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坊南下河集貿市場,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市民王魯清正將剛剛購買的黃瓜等蔬菜遞進市場的一個小窗口,要求進行 食品安全 檢測。
?
窗口里面是快檢室。凡是市民對所買的食品不放心,都可以送到這里進行安全檢測,一旦查出農藥殘留超標等不合格問題,隨即嚴格溯源。
?
王魯清說,進行食品快檢自己不用花一分錢,全部由政府埋單。
?
半個小時后,結果顯示全部合格。“市場有了快檢室,買菜感覺心里踏實。”王魯清高興地說。
?
透過小小的快檢窗口,山東打開了“舌尖上的問號”,利用市場“倒逼”機制探索解決食品安全的現實難題,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
快檢小窗口撬動監管大市場
?
食品安全產業鏈條這么長,抓哪個環節比較有效?“我們的選擇是‘抓中間促兩頭’,這個中間就是市場,而**切入的就是快檢室”。 濰坊市食藥監局局長李平快人快語。
?
2014年起,濰坊市在所有的大型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大型超市都設立了快檢室,政府主導并購買部分 服務、市場開辦者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進駐,在市場 流通環節中把住市場準入關,倒逼經營者自律。
?
李平介紹說,在這種模式下,市場開辦方與第三方檢測機構簽訂委托協議,與入場經營業戶簽訂誠信經營責任書,提供快檢室建設場地和購買樣本檢測的部分費用。第三方檢測機構則聘用專業技術人員入場,按照“有產地產出證明的隨機快檢,無產出證明的批批快檢”原則展開檢測。
?
快檢的市場法則是:快檢后經過權威法定檢測機構檢測后產品仍不合格的經營業戶,一年內不得進入市場經營;二次不合格的三年不得進入市場經營;三次不合格的終生禁止進入市場經營。
?
南下河集貿市場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李文武告訴記者,“賣菜人并不知道誰買了他的菜,可能會送到哪里去檢測,可能會被檢出什么問題。在制度約束下,消費者要求經營業戶提供安全食品,經營業戶必然要求生產、加工、流通方確保產品質量。這就在產銷鏈中形成一種‘倒逼’機制,一環扣一環。市場的作用凸顯了,逼得從生產到流通經營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考量產品的質量需求。”
?
而政府方面,除了對建設快檢室的市場開辦方在設備購置上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外,更為重要的是定期定量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以及市場流通情況進行監督 抽檢,實施嚴格的監管監控。
?
快檢以一種嶄新的監督方式打破了過去食品監管的“老套路”,而第三方監測機構的介入,也提高了社會對檢測公平公正的期待值,調動了經營業戶、終端消費等上下游參與者食品安全共治的積*性。
?
近年來,山東 食品安全監管改革頻頻“亮劍”。除公開招標確定第三方 食品檢驗檢測服務機構外,還對生產環節樣品施行了流通環節“直通車” 抽樣、建立了抽檢檢測“雙隨機”制度等,從而實現了對持證 食品生產企業抽檢的全覆蓋。
見光“死不死”,市場說了算
?
一位從事食品安全工作的“老監管”向我們透露,根據他的觀察,有違法違規行為的食品生產經營者往往有“幾不怕”:一不怕因人手少而管不過來的政府監管部門,二是心存僥幸不怕執法部門打擊,三是利益驅使不怕道德約束,第四不怕缺少食品安全知識的消費者。那他*怕什么?“*怕信息透明的市場,一旦丟了市場,就失去了生存空間。”
?
山東一家為集貿市場供貨的企業聽到自己的產品不合格要被公開曝光,一下子急了。企業負責人找到當地食品監管部門說,你罰多少錢我都認,千萬別在網上給我公示,我要上市。而企業得到的回答是:“要上市你就更要做一個守法規、講誠信、保質量的企業,否則的話你沒有資格上市。”
?
違法違規者*怕的正是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做的事。為此,山東果斷向各地下達了市場信息公開的“規定動作”,對重大監管政策、行政處罰案件、食品監督抽檢、保健食品消費警示等信息,做到****公開。
?
在山東省威海市臨港區苘山鎮夜市,市民孫大爺在市場上買了一斤豆腐,銷售人員稱重后將豆腐裝進印有產品標識和貼有二維碼的食品袋里。“豆腐貼上二維碼,真是新鮮事呢!”孫大爺笑著說。通過掃描食品袋上的二維碼,消費者就能查詢到豆腐的品名、生產企業、聯系人、地址以及檢測情況、生產時間等產品信息。信息的公開實現了產品源頭的可追溯。
?
淄博市臨淄區茂業時代廣場的綜合購物超市,工作人員每天把蔬菜基地信息、自檢結果、超市快檢結果公開“上墻”,同時在超市大屏滾動播出,接受消費者檢驗。超市負責人吳洋說,“如果連續三次快檢不合格,根據簽訂的責任合同,我們就會換掉供應商。”
?
這一做法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哪些企業產品質量過關,哪些企業產品有問題,有數據為證,交給市場,讓市場來評判,優勝劣汰,點贊還是“用腳投票,”市場說了算。
?
信息公開增強了企業主動作為的自覺意識。在**香油生產企業瑞福油脂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引進先進檢測設備和一系列食品安全項目的運作,既實現了對100多種農殘指標的檢測,又完成了食品安全的追溯控制,產品質量指標達到國際**水平。
?
“我們把所有能對社會公開的信息全都對外公開,包括經營者的的基本信息、進貨渠道、受到檢查的信息,甚至哪**我們去檢查,哪里合格,哪里不合格,哪里有問題,是什么問題,哪個方面違法違規了,受到了什么樣的處罰,全部在網上公示,以此向社會警示。”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流通處調研員周海亮說。
?
坐在煙臺東祺匯海大酒店的餐廳里,安裝在餐廳墻上的視頻監控設備將廚房的衛生條件、原料使用、操作過程一目了然地展現在消費者眼前。這一被叫做“明廚亮灶”的工程,還給了消費者應有的知情權。據了解,僅在山東青島市,參與“明廚亮灶”工程的企業總數就達到6430余家。
?
山東省食安辦主任、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馬越男接受我們采訪時說,信息的公開也不僅只對市場商家,對監管機構也不例外。圍繞“清權、減權、優權、制權”四個關鍵環節,山東將食藥監管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清單、行政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項目清單統統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既促進了監管部門行政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升,也減少了執法的隨意性和自由裁量空間,成為對執法者*硬的約束。
?
社會大合力造就食品安全大格局
?
山東是我國農業大省和食品產業大省,農產品產量占全國的1/4,食品產量占全國的1/6,同時還是全國重要的食品生產供應基地和食品安全重地,保障食品安全不僅關乎山東,而且影響全國。
?
山東省政協常委、山東建筑大學教授鄧相超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從生產、流通到加工環節多,不單是哪一個政府職能部門的事情,需要動員政府、社會、企業、消費者力量凝聚成合力,構建食品安全的銅墻鐵壁,形成政府監管有力、社會監督有序、企業自律有度的整體食品安全大格局。”
?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山東保持了對食品違法犯罪行為的高壓態勢。以淄博、青島為例,2015年,淄博開展聯動執法528次,破獲食品藥品刑事案件387起,全市立辦行政案件3325起、罰沒款1206.7萬元;青島2015年以來,就對330名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形成了強大震懾。
?
山東一些地方陸續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落實食品藥品安全企業主體責任的意見》,制定了責任約談、質量授權、紅黑名單、落實產品召回、下架退市等系列制度措施,強化生產企業的主體責任。同時發揮各地生產經營合作組織自清、自覺、自律的作用,把食品監管由原來的點對點,變成點對線、點對面的集約監管,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
不僅如此,山東還通過開通12331食品藥品投訴舉報熱線,實施“你來點我來檢”、“你舉報我查處”、食品安全“金點子”征集、微信互動交流等活動,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以及村里的廣播積*回應社會熱點問題,普及食品藥品安全知識,把老百姓需要知曉的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常識送進千家萬戶。2012年至今年4月,山東省共受理食品藥品投訴舉報96330件,接受公眾咨詢62604件,發揮社會合力推動社會共治。
?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山東破解食品安全難題的做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點贊”。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肯定了山東的做法,希望山東加快摸索實踐,以推動新《食安法》實施細則盡快出臺。談到快檢進市場一事,網民@軒緣帝99稱:“食品安全關乎到老百姓的身體健康,只要有菜場的地方就值得推廣。”“以往每年都有關于我們產品質量問題的負面報道,快檢室建立至今沒有一起。”濰坊南下河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孝光說。
?
黨政同責,標本兼顧,市場“倒逼”,社會共治,形成了“食安山東”品牌的巨大影響力。山東省副省長王書堅表示,“山東將加快完善統一權威的監管體制,強化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從業人員的主體責任意識,加強行業協會和社會組織行業自律,完善誠信體系,**產業發展,到2020年底,把山東建成全國農產品和食品消費*安全、*放心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