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編者按:隨著 糧食生產連年豐收,我國糧食市場供需整體寬松, 玉米等品種呈現出階段性過剩特征。糧食生產轉方式、調結構勢在必行。去年11月, 農業部發布關于“鐮刀彎”地區玉米種植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總體思路是在鞏固提升優勢產區產能的同時,適當調減非優勢產區產能。糧食種植結構將進行怎樣的調整?種糧農民目前收入狀況如何,還有哪些顧慮?下游糧食加工企業如何看待和應對調整?
?
? ? 本報記者深入玉米種植大省吉林進行了實地探訪。
? ? 不管怎么調整,賣得出去,農民才敢種
?
? ? “玉米增產了,卻沒增收,開春這地該咋種?”這幾天,吉林省松原市伯都鄉伯都村農戶武君一直在尋思。
?
? ? 54歲的武君種了20多年地。去年,他把玉米的種植面積由2坰多增加到4坰,一年下來,打了9萬多斤玉米。
?
? ? 糧食增產,糧價卻跌了。2015年,國家臨儲玉米掛牌收購價格確定為“國標三等”每斤1元,比上年每斤降價0.12元。“按一斤玉米少賣1毛錢算,一坰地就少賣2000多元錢。”武君掰著手指頭計算去年的收入,僅僅是沒賠錢。
?
? ? “今年天暖和,有的‘地趴糧’捂得發霉了。咱家還好,脫粒后,直接放到苞米樓子繼續晾干。”武君指著自家院里存糧的地方向記者介紹,“打算過了年再賣,干苞米還能多賣點錢。”
?
? ? 記者了解到,去年12月中旬以來,吉林省臨儲玉米日進度在6億斤以上,并保持平穩略增態勢。截至1月27日,全省累計收購新糧658.1億斤,同比增加233.4億斤。
?
? ? 看著村里的左鄰右舍都在賣糧,武君也有點著急,擔心過了春節價格會更低。對于新一年的玉米價格,農民們普遍預期還得再降, 一部分人打算把地流轉出去不種了,或是盤算著改種別的。
?
? ? 對此,武君倒有自己的看法,“地還得種!農民不種地干啥?明年還打算種玉米,咋說種這個還能有人收。好好種著,一坰地要是打個3萬斤,也能剩點錢。”他覺著再不濟,還能剩點柴火燒,“冬天就靠燒秸稈取暖,不種玉米,不也得花錢買柴火么。”
?
? ? 武君算了筆賬,改種大豆,一坰地一般產5000斤左右,市場價一斤在2元上下。“大豆不值錢,產量還低,好多品種干長苗不長豆。”
?
? ? 種點花生、蔬菜呢?他也琢磨過,“有技術指導也能種,但關鍵是賣得出去,才敢種。”
?
? ? “讓農民調整種植結構,關鍵得看收益,根子上還是市場說了算。”榆樹市農業局副局長孟繁野,扎根農村幾十年,對此深有感觸。
?
? ? 玉米的生產現狀、耕地的過度利用,讓種植結構調整勢在必行,這也能給耕地提供適度“喘息”的機會。盡管近年來土地加速流轉,規模經營不斷擴大,但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沒有根本改變,這也成為種植結構調整的一大障礙。
?
? ? “比如,伴隨種植結構調整提出的適度休耕,可是怎么休,讓誰休,誰給拿錢,誰來監管都是問題。一家一戶農家說休了,實際沒休怎么辦?”吉林省糧食局局長韓福春認為,種植結構調整需要隨著農業生產規模化,循序漸進地實現。
? ? 加工企業加緊優化工藝,調整效應向上游農業生產環節延伸
?
? ? 一段時間以來,玉米原糧價格居高不下,深加工產品價格持續回落,一些玉米深加工企業面臨停產、限產。據了解,目前吉林省10萬噸以上的玉米深加工企業22戶,能夠正常生產的14戶。吉林省每年玉米加工能力300億斤,但實際只達到200多億斤。
?
? ? 盡管如此,吉林省松原市嘉吉生化有限公司去年仍然注入9億元現金支持項目擴容改造,優化產品結構。總經理肖非認為,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業具有天然優勢,距離煤炭和原料產地近,在這幾年的艱難期,企業*大限度優化工藝,降低生產成本。
?
? ? 截至去年底,整個吉林糧食庫存依然比較大。全省糧食庫存1076億斤,其中臨儲玉米885億斤,占庫存總量的82%。
?
? ? “眼下,公司場地存放3.5萬噸玉米,是企業15天左右的用量。”肖非介紹,這個量都是1920元一噸收進來的,價格一降,收糧量迅速下跌。
?
? ? “把糧食就地加工轉化,既保證農民收益,也能讓加工企業生存,同時解決就業問題,這就是*大的效益。”韓福春說,對于政府來說農戶和企業“手心手背都是肉”。
?
? ? 政策性收儲要求玉米生霉粒在2%以內,生霉粒超標則需要通過深加工企業就地轉化。2015年第四季度開始,吉林省對企業在省內自購自用的玉米按實際加工消耗給予每噸250元補貼。
?
? ? 嘉吉生化有限公司2015年約收入生霉粒2%至5%的玉米26.8萬噸。得益于補貼政策,公司2015年減虧6670萬元。
?
? ? “從長期看,只有解決國內外價格倒掛,才能充分發揮企業的產能,實現玉米就地轉化,解決農民賣糧難和短期庫存積壓的問題。”肖非說,這樣企業產品才能沖到國際市場上競爭。
?
? ? “1噸玉米一年庫存成本184元,而且只能存3年。各個部門都得抓緊研究如何依靠市場手段找到銷路。”韓福春說。他認為,目前“靠天吃飯”的情況沒有根本改變。“這幾年趕上豐水期,糧食收成好。有水無肥一半谷,有肥無水望天哭,糧食生產這根弦任何時候不能放松。”
?
? ? 從今年起,吉林省每年將新建倉容300萬噸、新增外運能力50萬噸、維修改造烘干能力300萬噸、建設農戶科學儲糧倉3萬套,力爭實現糧食順暢有序流通。
?
? ? “東北氣候適宜存糧,庫存大一些對吉林省是利好。”韓福春說,糧食倉儲業快速發展,也成為拉動吉林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 ? 調結構還得依靠市場,糧食生產要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
?
? ? 作為糧食主產區,吉林省每年糧食產量在700億斤左右,其中玉米約560億斤,稻谷約120億斤,大豆約8億斤,雜糧雜豆約20億斤。
?
? ? 據介紹,去年,吉林省大米銷售形勢好,一斤大米市場售價1.65元左右,高端大米則賣到40多元錢一斤。大米市場好,帶動了稻谷銷售,該省120億斤稻谷中,超過100億斤實現了通過市場銷售。
?
? ? “水稻變大米”不給倉儲增加困難,還能賣個好價錢。如今,吉林省正力爭用三到五年把吉林大米打造成中高端大米,爭取每斤平均賣到6元錢。
?
? ? 和玉米價格下調相比,水稻價格相對穩定。“榆樹市還有十幾萬畝的潛力地塊,靠近水源,可以旱田改水田。農民更容易接受。”孟繁野說,為了調整種植結構,榆樹市還結合黑土地保護項目,通過對農民進行補貼,推廣大豆種植。
?
? ? 1月,雖已是冬閑季節,吉林省臨江市百余名農戶代表齊聚一堂,參與藜麥種植示范推廣培訓會。
?
? ? 臨江市位于吉林省東部山區,很多鄉屯位于高寒山地,適合藜麥生長。“隨著‘退糧進特’的種植結構調整,臨江市特色作物不斷增多,今年將推廣九十來坰地種植藜麥。”市農業和畜牧業局局長杜羿介紹。
?
? ? 去年,臨江市四道溝元寶頂村農民李傳武試種了23畝藜麥。“一畝產300多斤,企業按一斤8元回收。可種一畝玉米,就算產1400斤也才能賣1200元。”李傳武今年打算再擴大種植面積,帶領更多農戶接種藜麥的訂單。
?
? ? “調結構不如調整市場。”孟繁野認為。目前,吉林省正加快資源整合和品牌培育,全力打好“豆米牌”。同時,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統籌抓好雜糧雜豆等優勢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培育和市場營銷。
?
?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需要糧食生產從數量型到質量型轉變。比如,抗蟲害、含水低的優質玉米更容易賣出好價。”韓福春說,國家臨儲標準也導向優質糧食生產。
?
? ? 吉林省的大部分地區屬于北方農牧交錯區,國家也提出了以發展青貯玉米和糧豆輪作、花生、雜糧生產為主的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方向。其中,結合畜牧業發展需求,無疑成為前提。究竟該如何落實國家政策,吉林省農委相關人員表示,具體政策尚在研究醞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