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食品銷售的查處力度,切實捍衛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
在談到網絡家庭廚房這種新型的餐飲方式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滕佳材**提到了今年央視3·15晚會中曝光的網絡訂餐平臺案例,表示315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把當前網絡訂餐當中的問題曝光出來的。滕佳材副局長說,“現在網上訂餐發展得特別快,確實監管方面我們很難跟得上,尤其是現在都是年輕人在緊張工作,有這種平臺方便他們的生活。但網上訂餐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風險,應該講,對業態的監管我們一直很關注,我們做了一個規定,就是規定第三方平臺的法律責任、主體責任,就像開大超市一樣,給消費者提供這種服務,你必須有這種相應的管理責任、必須有食品安全的主體責任,不管是餐飲還是提供服務的,你對他提供產品,線上線下要結合,線下的監管怎么監管,我們在線上同樣也是監管?!蓖瑫r他表示在央視3·15晚會曝光之后,食藥監總局加大監管力度,有一個網絡訂餐平臺有幾千家甚至上萬家商家下線,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整頓,整個市場已經趨向正規發展的趨勢。
?
同時滕佳材副局長表示,對于網上家庭廚房他個人是不支持的,甚至是反對的。他說,“家庭廚房沒有法律界定,如果經營行為以后納入國家法規,在監管的范圍之內,可以發展。同時我們的消費者也應該加強自我保護意識?!蓖瑫r他透露下周《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將出臺,將要求網絡訂餐平臺要在網上公示飯店的名稱還有食材,同時網上的店名必須跟合法部門頒發的證件名字一致,同時商家的許可證和相關的資質要進行公布。另外針對送餐環節,要求送餐人員的身體一定要健康,不能有傳染性疾病,同時訂餐記錄必須要在線上保存6個月。
?
貴州省副省長何力和科技部原副部長、中國軟科學研究會會長張來武也在《中國政策論壇——大數據時代的食品安全》論壇上發表了精彩的言論。更多精彩內容關注7月15日22:53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播出的《中國政策論壇》。
?
新聞鏈接
?
“家庭廚房外賣”產業背后的三大隱憂
?
想要吃一頓合口的飯菜,又不想忍受排隊之苦?下了班回家,又不想自己做飯?想吃一下家鄉的味道,又不會做?*近,一種家庭廚房的外賣模式悄然流行起來,家廚APP也一個個火了起來。但其實這種家庭廚房外賣的模式處于灰色地帶,目前僅能靠平臺監管,食材安全和衛生更多的是靠家廚們的自律。還有個別家廚因為在出租房里干“私活”遭到居民和房東的抗議。專家表示,家廚發展到一定規模,會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更趨規范化。
?
家庭廚房外賣模式能夠給消費者帶來便利,但是其背后的風險問題值得大家去思考。
?
**,工作環境不一,健康難以保證。
?
在我國從事餐飲行業有些證件時必須的,包括*基本的餐飲從業人員健康證、排污許可證(環保手續、餐飲經營許可證(食品衛生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辦理營業執照(工商證、稅務登記證(稅務證這一系列證件,而這些恰恰是家庭廚房所不能保證的,這樣其實無疑給家庭廚房的消費者們帶來了健康的隱憂。同時,家庭廚房的環境不一,很難保證衛生狀況,更為家庭廚房外賣這種模式蒙上了一層陰影。
?
其次,食品安全得靠自律監管處于空白
?
食品安全也是“家庭廚房外賣”模式慣打的招牌,但其實這些家庭廚房真的就能保證食品安全嗎?缺乏有效的監督僅靠自律的家庭廚房如何能保證安全?
?
北京市消協法律顧問邱寶昌表示,新《 食品安全法》要求對外經營的餐飲企業必須進行強制許可,取得流通許可等資質,但家庭廚房更類似于小作坊,法律基本處于空白狀態。
?
針對外賣平臺頻繁曝出的資質亂象,商務部、國家發改委2014年聯合發布《餐飲業經營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提供外送服務的餐飲經營者應具備營業資質。但在邱寶昌看來,即便將“家庭廚房”納入監管范圍,實際操作上難度也很大,執法人員不可能對民宅逐一探訪。
?
*后,手藝參差不齊,有些家廚四處挪廚房缺乏穩定性
?
家廚們的水平其實也是參差不齊,近乎零門檻的進入機制,其實缺乏對家廚手藝的一個篩選。同時有很多家廚是在出租屋內,大量的接單會給周圍的居民帶來一定的影響,很多房東也不會支持,這就導致有些家廚需要四處挪廚,使其缺乏穩定性。
?
“家庭廚房外賣”模式雖然將閑置的廚房資源利用起來,而且給很多消費者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缺乏相應的監管下,家庭廚房的食品安全質量幾乎全靠自律,其合法性也游走在法律邊緣。所以,迫切需要有關部門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來進行有效的約束,這樣才能保證這個產業的未來的持續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