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9月11日,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 食材與生境保護專業委員會成立暨“尋找中國好 大米”啟動儀式在 北京舉行。中國網 記者張艷玲 攝
?
9月11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食材與生境保護專業委員會成立暨“尋找中國好大米”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食材與生境保護專業委員會(下稱“專委會”,旨在匯聚國內餐飲美食、營養健康、生態環保、種植養殖等相關領域專業人士,制定生態食材標準和技術體系,助推生態食材出現領軍企業,優化市場環境,**我國生態食材產業走上健康發展之路,實現生產者、消費者、經營者多贏局面。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王玉慶在致辭中表示,中國作為地理條件、氣候條件、生態環境*為復雜多樣的大國之一,食材類的動、植物物種*其豐富。中國還是世界上農業發源地之一,農業歷史悠久,農民在長期實踐中培育了眾多優良品種。據統計,我國有2萬多種特色農產品,使我國形成了生態、健康、安全、美味為特色的生態食材體系。
?
“但因環境污染、生態退化、盲目推廣、工業化種植等使我國生態食材出現退化、破壞,嚴重影響人們生活健康?!蓖跤駪c說。
?
王玉慶希望,專委會專家們齊心協力,努力搜集和整理民間尚存的生態農業技術,制定中國生態食材分類檢驗標準,通過生態種植、養殖和加工技術創新,實現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的回歸。為保護我國生物食材、保障中華民族有序發展做出貢獻。
?
生態食材專委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教授介紹,我國具有發展生態食材的優勢條件:品種資源多、土地資源豐富,有18億畝口糧耕地,還有超過18億畝的非口糧耕地,有幾億農民的勞動力資源,還有7-8億城市人口的消費需求。因此,我國發展生態食材和生態環境保護正當其時。
?
什么是生態食材呢?馬中說,食材種植環境和生產均是生態的,加工過程無添加劑,還要美味、健康。“專委會主要任務是制定標準,判斷和評估生態食材,推動生態食材技術進步與創新,建立生態食材數據庫與信息交流平臺,促進生態食材保護和推廣,同時進行政策研究,為農業財政補貼方向提供指導?!瘪R中告訴中國網記者。
?
馬中說,保護發展生態食材對農業產業和農村經濟都有促進作用,可以解決農村就業和貧困問題,確保食品安全、健康,同時有利于控制環境污染,確保生態食材優良品種可持續發展。
?
專委會將組織生態論壇、生態旅游等活動,傳播推廣生態理念和生態消費方式。“只有消費習慣生態化,企業生產才能生態化。從生態消費食品延伸到生態日用品、生態服裝、生態文具,使人們生活、消費用品全部生態化,才能自動保護生態環境。”馬中對記者說。
?
馬中還表示:“要保護發展生態食材,還需普及生態烹飪文化。廚師角色很重要,優秀的廚師不僅能讓人們吃到美味飯菜,還能影響人們消費心理、升級國民飲食習慣。這能修復生態環境及生態體系?!?
?
會上還舉行了“尋找中國好大米活動暨央視專題節目拍攝啟動儀式”。該活動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指導,中國農影音像出版社、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食材與生境保護專業委員會、《環境與生活》雜志社、中國大米網共同主辦。
?
會上,“尋找中國好大米”活動組委會負責人王富國介紹了項目情況并公布評選標準及評選方法。
?
環保部、農業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社科院、中國農科院、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等相關機構代表和企業、媒體等200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