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食品安全 監督 抽檢發現了個別豬 肉制品中 檢測出 萊克多巴胺。那么,萊克多巴胺究竟是什么物質?為什么在牲畜飼養過程中會使用該物質?食用含有此物質的 肉品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哪些傷害?國內外對此有哪些相關的 法規和 標準?日前,國家 食品藥品監督 管理總局發布2016年第11期《 食品安全風險解析》,組織有關專家解讀“萊克多巴胺”。
一、萊克多巴胺是一種β-興奮劑類化合物,屬于第二代瘦肉精
?
萊克多巴胺是一種人工合成的β-腎上腺受體激動劑(俗稱β-興奮劑類化合物,是由美國制藥公司研究出的毒性小、代謝快的克倫特羅替代品,屬于第二代瘦肉精。因其具有調節蛋白質合成的作用,國外也稱為蛋白質再分配劑(Repartitioner,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癥和肌肉萎縮癥等。
?
萊克多巴胺的毒性遠低于具有相同功能的其它瘦肉精添加物。常規劑量的瘦肉精類藥物可在機體內被代謝并排出體外,不會對機體造成傷害,但過量攝入萊克多巴胺,人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反應,其癥狀與動物中毒癥狀相似,表現為肌肉震顫、四肢麻痹、心動過速、心律失常、腹痛、肌肉疼痛、惡心眩暈等癥狀,重者可引發高血壓、心臟病甚至死亡。
?
二、目前世界各國對萊克多巴胺在養殖業的適用范圍的規定不盡相同
?
當萊克多巴胺的使用量為臨床使用量的5~10倍時,可以增加胴體蛋白質含量、減少脂肪組織,有效提高瘦肉率和飼料利用率。目前,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制定的萊克多巴胺在豬和牛中的*高殘留量(MRL標準均為:肌肉10μg/kg、脂肪10μg/kg、肝40μg/kg、腎90μg/kg,每日允許攝入量(ADI為0-1μg/kg。世界各國對萊克多巴胺在養殖業適用范圍的規定不盡相同。在美國、加拿大、日本、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亞等24個國家和地區,萊克多巴胺可作為瘦肉精被允許用于畜禽養殖,以提高動物的蛋白質含量和瘦肉率;但在歐盟、中國、俄羅斯等國家,畜牧養殖中該類藥物被全面禁止。中國臺灣地區不允許使用,但允許進口使用了β-興奮劑的動物產品。
?
三、我國禁止生產、銷售和在動物養殖中使用萊克多巴胺
?
2002年,農業部、原衛生部、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使用的藥物品種目錄》(農業部公告第176號禁止萊克多巴胺在動物養殖中的使用。2011年12月5日,工信部、農業部、商務部、原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六部委發布聯合公告(2011年第41號,要求即日起在我國境內禁止生產和銷售萊克多巴胺。
?
因此,專家建議:一是從源頭上進行把控,將肉類安全風險降至*低。畜牧養殖者應在源頭上嚴格禁止萊克多巴胺在養殖中的使用。加強對飼料生產流通過程的監控,以及對豬、牛、羊等養殖場的管理,推廣簡便、快捷、準確的檢測方法。二是監管部門加強對進口肉類產品的監管。鑒于近年來我國畜肉進口量逐年增加,監管部門應在嚴控國內肉制品質量的同時,加強對進口肉類產品藥物殘留的監督抽查,嚴禁不合格肉類產品進入我國。三是消費者要理性認識肉品的安全問題。食品藥品監管總局2014、2015年肉及肉制品的抽檢合格率為96.6%,對抽檢不合格的產品,特別是檢出萊克多巴胺的個別批次產品都要求有關單位及時采取下架等措施,同時進行追根溯源,嚴格查處。消費者應理性看待肉品安全問題,注重從正規渠道采購。同時,要關注本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公布的抽檢結果,不要購買監管部門公布的抽檢不合格產品。
? ? 相關報道: 國家食藥監總局:關于“萊克多巴胺”的科學解讀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