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 食品安全既是保民生、保民安的民心工程,又是促和諧、促增長的發展大計。近年來,山東黃島 檢驗檢疫局不斷完善 監管機制,全面優化監管流程,全力打造 進口食品貿易便利化通道。
?
提高監管效能
?
近年來,黃島口岸進口食品大幅增長,今年上半年共進口12575批次,同比增長13.69%。為提高工作效能,黃島局因地制宜,逐步摸索出適用于黃島口岸的集中檢驗檢疫查驗模式。一是根據進口食品特點,針對動物源性食品、預包裝加工食品、大宗植物源性食品三大類產品,設立8個集中查驗場所,可同時查驗400多個集裝箱。二是引入云平臺,實施遠程查驗、遠程監管,無須限定在8小時之內,實現實時監管、過程追溯等功能。同時,依托遠程視頻,再將“物理集中”升級為“虛擬集中”,實施集中監控、分散查驗。三是派駐人員到集中查驗場所全天候查驗,由“貨等人”改為“人等貨”。對于無需抽樣送檢且現場查驗合格的貨物做到隨驗隨放,大幅縮短通關時間,*大限度減輕企業負擔。
?
青島港怡之航冷鏈物流有限公司是進口肉類和水產品備案冷庫,部門負責人管輝深切體會到了集中查驗帶來的便利。“集中查驗提高了查驗效率,減少了進口貨物在港口的滯留時間。同時,進口商與代理商通過查驗平臺建立了對接窗口,為雙方溝通交流提供了便利。”
?
釋放改革紅利
?
為縮短流程時限和降低工作差錯率,黃島局大刀闊斧改革創新。
?
分析境外國家和地區食品安全體系,結合國內外法規標準和各類產品的安全特性等,科學設定查驗比例、抽檢比例、檢測項目。建立預包裝食品標簽預審核制度,提前為企業進口預包裝食品提供幫助,減少標簽錯誤。推廣肉類產品窗口核簽現場發放證書模式,將進口肉類和進口水產品現場查驗合并。同時,依托保稅港區酒類與食品檢測實驗室,檢驗時限由10個工作日壓縮至3至4個工作日。
?
對進口轉異地水產品實施屬地一次申報,改變了以往口岸、屬地兩次報檢模式。山東美加集團是日照地區知名進出口水產品加工企業,每年在黃島申報進口水產品700多批,改革后僅此一項便節約報檢費用10多萬元。
?
探索肉類產品合格假定模式,查驗和制證工作同時進行,無需入庫等待檢驗檢疫證明,實現快速核放。通過實施該模式,進口肉類通關時間從2天縮短至2小時,每月為企業節約倉儲成本約10萬元。
?
實現陽光執法
?
黃島局綜合運用風險分析、動態調整等管理方法,打破執法人員和查驗對象的直接對應關系,全面推行對進口食品的“雙隨機+風險評估+誠信管理”的“三位一體”布控查驗模式。通過打破專業條塊分割,建立執法專家庫,培養了“一專多能”的一線綜合查驗人員和提供技術支持的二線專家隊伍。通過運用移動執法平臺,現場查驗人員發現問題后,遠程獲取專家庫技術支持,準確判斷,快速處置,提高了人力資源使用率和把關效能。
?
“雙隨機”陽光查驗的實施,強化了查驗針對性、有效性、嚴密性和科學性。不僅營造了公平、公開的口岸通關環境,同時切實解決了執法人員與執法業務量比例不平衡、人力資源使用效率低問題。
?
2016年上半年,黃島局檢出不合格食品1291批次,其中銷毀或退運115批次。
?
借力網絡優勢
?
黃島局充分發揮移動辦公與互聯網平臺優勢,借力微信等新媒體與進口食品企業建立多方面“零距離”溝通交流渠道,努力打造24小時“不打烊”服務型機構,不斷提升服務滿意度。
?
利用問卷星調查平臺建立“黃島局食品檢驗監管工作意見建議調查問卷”二維碼,企業辦事人員通過微信可及時采用匿名模式反饋問題和建議。檢驗檢疫人員隨時了解食品監管工作的服務情況和問題,高效便捷。
?
建立“食品企業微信群”,集合進口食品企業、貿易商、代理公司等業務人員“群聊”,在群內由業務專家解答相關咨詢,明確檢驗檢疫規定和要求,發布國內外食品法規*新標準,幫助企業人員提高業務能力。
?
建立“食品微課堂”,定期將*新國內外食品法規標準、監管經驗、風險預警、輿論輿情等信息編排成微課發布,業務人員可隨時隨地自學。
?
青島高麗來食品有限公司貿易部負責人畢金偉說,黃島局相繼推出網上調查、意見征詢等活動,將“互聯網+”理念滲透到監管和服務中,現在足不出戶、“移動”辦事,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