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再次“升溫”。
“無證產品”遭舉報
?
據天府早報9月6日報道稱,成都消費者陳某,1月6日購買安惠生產的脈根食用菌膠囊等5款膠囊產品。食用后感覺身體不適,經查發現所購5種產品均無生產許可證,只有衛生許可證和營養成分表,表明只是普通食品。陳某向當地監管部門舉報,得知該產品衛生許可證號有效期是2007年3月9日至2011年3月8日,已經失效。陳某還從江蘇省相關監管部門網絡信息公開中獲知,衛生許可證可以延期的產品只包括保健食品,普通食品并不在可延期范圍。這表明,5款產品屬于仍在生產銷售的“無證產品”.
?
陳某還從江蘇省衛生廳(現為江蘇省衛計委了解到,這5種產品均為膠囊產品,但在配料中卻未標注包裝物膠囊成分,也不符合相關食品安全標準。
?
1月27日,陳某上訴至當地法院,并向當地監管部門進行書面投訴舉報。當地監管部門通過前期事實調查和取證,*終認定安惠所涉5種食品屬于未經許可生產的 “無證產品”,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暫無新牌照并非無證”
?
然而,面對消費者的舉報投訴,安惠并不接受。對于當地監管部門的行政處罰,安惠也不認同,以監管部門“行政處罰無事實依據、無法律依據且程序違法為由向成都市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復議”.針對當地媒體關于該事件的關注報道,安惠更是于9月9日在官網發布聲明。聲明中稱,消費者陳某所購5款產品自2003年開始生產之日起就獲得了當地的食品衛生許可證,符合相關的食品安全標準,而且每年都在江蘇省備案,并檢驗合格。
?
之所以該5種產品目前未獲得生產許可證,是因為2009年政府職能轉換和政策調整,該系列產品暫未列入生產許可證的發證范圍。
?
“是暫未獲得新牌照,并不是無證生產。如果是無證生產,這5款產品早就被取締了?!卑不葚撠熑岁惤鼙硎荆艾F在的問題是對此類膠囊產品的納入規則尚不明確,行業牌照暫時無法取得,同行業同類產品也沒有一家取得食品生產牌照的。”
?
此前的7月18日,安惠一審應訴,當地法院認為投訴人未能出具食用產品導致身體嚴重損害的證明,綜合安惠方面提交的材料,初審判定“安惠所持許可證有效期繼續有效,有效期已獲得延長,具有合法生產資質。且涉案膠囊是暫未納入食品生產許可證分類范圍的產品,該類食品國家沒有明文規定禁止生產。”駁回了陳某的訴訟和索賠請求。
?
陳某不服判決,繼續上訴,至此,消費者陳某與安惠僵持大半年之久。安惠方面則進一步申請行政復議,事件持續升溫。
?
“目前此案已經進入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程序;相關材料我們也遞交給了成都市人民政府,進入行政復議階段?!标惤苷f。
?
膠囊產品確系“無證”
?
事件關注的焦點是膠囊產品是否是“無證產品”.對于膠囊產品,目前確實并未取得國家保健食品批準文號的食品,標注為普通食品也并未納入藥監部門的保護范圍。事情的原委還要從《 食品安全法》的頒布說起。
?
據了解,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實施之前,膠囊食品的生產許可證是由各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下發的?!妒称钒踩ā穼嵤┖?,由于實行分段監管模式,衛生部門不再旅行食品安全環節監管職能,而藥監部門只負責保健食品相關的許可,那么據此,膠囊食品按道理是列入普通食品的監管之列,問題是目前膠囊食品并未納入普通食品的監管行列,也無法取得相關的食品生產牌照。
?
也即,消費者舉報安惠所售賣的5款產品是“無證產品”并非無中生有。而成都食品藥品監督局通過對安惠企業所在地的南通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江蘇省衛計委的發函調查,對方也沒有明確說明涉案食品的生產廠家是否具備生產該食品的資質,至少說明安惠5款產品目前屬于“身份缺失”狀態。
?
那么,成都食品藥品監督局所作認定也并非判定無據。
?
直銷企業一直以來處于輿論質疑的風口浪尖,正因為其不守規矩。雖然國家出臺了不少直銷領域的法律法規,但不少直銷企業仍然鋌而走險。
?
據新京報報道,對于傳統企業來說,實現了跨區域經營,等于打破了地方保護主義的壁壘,邁出了全球化的**步,但對直銷企業而言,就是違規行為。這種跨區域經營因難以界定和調查取證而基本游離在監管之外,已成為中國直銷領域的“潛規則”.
?
安惠游離于監管的“灰色地帶”并非**次。
?
據保健時報報道,早在2013年安惠就遭到過消費者舉報,投訴安惠公司明面打著直銷的幌子,暗地里卻干傳銷的事。其網店銷售員神話產品的神奇功能,并稱如果要加入安惠直銷,必須購買先安惠的產品。
?
保健時報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在北京、河北、山西、湖北、黑龍江等地都有安惠的直銷團隊和百菌健堂專賣店。而這些地區并不在國家商務部核準允許該公司開展直銷的地區。
?
記者從商務部直銷行業銷售管理系統查詢顯示,江蘇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直銷產品范圍為4類25 種,此次消費者投訴的5款產品并不在國家規定的直銷產品范圍之內。
?
也就是說,安惠這5款并不屬于直銷范圍的產品,身份處于“無證”狀態,卻依然在生產和在市場上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