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成為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列入了成都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美麗中國典范城市”的重要內涵。 ?
? ? 在成都,一棵白菜從生長之初的土壤環境、到成長過程的肥料使用,從田間經過流通環節,*后到市民的餐桌上,每一個細節都在信息化 監管的范圍內。
?
? ? “舌尖上的安全”是確保成都味道揚名世界的*根本保障。自全市開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 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以下簡稱“兩個創建”試點工作以來,依托“互聯網+”理念和技術,建立起了強大的食品安全智能感知與響應系統,探索了一條成都特色的“智慧食安”創建之路。
?
? ? A?打通“數據孤島”
? ? 全鏈條信息監管食品安全
?
? ? 10月17日,成都七中高新校區的食堂外,一位學生滑動著墻上電子觸摸屏上的食材信息,農藥是否殘留、供貨商姓名、配送時間甚至連配送車輛的車牌號都一覽無余。不僅如此,學生家長在家也可以通過手機軟件對這些信息進行查詢。這所有近4000名師生的學校,食品安全量化評級為A級。
?
? ? 為了構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體系,該校改造了原有的封閉式廚房,實施明廚亮灶,改變原始紙質票據的溯源方式,食材供應商納入成都市食品溯源電商平臺。通過明廚亮灶、視頻、APP、二維碼掃碼等“智慧監管”技術,讓學生及家長直觀了解食材購進、加工、制作全過程,學校及監管部門還可實時掌握食堂安全情況,從而實現食材可追溯、檢測可查詢、過程可監控、餐廚垃圾去向可追蹤。
?
? ? 強大有力的科技支撐,是成都推行“智慧食安”的必要基礎。像成都七中高新校區的食堂一樣,成都市超過3000余家餐飲主體每天通過這一平臺下單,從而實現“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
?
? ? 以信息化構建技術平臺,依托成都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軟硬件資源,聯合成都市標準化研究院、順點科技公司以及電子科技大學專家團隊的技術力量,成都市開發建設了市食品安全監測預警數據中心,作為全市“智慧食安”體系的技術中樞,全面打通全市各級各部門、三方電商平臺、市場管理平臺、企業管理系統之間的“數據孤島”,形成了“一個中心(成都市食品安全監測預警數據中心、三大平臺(監管平臺、檢測平臺、追溯平臺、七項功能(態勢感知、過程監控、危害識別、風險預警、應急響應、趨勢預判、循數決策、四類應用(政府管理、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的系統構架,全面增強城市智能感知與響應能力。
?
? ? 目前數據中心已歸集7萬條監管數據、860萬條檢驗檢測數據,接入30萬條生產商數據、7000萬條全球商品數據、30億條網絡輿情數據,并可保持月均20萬條的增長幅度,形成更強大的大數據挖掘和分析處理能力,為“智慧食安”運行應用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
? ? B?果蔬例行檢測合格率達99%
? ? “瘦肉精”“三聚氰胺”多年零檢出
?
? ? 拿起一棵白菜,掃描包裝袋上的二維碼,這棵白菜的“前世今生”便清晰呈現:種子的來源、使用過什么肥料、有沒有“生病吃藥”、成長周期……每一個環節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這正是成都市打造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平臺。
?
? ? 10月17日,在崇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工作人員展示了成都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全過程。
?
?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液相色譜、原子熒光光譜儀、火焰光度計……在崇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各種國內先進的設備一應俱全。瓜果蔬菜經過制樣、萃取、色譜分析等環節,就能用儀器對這些成分的含量進行分析。現在中心可以檢測37項主要的農藥殘留以及鉛、砷、汞、鉻等重金屬殘留。此外,還能對農作物生產基地的水、土、大氣、肥料、飼料的安全情況進行檢測。
?
? ? 崇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是四川省**個通過檢測和計量的雙認證農產品檢測縣級機構,并且在17個鄉鎮、1個村以及5個企業都建立了農殘快速自檢室。目前,該中心已經初步具備農產品種類全面檢測能力,每年可以完成蔬菜,水果定性檢測8400組以上。
?
? ? 目前,成都在15個區縣市均有設置農檢中心,在農產品主要生產基地所在的鄉鎮一級單位和生產企業,也設有快速檢測點。成都市農委相關負責人透露,近幾年來,成都市例行檢測合格率都在99%以上,“到今年底成都市將建成覆蓋全市生產基地的村級檢測生產體系,加上鄉鎮級、縣級和市級檢測體系,整個檢測網絡全部形成,覆蓋所有現有農產品可控制的所有參數。”可控制的農藥指標越來越多,對某些農產品可控制農藥指標可達到97個以上。
?
? ? 同時,成都市強化執法監管,持續開展“綠劍護農”等非法添加和使用違禁農業投入品專項整治行動,常年開展各類執法檢查1萬余次,始終保持對違禁和假劣投入品的“防、控、堵、打”高壓態勢,連續多年保持了“瘦肉精”、“三聚氰胺”、禁用農藥零檢出的記錄。
?
? ? C?源頭控制“地溝油”
? ? 有機廚余轉化為養地產品
?
? ? 如何避免“地溝油”重上餐桌?如何治理餐廚有機廢物?在成都,先進的生物發酵技術和高溫好氧發酵工藝實現了餐廚、廚余等有機廢棄物無害化處理達到****、資源化利用達到95%以上。
?
? ? 2011年7月,成都市被國家發改委等部委批復確定為全國首批33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之一。隨后,成都市中心城區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期通過政府公開招標采用BOT模式,開始承建及運營。項目設計日處理能力200噸,年處理能力7.3萬噸,通過有機廢物生物強化腐殖化技術年產生物腐植酸肥料4萬噸,于2012年6月開始建設,2013年8月建設完成并投入運行。
?
? ? “這個項目利用生物發酵技術將餐廚有機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開發生產成生物腐殖酸肥料,創建了城鄉有機碳循環全產業鏈模式。”該項目負責人介紹,生物發酵技術和高溫好氧發酵工藝實現了餐廚、廚余等有機廢棄物無害化處理達到****、資源化利用達到95%以上,無二次污染,工藝流程短、處理速度快。這個工藝也因此獲得2013年中國專利金獎,2014年獲得國家發明大獎。
?
? ? 中心城區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期的正常運行,一方面形成了對食品安全有力的支撐,*大限度地防止了餐廚廢棄物回流餐桌風險,從食品安全源頭上控制了地溝油、潲水油的食品安全隱患;另一方面把餐廚有機廢物轉化為養地產品,用于地力提升、土壤修復,既解決了城市規模聚集下的有機廢物污染治理難題,又為耕地質量快速提升、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探索出一個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
? ? 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無害化處置餐廚垃圾18.5萬噸,全市2024家餐飲服務企業納入集中收運處置單位,初步建立了餐廚垃圾收運處置一體化體系,實現了中心城區每日200噸左右的餐廚垃圾集中收運、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
? ? D ?“智慧食安”
? ? 執法響應時間縮短至分鐘級
?
? ? 鼓勵全民參與食品安全治理,舉報食品藥品違法行為,成都再出“重拳”。2016年8月4日,成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在2014年的30萬元獎勵基礎上增設重獎舉報,*高可達60萬元。
?
? ? 同時成都還精簡了獎勵發放流程。執法部門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或移送司法機關后,獎勵金即可發放,對于不超過300元(含300元的小額獎勵金的發放,舉報人還可選擇以電話充值的方式領取。而且舉報人不必親自前來,委托他人也可辦理。“盡可能讓舉報人少跑路或不跑路,增加全民對食品藥品安全問題舉報的積*性。”相關人士表示。
?
? ? 同時,為加大“智慧食安”系統應用,成都市正全力推動食品安全治理向“智能化、專業化、網格化、溯源化”轉變。通過完善全市智能感知與響應系統,加快形成龐大海量的大數據庫,不斷提升危害識別、風險預警、應急響應、趨勢預判、循數決策等大數據應用能力,逐步增強食品安全治理全程全域的智能化。創建前后,食品監督抽檢問題發現率由2.36%提升至10.71%,監管效率提高4倍以上,執法響應時間由小時級縮短至分鐘級。通過大數據指揮中樞和各應用平臺、關鍵節點的互聯互通、高效響應,實施精確監管和精準打擊,持續提升監管“專業化”。
?
? ? 今年上半年,食品違法案件立案數量與行政處罰金額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62.7%和112%。通過科學繪制網格地圖和網格檔案,全面落實“四有兩責”,實現基層“網格化”監管全覆蓋,目前已建立276個信息化監管網格,基本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天候監管。通過大數據指揮中樞、三方溯源平臺、基層監管網格、市場主體信息化監管系統的高效協同,實現從種養殖源頭到餐廚垃圾處理全過程的可溯源管理和即時后處理能力,嚴把28類食品和6類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關,倒逼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共同營造公平誠信、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促進了產業良性發展。今年1-8月,食品產業在整體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下仍保持了較強勁的增長勢頭,規模以上食品制造業主營收入同比增長13.8%,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7.6%;食品消費總額同比增長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