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提起 食品加工 小作坊,大家的固有印象都是“加工場所狹小、噪音擾民、從業人員素質低,衛生臟亂差”。小作坊加工出來的 食品是否安全,往往令人生疑。這種狀況在廈門將逐步成為歷史。記者昨日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目前我市小作坊底數約為117家。今年以來,通過穩步推進小作坊示范點建設,全市已建成6家食品小作坊示范點。這些小作坊都是經過生產條件改造,已拿到食品 生產加工小作坊生產條件核準證書的,是全市首批“有證”的小作坊。
?
據悉,今年內,市場監管部門在全市范圍內將建成15家小作坊示范點,它們將成為全市諸多小作坊改造生產條件并取得核準證書的參照“范本”,推動我市小作坊食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
引導:合格小作坊食品可獲“身份證”
?
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和諸多食品小作坊一樣,小作坊示范點也具有從業人數少、生產條件簡單、檢驗手段不足等特點。”去年9月,市政府公布《廈門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允許生產加工的食品目錄(**批》,將小作坊正式納入規范核準范圍。
?
《目錄》面向全市實施,共包含糕點、豆制品等8類15種產品,規定了食品的檢驗執行標準和監督檢驗項目,明確了小作坊食品的定義及基本生產流程。其中也包括了堿面、粿條、土筍凍等廈門人“從小吃到大”的傳統食品。這意味著,生產上述食品的小作坊,只要按照相關要求,從質量管理、加工場所、設備和工器具、人員管理、生產加工等方面對生產條件進行規范,經過核查并檢驗后,即可獲批拿證。
?
目錄出臺后,監管部門立即對全市小作坊開展了監督抽檢。據介紹,今年前兩季度,監管部門共對小作坊食品監督抽檢65批次。結果顯示,我市小作坊食品安全情況總體向好。其中,一季度抽檢25批次,合格24批次,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96%;二季度抽檢40批次,全部合格。
?
同時,監管部門也對小作坊開展了現場核查及核準工作。“首批《目錄》出臺后,小作坊業主的辦證積*性普遍較高。”市場監管人員告訴記者。這主要因為,有了核準證,小作坊才能打破銷售區域的限制,邁過商超的門檻,通過簽訂供銷合同,打入更大的市場。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有翔安區秋豆豆制品小作坊等16家小作坊取得《福建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生產加工條件核準證》。
?
治理:專項整治“黑作坊”“黑窩點”
?
“今年年初,我們又制定了《廈門市2016年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示范點創建工作方案》,目的是通過獎勵措施,激勵小作坊業主扭轉老觀念,不斷提高生產加工條件,成長為小作坊中的精品,逐步向生產企業看齊。”市市場監管局相關人士介紹說。截至6月底,我市6個區已各建成了一家小作坊示范點。
?
在對小作坊進行規范引導和督促辦證的同時,對那些不合規且屢教不改的經營戶,監管部門也加大了查處力度。記者了解到,市市場監管局日前出臺《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決定開展為期6個月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通過開展專項行動,集中整治一批風險隱患突出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嚴厲查處一批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黑作坊”、“黑窩點”,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樹立一批示范標桿,有效提升我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總體安全水平。
?
《方案》明確,將重點對糧食制品、糕點、豆制品、淀粉制品等問題較多的食品開展整治。對生產傳統低風險食品的,納入目錄管理、尚未取證的小作坊,監管部門將督促其依法申辦生產加工條件核準,如暫不滿足條件,限期整改、限期申證。對生產高風險食品和非傳統食品的未取證小作坊,將按照無生產許可證予以查處。對生產加工條件惡劣,使用非食品原料或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黑窩點”,則將堅決予以取締。
?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