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意見稿》(下簡稱“《意見稿》”近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市民提出意見建議截止時間為9月30日。 ?
從2016年起,我市 食品抽檢將在現有的年檢量22萬批次的基礎上,每年逐步增加抽檢品種、抽檢數量,擴大市場覆蓋面;到2019年實現抽檢品種達13類183種生鮮蔬菜(水果、6種生鮮肉類、23種水產品、5種糧油等217種食品,年檢量達40萬批次,抽檢市場將覆蓋全市城鄉市場,建成流通市場食品安全快速檢測體系。
3年后食品年檢量將達40萬批次
?
據了解,以往檢測食用農產品需取樣到室內檢測室進行,整個檢測過程要花幾個小時才能出結果。2015年,流通市場食品快檢體系建設納入惠州市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同年惠州啟動快檢快篩工作。為此,市財政撥付200萬元資金,以購買服務的形式,通過公開招標委托檢驗檢測機構,對全市縣城以上主要農批市場、集貿市場、超市的食用農產品實施快篩快檢。
?
在此前對市民開放的一場快檢快篩活動中,東時記者看到,來自第三方檢驗機構的檢測人員將快檢設備、工具從實驗室搬離,搬至“食品安全快檢車”,檢測人員開著車來到市區各大農貿市場,對蔬菜、肉類、水果等農產品取樣后馬上進行快檢,10~15分鐘便能得到檢測結果。據檢測人員介紹,快檢的品種以日常消費量大的蔬果、肉類、水產品等大宗食用農產品為主,兼顧其他食品。重點監測蔬菜、水果農藥殘留,各種肉類的瘦肉精、水分,水產品的抗生素等檢測項目。
?
昨日,東時記者采訪了部分市民對于食品快檢的看法,市民們對快檢做法頗為贊賞,認為食品快檢覆蓋面應更為廣泛。有市民提出,譬如老百姓每天吃的大米、食用油、醬油等都應納入快檢范圍。在近日編制的《意見稿》中,對市場食品快檢建設提出相應要求:按照“分步實施、全面覆蓋”原則,從2016年起,在現有的年檢量22萬批次的基礎上,每年逐步增加抽檢品種、抽檢數量,擴大市場覆蓋面;到2019年實現抽檢品種達13類183種生鮮蔬菜(水果、6種生鮮肉類、23種水產品、5種糧油等217種食品,年檢量達40萬批次,抽檢市場將覆蓋全市城鄉市場,建成流通市場食品安全快速檢測體系。
?
將要求餐飲單位“明廚亮灶”
?
外出就餐,市民*擔心的就是食物不新鮮或是廚師制作過程不衛生,為了讓市民放心就餐,《意見稿》將對餐飲單位提出“明廚亮灶”要求,譬如引導餐飲單位將傳統的“廚房重地,閑人免進”的觀念,向現代先進的“明廚亮灶,歡迎監督”的管理模式轉變,實施視頻監控式或透明式的“明廚亮灶”,將食品安全重點區域通過直觀形式或視頻展示給消費者,使“廚房”成為消費者可視、可感、可知的“透明廚房”。這意味著,市民外出就餐時有望面對面地觀看廚師制作每道美食的過程,共同參與監督保證食品安全。
?
此外在“十三五”期間,餐飲單位量化分級等級評定和信息公示覆蓋率應提升達到95%以上,學校食堂量化分級等級評定和信息公示覆蓋率應達到****。
?
《意見稿》還明確提出,要建成覆蓋市、縣、鄉鎮(街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系統食品藥品大數據監管、服務和決策系統,建成覆蓋食品、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監管業務的日常檢查、行政執法、檢驗檢測、應急管理、食品藥品溯源、公共服務的平臺,形成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的“智慧食藥監”系統。
?
到“十三五”末期,《意見稿》指出,食品重點監管品種可追溯率達到95%以上,全市各類獲證監管對象在“智慧食藥監”平臺中建檔率****,建檔的監管對象****實現全面等級管理。
?
其他亮點
臨近保質期食品將設專區
?
規劃:強化食品質量銷售環節的監管,重點檢查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標簽標識等,督促食品經營者建立健全臨近保質期食品管理制度,引導食品經營者對臨近保質期食品設專區或專柜進行消費提示。
?
點評:市民張淑嫻說,對臨近保質期的產品設專區很便民,以后買東西就更有選擇性,也不用擔心會誤選到快過期的產品了。
流通藥品納入電子監管
?
規劃:加強電子監管,將全市市場流通的藥品納入電子監管范圍,實現藥品從生產環節到流通環節可追溯。
?
點評:市民吳女士說,如果以后能用微信“掃一掃”功能對著藥品的條形碼掃描,就能夠知道藥品是哪里產的,經過哪些環節到了銷售點,整個藥品是如何來到我手上的一目了然,就可以避免發生“舊藥換新瓶”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