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制 紅糖麻花、老味 花生、 牛肉干、紅腸、 面包……
?
這些網店里的 美食被宣稱:“百年傳統美食”,采用“**配方”,由“幾十年的老師傅精制”,吃后數日還“滿口余香”。
?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滿口余香”的美味竟來自黑加工點,一雙手、一個臺秤將數十種批發來的 食品“改頭換面”,變身成自家產的各種“老味(自用品名”美食,再通過網店進行銷售,除沈陽及省內還遠銷全國。
?
遼沈晚報記者經多日暗訪調查,揭開了這個黑加工點的內幕。日前,黑加工點已被鐵西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查封,相關問題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
舉報:黑食品加工點藏身小區
?
9月下旬,市民王先生向遼沈晚報反映,在鐵西區凌空二街的一小區內,有一個專門分裝各種食品的加工點,除了租用該小區一個單元的兩戶民宅外,在和平區還有一處數百平米的倉庫,產量及銷量都很大,只是地點不詳。
?
王先生說,他的一個親屬曾在這個加工點打過工,工作就是包裝休閑食品,品種多達數十種。原料都是老板從批發市場批來的成品,經過工人分裝在自制的專用包裝袋里,貼上自家“老味”的品名,便成了“**配方”的美食。
?
王先生說,加工點通過網絡銷售,天天不停地發貨,小區民宅裝不下的還要往那個大庫送。加工點設在居民小區,平時很少有人注意,所以干活時也不避人,有時成堆的貨就放在樓門外。
?
王先生說,加工點不僅沒有合法手續,還存在著食品安全問題,如果吃出事怎么辦?希望通過媒體的曝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出面管一管,別再讓黑加工點的食品坑害消費者了。
?
調查:民宅里“美味”流向成謎
?
9月24日上午,遼沈晚報記者來到位于鐵西區凌空二街,在舉報者電話指引下找到了加工點所在的小區。
?
為了全面掌握加工點的相關情況,記者先行在外圍守候觀察,以便了解進貨出貨的流向。由于加工點進貨出貨的時間并沒有規律,**天的暗訪調查無功而返。
?
第二天上午,記者早早地來到小區外。
?
10時15分,一輛貨車停在加工點所在單元門口,一男一女開始從樓里往外搬運成紙箱的貨物,紙箱上印的文字顯示,里面裝的是一些食品類的東西。
?
大約過了一個多小時,貨車開出小區大門,記者的采訪車緊隨其后駛向和平區砂陽路方向。廂貨在和平一帶左拐右轉,開進一個大院。記者從外面看到,大院里的房子像是專門庫房,貨車停在其中一門房外,貨卸到了里面。
?
此后,記者連續兩天的暗訪沒能得到更多情況,便決定第二天進入加工點一探內情。
?
9月28日上午,記者再一次來到凌空二街的小區。
?
走進加工點所在的單元,正巧加工點的房門是開著的,從外向里看去,兩名女子正忙著什么。
?
記者進屋后,只見兩名女子在徒手分裝牛肉干,先從大塑料袋中取出,用臺秤秤完后放入一個個小盒,再分別裝入一個個牛皮紙袋里,外面貼上“老味”的標志,屋里地上堆滿了待裝或裝完的各種食品。
?
暗訪:“這里(干活不用(健康證”
?
記者以是小區業主身份,用進貨為由與兩名女子聊了起來。
?
記者:這是裝牛肉干呢?
?
女子:是啊。
?
記者:我們是小區的,找你們老板上點貨。
?
女子:你得上那屋(門外另一民宅去找他們要老板的電話,(老板一會兒就能回來。
?
記者:這是哪里的牛肉干?
?
女子:我們也不知道,這都是老板進的。
?
記者:你們這不就是換小包裝嗎?
?
女子:這不是換,是裝盒。
?
記者:這東西怎么賣啊?
?
女子:網購,有網店。
?
記者:成箱(大箱往外郵啊?
?
女子:可不咋地,忙的時候可累了。
?
記者:你們在這里干活,要健康證什么的不?
?
女子:不要。
?
記者:干食品啥的不得有健康證嗎?
?
女子:這里不用(健康證,身體健康就行唄。
?
在與兩名女子閑談時,記者還對屋里的情況進行了觀察。
?
這是一間兩室的民宅,外窗戶上貼有不透明紙,屋里到處堆放的都是各種食品,連下腳都不方便。在廚房的臺板上,放有大量印制帶“老味”字樣的標志,其中大多數是食品、干果等,還有幾種肉干類。民宅的大臥室里堆滿了成箱的貨,而小臥室里食品則與人“混居”。
?
這時,一名女子(而后采訪得知是“老板”從外面走進來,她問記者:“你是干什么的?”記者忙答道:“樓上的。”女子:“你出去吧。”記者:“怎么了?”女子:“你在看什么啊?”記者:“怎么還怕我偷藝啊?”
?
記者見該女子很不好說話,也就沒再問什么,轉身走了出去。
?
現場:無合法手續分裝與銷售食品
?
10月10日上午,記者將暗訪調查的情況反映給鐵西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該局高度重視,隨即派執法人員前往檢查。
?
實錄一:加工點無合法手續
?
面對執法檢查,女老板顯得很“激動”,這里只是一個網店,別的什么也沒做,當初想辦手續沒地方給辦。后又稱,這里只是把批發來的食品進行分裝,自家有“商貿公司的經營執照”。
?
稍后,一位自稱“法人”的男子趕來,通過手機給執法人員看了一張“營業執照”的照片。“營業執照”上顯示:注冊名稱“沈陽老味商貿有限公司”;注冊時間是2016年8月25日;注冊地點在蘇家屯區;經營范圍是食品、服裝等零售。
?
男子說,公司在蘇家屯那里只一張辦公桌,營業執照是“費心”才辦下來的;而“食品流通許可證”正在申辦中,沒有“食品生產許可證”;在這個小區的經營場所還沒有相關手續。
?
“ 食品安全法”:從事食品生產、食品銷售等,應當依法取得許可。即:食品生產許可、食品流通許可。此外,“營業執照”不允許異地經營;開網店也需要先取得合法經營手續。
?
實錄二:食品標志違規
?
在兩處民宅里堆滿了各種各樣的食品,有的直接就堆放在地上。在幾個開箱的面包、蛋糕內外包裝上,有一些分裝完的食品包裝袋、標志,記者并沒有看到生產日期及保質期等相關信息,也沒見有生產廠家及地址。“女老板”解釋說,要想知道這些可以向廠家要。
?
“食品標志管理規定”:分裝食品應標注分裝者的名稱和地址,并注明分裝字樣;食品標志應當清晰地標注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
“食品安全法”:食品的標簽、說明書應當清楚、明顯,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事項應當顯著標注,容易辨識。
?
實錄三:從業人員無健康證
?
檢查時,只見兩位分裝的女工全憑一雙徒手。執法人員要求出示從業人員的“健康證”,“女老板”竟說:“也沒干什么,還要健康證啊?”“食品安全法”: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上崗工作。
?
實錄四:食品與坐便“同居”
?
在加工點的廁所里,不少未封箱的食品堆在里邊,有的就放在坐便旁邊,還有一個坐便套竟放在了食品箱上,看了讓人作嘔。
?
“食品安全法”:保持場所環境整潔,并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規定的距離。
?
實錄五:批來食品“改頭換面”
?
這里分裝的食品多達數十種,經過分裝后貼上自家的品牌——“老味”,以這個品名通過網絡進行銷售。問及“老味”貼及外包裝的來路時,女“老板”說,從XX市場進的,品牌貼和外包裝要什么樣的都有。
?
在現場,一位年輕的女孩正在電腦前忙著與訂貨者溝通,還不時填寫著發貨單。記者問女孩:“你們的網店叫什么名?”女孩說:“老味”。
?
記者從女孩剛剛填寫的貨單,還有已貼的發貨單地址來看,這里的食品除了銷往沈陽及省內,還有北京、天津、山東等地。
?
實錄六:“老味”美食自說自話
?
這里“出產”美食就是把批發來的食品,不用經過任何生產工藝,只需倒手裝袋貼上“老味”的標志,便成了有“**配方”,由“幾十年老師傅精制而成”的“百年傳統美食”。
?
所謂“老味”的“**配方”,其實就是“簡單分裝”,或大包改小包,或把散裝的裝個包裝;而“幾十年的老師傅”實際是幾位30多歲的打工女;宣稱的“百年傳統美食”,是從“百家”批發而來,由打工女徒手包裝而成的普通食品。
?
在“老味”的包裝上用盡了“贊美”之詞,“黃金拔絲條——集美味營養于一身,宛如鑲金鑲玉的黃金,玲瓏剔透……”;“延吉花生蜆子尖——延吉正宗老味道,精選大顆粒花生,優質蜆子尖……”;“金箍棒——回憶80年代小時候的味道,精選優質面粉為原料,**配方……”
?
“食品安全法”:食品的標簽、說明書,不得含有虛假內容。生產經營者對其提供的標簽、說明書的內容負責。
?
執法:黑加工點被依法查封
?
根據現場檢查情況,執法人員要求立即停止非法生產銷售行為,依法扣留部分非法生產銷售的物品及工具,要求負責人擇日到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受調查,并將根據調查情況做出進一步處理。
?
執法人員提醒,面對網上品種多樣、花樣翻新的食品,消費者要謹慎選購,以免上當受騙。
?
同時,消費者通過網絡購買食品時,要注意保留相關證據,以備維權之用。如果發現所購食品存在問題,應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或投訴,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