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網北京4月23日消息,“去年中國糧食產量實現了十二連增,打這么多糧食,但是還要進口,主要因為大量糧食還在倉庫里。”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章良當日在京表示,目前中國糧食高庫存、高進口問題突出,“病因”主要出在供給側方面。他強調,利用科技創新提升育種、農機、農產品加工等領域水平,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關鍵。
?
? ? 4月23日,由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舉辦的“中國現代農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圍繞新時期中國農業發展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產品質量安全等話題展開。包括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段應碧、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尹成杰、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會長王巨祿在內的數百位政、商、學屆人士出席。
?
? ? 曾任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分管農業等的陳章良在會上演講時表示,去年中國糧食產量實現了十二連增,糧食總產量達到了6億噸,但是糧食進口了1.2億噸,糧食高庫存、高進口現象并存的問題突出,且這個局面今年還將繼續下去。
?
? ? “打這么多糧食,但是還要進口,主要是因為大量的糧食還在倉庫里?!标愓铝家杂衩诪槔治稣f,雖然政府花大量資金進行補貼,但是進口玉米的價格仍明顯低于國產玉米,導致國產玉米大量積壓在倉庫,使得產業面臨嚴峻挑戰。
?
? ? “問題主要出在供給側一方,出在結構上——我們所有主要農產品價格都比國際市場貴?!?
?
? ? 陳章良說,按照經濟學家的說法,供給側主要包括勞動力、土地及自然資源、資本金融、科技創新、制度創新5個方面。而目前勞動力成本、土地資源成本、資本金融成本提高,導致中國糧食生產成本迅速提高,與進口糧食相比失去競爭力。
?
? ? “未來五年,這種趨勢不會發生太大變化。”陳章良強調,在這種情況下,科技創新對破解問題至關重要。
?
? ? 科技創新能在農業供給側改革中發揮什么作用?未來五年又要做些什么?陳章良認為,應該在以下五個方面做努力:
?
? ? 一是優化育種。據他介紹,目前很多蔬菜種子由外國掌握,有些優質的農作物種子售價堪比黃金,所以,未來如何運用科技力量解決育種問題,包括小麥、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的育種是關鍵。
?
? ? 二是加強農機普及,形成專業的農機隊伍。目前,中國的農機整體普及率較低,這就導致糧食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以甘蔗產業為例,由于國內收割過程機械化程度低,導致成本過高,白糖的價格飆升,喪失了競爭力,令產業發展面臨巨大挑戰。陳章良認為,中國可以借鑒美國經驗,讓企業組建專業的農機隊伍進行農作物收割,提高農作物種植、收割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
? ? 三是提升農產品的加工水平。在陳章良看來,中國整體的農產品加工業水平相比國際水平仍較低。例如,近期豬肉價格劇烈波動就與加工和冷鏈系統沒有跟上有關,如果每個省份都能有10萬或20萬噸冷庫儲藏豬肉,就能避免類似狀況出現。
?
? ? 四是加強互聯網+、大數據庫、云計算的運用。目前,美國已經有大量科學家開始致力于農業領域的大數據研究,通過大數據了解不同地區的氣象、病蟲害等條件,對農民種植作物給予指導,這樣的做法值得借鑒。
?
? ? 五是運用科技手段保障農產品安全,提升檢測科技手段,防止瘦肉精、抗生素等濫用。
?
? ? “目前,中國的糧食進口趨勢難以扭轉。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運用高科技手段讓農作物產量更高、質量更好,是未來需要考慮的問題。”陳章良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