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日前,國務院公布《
作為目前我國*個別仍保持專營體制、按計劃統購統銷的領域,改革破冰之后,
破冰之后,制鹽企業可以自主決定生產多少,賣給誰,賣多少錢,在哪里賣,賣到哪里
改革怎么改
食鹽專營制度未取消,但制鹽企業有了銷售權和定價權
“這是里程碑式的改革。”經歷7輪方案打磨,《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出臺后,長期關注鹽業改革的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程龍剛如是形容。
中國鹽業史上,政府對鹽的專營可追溯至春秋時期。鹽業專營制度,其主要特點是“產有定點,運有定商,銷有定岸”,生產、運輸、銷售都有專門的管制,制鹽生產企業“戴著鐐銬跳舞”,既沒有銷售權,也沒有定價權和商標權。“此次改革*重要的意義,在于突破了專營制度對制鹽企業長期的封鎖。”程龍剛說。
對于改革的突破點,省鹽務管理局局長、省鹽業總公司總經理趙輝有進一步的解讀——
這次鹽業體制改革,允許生產企業進入流通和銷售領域,企業的銷售權有突破;放開食鹽出廠、批發和零售價格,由企業根據生產經營成本、食鹽品質、市場供求狀況等因素自主確定,企業的定價權有突破;允許產銷企業開展跨區域經營,企業的自主經營權有突破,“這意味著,制鹽企業可以自主決定生產多少,賣給誰,賣多少錢,在哪里賣,賣到哪里。”
但食鹽專營制度仍未取消,方案明確,在堅持專營制度基礎上,推進鹽業市場化發展,實現資源有效配置。不再核準新增食鹽定點生產企業,確保企業數量只減不增。此次改革方案,直接普惠現有的食鹽定點生產企業,生產許可證不再重新核發,有效期延至2018年12月31日。
生產企業怎么變
在產能過剩情況下放開競爭,市場將重新配置資源,實現優勝劣汰
有人把這次改革,看作是定點生產企業的一場“淘汰賽”,也是籠子里的競爭。
根據中國工信部公布的《2013-2015年度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名單》,目前全國食鹽定點生產企業一共有99家,鹽產能約4800萬噸,2015年全國食鹽消費量為980萬噸,產能是消費量的近5倍。
四川同樣如此。四川現有10家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制鹽能力達660萬噸,2015年產銷量約270萬噸,產能利用率僅為40%左右,年食鹽消費量約80萬噸,僅占產能的12%。產能大大超過需求,供大于求困擾整個制鹽生產環節。在長期專營政策的保護下,部分制鹽企業勞動生產率低、技術創新不足、工藝裝備落后、產品綜合能耗較高、結構調整進展緩慢,在這輪鹽業體制改革中,將面臨巨大挑戰。省鹽務管理局副局長、省鹽業總公司副總經理郝躍輝認為,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放開競爭,是市場配置資源,將遵循優勝劣汰的市場法則。
另一個挑戰來自外部。取消食鹽產銷區域限制,競爭就不光局限于省內的10家定點生產企業,而是全國99家企業的比拼,外來的海鹽、湖鹽入川,這讓生產井礦鹽的川企面臨巨大挑戰。
除了挑戰,制鹽生產企業也直接受益。改革方案出臺后,對食鹽定點生產企業來說,實現產銷合一,原本只能拱手讓鹽業公司賺走的中間價差,有可能進自己口袋了。
銷售渠道怎么變
鹽業公司壟斷地位被打破,業務從銷售向上游生產延伸
對于鹽業公司,他們以往靠賺取中間費用盈利,這一模式可能會在改革后被顛覆。
相關調查顯示,在食鹽銷售的利益分配中,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獲取的利益比為1:3。食鹽出廠后,通常以大包(50公斤/包包裝賣給省、市級鹽業公司,由他們分裝成小包裝(250克-500克不等之后賣出。以四川綠色食品食用鹽為例,制鹽企業久大集團出廠價為1750元/噸,鹽業公司批發價為3688元/噸,*終到達消費者手中為4285元/噸,大部分利潤被流通環節獲取。
趙輝說,省鹽業總公司下設11個分公司,122個子公司,形成了遍布全省的銷售網絡。但現在,允許制鹽生產企業進入流通和銷售領域,允許鹽業產銷企業跨區經營,鹽業公司面臨的挑戰大于機遇,傳統經營業務將經受巨大沖擊。機構眾多、人員富余、效率不高等問題,無法適應市場化經營的要求,將倒逼鹽業公司深化企業改革,構建新的體制機制,主動對接市場。事實上,*近幾年,省鹽業公司也在從單一的銷售公司,向上游制鹽環節延伸,控股了樂山、南充兩家制鹽企業,已初步形成了產銷一體的集團構架。
至于要不要自建銷售網絡,眼下制鹽生產企業的態度并不明朗。改革方案從2017年1月1日起執行,剩余半年的時間,仍然由鹽業公司負責銷售。記者采訪多家省內的制鹽生產企業,都對此表示“還在研究中,不便表態”。
自建銷售網絡,并不是那么簡單。**花費巨大,經營狀況并不樂觀的制鹽生產企業,能不能負擔費用是個問題。其次是有沒有能力建渠道。以往制鹽生產企業只管生產不管銷售,以后,能不能搭建順暢的銷售渠道,能不能招攬有經驗的銷售人才,都是制鹽生產企業必須權衡的問題。
鹽都能否受益
千呼萬喚的改革終于來了,自貢欲在“十三五”建成國內*大的生活用鹽生產基地
鹽都自貢,西秦會館(現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歷經280年風雨,檐脊翼角依然起翹似飛。在自貢大安區的燊海井,有巍然矗立了100多年、近20米高的井鹽天車,接上一杯操作人員用傳承千年的開采技術,提取自地下千米深處、于2.5億年前形成的鹽鹵水,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
從抗戰時期自貢鹽業占工業比重達到驚人的98%,到現在僅占1%。自貢的鹽產業在萎縮,新興產業在崛起。
來到全國*大的井礦鹽生產企業久大集團,門口印有廠名的牌匾不知何故已取下,在車水馬龍的自貢市東興寺片區,這里的門庭冷落似乎有些反常。這個自貢*大也*有代表性的制鹽企業,目前陷入了發展的低谷。據公開數據顯示,久大集團2014年銷售收入12.38億元,同比下滑12.2%,連續3年負增長。
要說誰*盼望改革?“久大集團的苦水可以倒上**。”一位自貢鹽業的資深人士這樣說。在久大集團的資料室里,呼吁改革的各種材料堆得滿滿當當。
盡管一直呼吁鹽業體制的改革,但是改革來了,自貢能接得住么?
自貢一位鹽廠老工人介紹,多年前,工業用鹽和鹽日化放開經營之時,自貢鹽業對此準備不足,缺乏有效的應對思路和舉措,在激烈競爭中沒有搶得先機。此次食鹽放開經營,自貢鹽業應該如何吸取以往教訓,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迫在眉睫的,是要做好生活用鹽產品的開發。久大集團副總經理李俊峰介紹,久大早在2011年就研制出果蔬清洗鹽等鹽品,但直到2014年下半年才真正面市,其間坐了3年多“冷板凳”。“在鹽業產銷分離的現狀下,鹽廠很多時候都是一廂情愿搞研發。消費者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鹽廠沒概念。”產銷一體之后,中間隔板被打破,供給側和需求側直接見面,久大集團需要反應更迅速,及時反饋消費者需求,結合市場需求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
目前久大集團的鹽產品結構中,工業鹽產量占比*多。工業鹽由于成本高、價格低、需求萎縮,已經成為自貢鹽業的虧損點,而食鹽將成為鹽業的主要增長點。為此,久大集團有可能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從工業鹽、食鹽并重向以食鹽為主、工業鹽為輔轉變,開發高附加值的食鹽產品。
“你不去搶占市場,別人可要進來。”自貢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副主任陳久光認為,改革方案出臺后,自貢鹽業已經到了不得不走出去拼搶市場的地步,否則仍然可能被殘酷的市場淘汰。“自貢的制鹽優勢非常突出。”陳久光說,資源富、產品優、裝備強、產能大,自貢建成了國內目前規模*大、配套*全的井礦鹽生產基地,擁有全國*完整的鹽鹵化工體系。在自貢的規劃里,到“十三五”末,自貢將以久大集團為龍頭,鹽年產銷量突破50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有望建成國內*大的生活用鹽生產基地,并形成世界**的真空制鹽研發、生產和技術輸出基地。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