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生產和建立追溯體系,引發業界高度關注。 ?
? ? “三品一標”作為 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評價標準,在我國的發展推廣已有十多年。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整個社會對“三品一標”的了解程度和接納程度還比較低。 南方日報記者 黃進 實習生 洪海
?
? ? 走訪
? ? 大眾消費者普遍認知不高
?
? ? 一半以上的消費者不明白綠色食品和普通食品的區別,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認為綠顏色的食品或天然的食品就是“綠色食品”。
?
? ? 3月6日,南方日報記者走訪位于廣州市暨南大學附近社區普通超市和大型連鎖超市發現,在社區普通超市中,貼有“三品一標”標識的產品較少,相比之下,一些專門售賣鮮活農產品的社區超市售賣“三品一標”農產品的種類較多。而在大型連鎖超市里,也以平價菜品居多,雖然其中一家大型超市設有有機農產品專柜,但其價格系同類普通蔬菜的3倍到4倍。
?
? ? 接受采訪的大部分消費者表示,平時都聽說過“三品一標”等概念,但是很少會去購買。更有消費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平時不會去關注“三品一標”農產品,因為他們不知道怎么辨別真假。
?
? ? 在汕頭大學讀書的小陳告訴記者,他的家人一般都去買普通蔬菜,不買有機蔬菜的原因,一是不知道它們與普通農產品的具體區別,二是覺得沒必要買,三是不常見到所以自然也買得少。
?
? ? 只有少部分消費者在平時會刻意選擇購買“三品一標”農產品,因為他們對時有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比較關注,而“三品一標”農產品在他們眼里更有品質保證,味道更好,能夠保持膳食平衡。
?
? ? 通過走訪,記者發現在大學生群體中知道“三品一標”的比例較高,而中老年群體對其了解較少。此外,知識分子群體更加注重膳食平衡,對“三品一標”的消費比例相對較高。
?
? ? 對于群眾對“三品一標”的認知情況,廣東省綠色產品辦公室(廣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的前身此前曾在我省作過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認知差異大,大部分消費者聽說過“綠色食品”,能夠分清“綠色食品”標識的消費者只占21.9%。一半以上的消費者不明白綠色食品和普通食品的區別,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認為綠顏色的食品或天然的食品就是“綠色食品”。
?
? ? 長期從事“三品一標”工作的中心主任徐小明坦陳,從平時零星地抽查和他掌握的情況來看,目前群眾對“三品一標”農產品的認知度依然不高。
?
? ? 案例
? ? “三品一標”交易平臺處境艱難
?
? ? 認知度不高,使得經營“三品一標”農產品的平臺也步履維艱。
?
? ? 3年前,作為廣東**“三品一標”集中交流平臺,籌備多年的綠博隆國際食品交易中心(下簡稱“綠博隆”在廣州正式開業。公開資料顯示,綠博隆當時斥資1.8億元,在廣州建立了“三品一標”的專業流通市場,旨在打造一個“三品一標”和進口優質農產品的集中流通平臺。
?
? ? 記者從廣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簡稱“中心”了解到,為了搞好平臺,綠博隆的負責人初時對該流通市場的建設頗費心機,前期調研費用就花費100萬,其前景亦得到中心及業界普遍看好。
?
? ? 然而,開業兩個月后,綠博隆經營情況卻一片“慘淡”。當時有媒體到現場調查,發現偌大的交易中心只能零星地見到幾個人;110多間店鋪,至今只租出去40個左右,大量店鋪仍然處于空置狀態;甚至一些已出租的店鋪拉上了鐵閘,并未開門營業……
?
? ? 此后3年,綠博隆在平臺運營方面一直打不開局面,*后不得不“改頭換臉”,轉做水產品,兼做少量的“三品一標”農產品流通。
?
? ? “綠博隆為什么做不起來?*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上游的認證企業太少,導致貨源不足。”徐小明認為,綠博隆商業模式是連接上游認證企業和下游的酒店和超市,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優質農產品平臺。但整個‘三品一標’產業鏈不大,上游企業少或者不愿意供貨給綠博隆,*終導致它做不起來。
?
? ? 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分析,上游認證企業不愿意供貨主要是因為它們看不到利益,看不到將貨品供給綠博隆有什么好處。“既然企業看不到好處,它為什么不直接供給到超市和酒店呢?供給到綠博隆還會產生租金和手續費。”
?
? ? 據悉,在綠博隆之后,廣州乃至整個廣東省就難覓專做“三品一標”農產品流通的大型企業。
?
? ? 縱深
? ? 加快產業發展須補長短板
?
? ? 當前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加大對“三品一標”的宣傳,提高消費者和企業對其認知程度,為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駕護航。
?
? ? 據中心介紹,截至目前,全省無公害農產品1710個,綠色食品810個,有機農產品60個,地理標志農產品12個;全省已建立“三品一標”基地面積達590萬畝,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有4個縣,面積近60萬畝,全國有機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2個,面積近1萬畝。
?
? ? 盡管如此,我省“三品一標”工作的短板依然很明顯,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規模不夠大、重視程度明顯不足、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產業發展工作隊伍體系不健全、認知不足等短板,該項工作水平明顯落后于江蘇、浙江、山東和黑龍江等先進省份。
?
? ? 對此,中心方面認為其深層次原因主要在于“三品一標”難以體現“優質優價”,以綠色食品為例,其認證和檢測是需要收費的。加之企業在申報之后會提高生產成本和檢測成本,并且每年都會受到農業部門的抽查和監管,“這在企業看來,其生產成本明顯上升了,但是不一定保證其產品價格能夠提升。”
?
? ? 此外,在中心方面看來,由于超市等售賣終端商場的準入門檻不高,并不會嚴格按照“三品一標”的標準進貨,也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三品一標”農產品的全面推廣。
?
? ? 不可否認的是,在開展“三品一標”工作中,由于人手不足,體系不健全導致的監管漏洞,也造成市場上認證產品魚目混珠,加上消費者對其了解不透徹,使消費者難辨真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消費者對“三品一標”認證標志的信任,這無疑增加了“三品一標”農產品進一步推廣的難度。另外一個現實情況是,很多農民散戶,種植面積很小,他本人也沒有意愿進行認證。
?
? ? “如果全社會真正做到按照‘三品一標’進行標準化生產農產品,那么農產品質量安全是完全能夠實現的。”徐小明說,當前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加大對“三品一標”的宣傳,提高消費者和企業對其認知程度,為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駕護航。
?
? ? 也正因為如此,我省將圍繞“發展現代農業”這條主線,將“三品一標”認證申報作為推進我省農業發展、提升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要突出重點,著力培育本土特色農業品牌,為我省現代綠色精品農業發展做出貢獻。
?
? ? ■鏈接
? ? 三品一標
?
? ? 無公害農產品: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經認證合格獲得認證證書并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的未經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農產品。
?
? ? 綠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證,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由于與環境保護有關的事物國際上通常都冠以“綠色”,為了更加突出這類食品出自良好生態環境,因此定名為“綠色食品。”
?
? ? 有機產品:是根據有機農業原則和有機產品生產方式及標準生產、加工出來的,并通過合法的有機產品認證機構認證并頒發證書的一切農產品。有機食品和有機產品實質上是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表述的相近的概念。有機食品是有機產品中可供人類食用的一部分。
?
? ? 農產品地理標志:是指標示農產品來源于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征主要取決于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志。所稱農產品是指來源于農業的初級產品,即在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