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一碗面嗎?用排隊吃?”日常生活中,面對一些排隊等吃飯的場景,會讓很多人困惑。但或許讓人想不到的是,一些飲食“夠味”是添加 罌粟殼的緣故。近日,鄭州一饸饹面館因使用的料包含 罌粟堿成分,飯店老板被判刑;另一老板為“提鮮”,在毛蛋中放罌粟也被判刑。為避免這種用罌粟殼增加食品鮮味,招回頭客的行為,9月20日,國家食藥監總局要求,將嚴查 餐飲 服務環節 違法添加罌粟殼等 非食用物質行為,并鼓勵餐飲服務從業人員檢舉行業“潛規則”問題。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現象]饸饹面、毛蛋添罌粟殼提鮮
?
“我之前不懂法,也不知道這對人體有害。”為增加食品“鮮味”,招攬更多“回頭客”,在鄭州中原區經營饸饹面館的耿某,在饸饹面內違法添加罌粟。一小伙感覺耿某的饸饹面不錯,經常光顧。但隨后,小伙在一個娛樂場所玩時,警方發現其尿檢呈陽性,懷疑其吸毒。
?
從來不碰毒品的小伙莫名其妙,后來想到其愛吃的饸饹面。小伙帶朋友進行嘗試,朋友吃完面后,尿檢竟也變成陽性。
?
后經相關部門檢測,這家饸饹面館使用的料包中確實含有罌粟堿成分。今年年初,該饸饹面館被查。因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近日,饸饹面館老板耿某,被鄭州中原區法院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處罰金5000元。而柘城一店主楊某,為增加雞頭、毛蛋等食品的鮮味和口感,在其制作的雞頭、毛蛋的湯中,添加罌粟殼。楊某承認用罌粟殼“提鮮”、招攬回頭客。楊某*終被柘城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處罰金5000元。
?
[行動]食藥監局嚴查罌粟殼食品調料
?
據了解,罌粟殼是成熟的罌粟果去掉籽后的部分,把它放在湯里會煮出“鴉片”成分。如果長期食用含有罌粟殼的食物,就會出現發冷、出虛汗,嚴重時可能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造成損害,甚至會出現內分泌失調等癥狀。
?
為保障公眾飲食安全,近年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陸續查處出使用罌粟殼作食品調味料的違法違規行為。但在日常監管工作中,仍發現部分餐飲服務單位在自制火鍋底料、自制調味料時,存在違法添加罌粟殼等非食用物質的行為。
?
為進一步查處該行為,9月20日,國家食品藥品 監督管理總局發出通知,要求嚴厲查處餐飲服務環節違法添加罌粟殼等非食用物質。通知要求,餐飲企業不準購買和使用來源不明、標識不清的火鍋底料和調味料等食品。對火鍋店、燒烤店、小吃店、麻辣燙店、麻辣香鍋店、中央廚房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等重點單位,以及美食街、夜宵城和校園周邊等餐飲消費聚集區域進行突擊檢查,并將火鍋底料和調味料作為監督抽檢的重點食品,加大對罌粟堿、嗎啡、可待因、那可丁、蒂巴因等指標的檢測力度。經查實違法添加罌粟殼等非食用物質的,要立即移送當地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同時,鼓勵餐飲服務從業人員檢舉行業“潛規則”問題。
?
提醒 吃罌粟殼食品上癮可以索賠
?
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他們已看到該通知,目前該通知還沒傳達到省里,希望市民積*參與 食品安全監督,如遇到問題食品,可撥打12331投訴舉報電話進行投訴或舉報。
?
將非食用物質添加到食物中是一種犯罪行為。省社科院法學研究所趙連河研究員說,“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或罌粟粉”是一種相當普遍的行業“潛規則”或“公開的秘密”。
?
《 食品安全法》規定:“禁止生產經營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我國《刑法》也明確規定,“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
那么,吃罌粟殼食品上癮能否索賠?對此,趙連河認為,顧客可以依據《食品安全法》要求店方賠償自己遭受到的損失。依據該法,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