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食品安全工作核心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讓群眾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本周順德區啟動“2016年順德區 食品 安全宣傳周”,順德區政務委員、區食安委主任關世良要求各職能部門將新《 食品安全法》傳達到 食品生產經營者、從業者以及 食品安全監管隊伍。他還指出,順德正啟動“開放**創新驅動三年行動計劃”,就更要以創建設“食品安全城市”為契機,不斷提高食品安全監管經費投入和工作 標準,重點推進“ 放心肉菜”等十大重點工程。
?
? ? 如何看待順德當前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現階段它已不僅僅是民生工程,更是“世界美食之都”榮耀如何維護的課題。當前區內8家 食用油生產企業的生產過程及產品信息已錄入 追溯平臺,可以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但諸如淡水魚等日常消耗量大,影響更長久的食品如何完成追溯系統,成為接下來急需攻克的難題。
? ? 個別企業做到追溯標簽到位
?
? ? 上午10時,陳運來和往常一樣坐在駕駛室里等待發車信號,因為車廂后面4、5個壯漢正忙著將大桶里的新鮮草魚搬上車,他們要趕在11時之前將重達3噸的鮮魚從倫教大洲水產批發中心運往廣州的農貿市場。在這個順德境內*大的淡水魚批發中心里,除了有陳運來駕駛的“粵X”(順德牌照貨車外,還并排停放“粵S”(東莞、“粵R”(清遠牌照貨車。
?
? ? 當然此刻批發中心內并不是所有商販都在忙碌,黃自新由于只負責搬運小貨車的量,這時他已經開始抽當天第5根煙了。“小貨車一般就是1噸的量,周邊魚塘把魚匯總過來后,再通過小貨車分批運到順德各鎮街有需要的飯店或市場。”
?
? ? 如果外人留意倫教大洲水產批發中心裝鮮魚的藍色大桶,就會發現每個桶并沒有標識淡水魚來自哪個魚塘,做過哪些檢測等食品追溯信息。“一個藍桶可以裝200斤魚,量少的批發商就把一桶算作一個批次,我知道批發出去的每批魚都有貼標識,但還沒有看到每條魚都有標識。”黃自新表示,一般魚商和魚塘都有長期合作關系,如果出了問題,即便沒貼標識,那就直接電話追責。
?
? ? “每條魚都能貼上追溯標簽現在還做不到,這是因為魚塘打撈起來都是按批次送到批發市場,如果魚塘那邊不貼標簽,按一條魚平均500克來計算,交易中心每天要處理數十噸魚,確實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來處理。”作為大洲水產批發中心的管理方,順德三洲農產品交易中心負責商務的梁經理表示,在水產批發中心,有個別企業自己出產的魚可以做到每條淡水魚都有追溯條碼,但是價格相對會貴些。
? ? 督促試點批發單位建立標識管理
?
? ? 目前佛山農地產出率已排名 廣東省**,這其中順德近30萬畝的農業用地,水產養殖面積占了近18萬畝,水產養殖無論是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都是順德打造“現代農業”的排頭兵,為此順德推出了鮮活水產品標識制度。對區內生魚實行檢測合格后開具產地證明,以確保上市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同時能實現有效追溯。還對三洲水產品批發市場、弘順漁場等試點企業銷售的鱖魚、烏鱧、黃顙魚全部實行附加標識準入,并結合順德實際,對區內的魚塘基本實行一塘一碼,完善產地追溯制度,明確養殖戶責任,以降低違禁藥的使用頻率。
?
? ? 但時而爆出的負面消息,讓順德人不得不進一步審視水產品追溯系統。近日在2016年廣東省餐飲服務環節水產品專項抽查任務中,順德轄區內有4家餐飲服務單位的6個批次的水產品檢驗不合格。
?
? ? “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向區政府申報建立順德區食用農產品(散裝食品安全檢測體系項目,針對包括水產品等食用農產品銷售環節完善快速檢測監管手段。”順德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孔繁昌指出,在2016年廣東省餐飲服務環節水產品專項抽查任務中,順德有6個批次水產品檢驗不合格,不合格水產品主要從大良府又市場和容桂樂安市場購進,經過檢測主要問題是經檢驗隱性孔雀石綠、呋喃唑酮代謝物AOZ(3-氨基-2噁唑酮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
? ? 如何更好地保護順德“現代農業”金字招牌,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為要與農業部門協調快檢程序,讓食用農產品進入農貿市場、批發市場前就進行檢測,倒逼養殖戶要科學、安全種養。
?
? ? “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將推進淡水鮮活水產品標識管理試點工作,督促列入試點的倫教大洲水產批發中心、泓順漁場建立標識管理制定和管理措施,以后每條魚、每只水產品個體都會有**的身份標識,方便各方進行溯源。”孔繁昌指出,由于日常抽檢存在滯后性,等到抽檢結果出來,可能不合格產品已對消費者造成傷害,所以會在全區建立包括水產品在內的食用農產品銷售環節快速檢測監管,預計首期建立九個試點快檢實驗室。
?
? ? 除完善速檢流程外,順德區還將針對水產品抽檢不合格產品,制定流通環節食用農產品年度抽檢計劃,其中擬在8月、11月,對蝦蟹類、新鮮貝類等水產品進行抽檢,而檢驗項目主要針對孔雀石綠、抗生素殘留。
?
? ? 大米等五種食品溯源列入監管品種
?
? ? 雖然淡水魚每天食用量很大,覆蓋區域較廣的食品尚未完善溯源監管,但順德目前在部分食品追溯方面取得了突破,如今當地已以食用油為切入點先行先試,選擇區內8家食用油生產企業的生產過程及產品信息已錄入追溯平臺,成功實現全程電子追溯。從試點情況來看,通過“互聯網+”及云計算的創新監管手段,追溯食用油全程安全信息,可掌握食用油生產企業的生產加工信息,有利于落實食用油全過程監控,能引導消費者與激活公眾參與,解決來源追溯難、去向查證難的問題,方便消費者快捷查詢和維權。
?
? ? “食品追溯容易了,有利于倒逼生產經營者提高安全責任意識,確保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促進食品企業的良性發展;也有助于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提高對問題食品的發現能力和處理能力,從而提高監管效率。”該區食安委相關負責人指出,生產企業按照“原輔材料進貨把關、生產過程控制、產品檢驗、問題產品召回”等生產環節全過程錄入追溯平臺,從機制上約束了生產環節必須按照法規、標準及相關流程操作,從而降低風險,消除隱患,保障食用油的質量和安全,實現產品在原材料采購信息、生產關鍵環節信息和銷售信息的可追溯;同時消費者也可以通過安裝國家物品編碼中心的“條碼追溯”APP軟件,掃描商品條碼獲取相關食品質量信息,滿足其知情權。
?
? ? 目前,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在食用植物油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推廣的基礎上,增加了大米、白酒、小麥粉、肉制品及食用添加劑等5個重點品種,將上述食品生產企業列入重點食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使用范圍,今后該區繼續依托國家食品安全追溯平臺,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逐步擴展范圍,對食品生產企業的生產記錄信息、原料采購信息、成品銷售信息實現實時記錄和一體化動態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