
?
? ? 歷時6年修訂的新版《進出境糧食檢驗檢疫監管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替代原有法律,已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辦法》重新界定了糧食的概念,將大豆、油菜籽等油料作物籽納入管理范疇。該辦法注重糧食風險管理、源頭管理、過程管理,針對進境糧食流程長、環節多、風險高的特點,建立全流程的風險監管制度,同時強調企業主體責任。
?
? ? 新的糧食標準也相繼頒布實施。《進出口糧油、飼料檢驗 抽樣和制樣方法》由SN/T 0800.1-2016替換掉原來的SN/T 0800.1-1999,《出口糧食、油料及飼料不完善粒檢驗方法》SN/T 0800.7-1999 替換為SN/T 0800.7-2016版本。這些標準使得糧食檢驗檢疫工作更加標準化、流程化、規范化。
?
? ? 糧食檢驗檢疫需開拓新思路
?
? ? 重法律法規。歐盟的植物檢疫法1977年頒布,其后進行了大大小小39次修改;而我國法律相對滯后,理應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刪除落后不適宜的條款,根據現有國情盡早修訂《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增加前瞻性的理論研究成果,將適應廣泛的檢疫標準和工作規范上升到動植檢法律高度,提高執法手段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
? ? 重技術支撐。進口糧食的樣品數量大、檢測項目多、實驗流程復雜、專業性強,故保證檢測結果快速且準確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加強隊伍建設,完善人才引進機制。講究專業對口,確保人員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植物檢疫實際工作中去,同時強化專業培訓,提升檢驗檢疫人員應對突發植物疫情的能力。另一方面強化理論研究,優化合作機制。積*開展與各大高校、農林部門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搭建與海關、海事、邊檢等口岸管理部門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協作平臺。
?
? ? 重過程監管。建立進境糧食從進境碼頭到加工工廠的全過程監管檔案,對糧食接卸、運輸、加工、倉儲等關鍵環節嚴格把關,確保貨物出入記錄可溯,倉儲加工情況可查,疫情監測防除可控。針對中轉貨物,應特別加強進境口岸、儲存地和加工地檢驗檢疫部門等多地溝通交流,及時通報進境糧食口岸檢驗檢疫、調運、儲存及加工監管情況,形成長效的溝通聯絡機制,實現從口岸檢驗檢疫到定點加工的全過程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