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編者按:近日,紅麥輿情研究院發布了《2015年 中國 食品行業輿情分析報告》,該報告以紅麥輿情監測系統平臺搜索為基礎的海量數據為統計對象,將食品行業相關的輿情數量、媒體和網民關注指數進行加總 統一指數折算,加權計算后形成食品輿情熱度排行榜,突出 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全面性和可讀性,幫助閱讀對象認清當前形勢,正確把握2015年食品行業輿情整體走向和趨勢。
?
? ? 一、2015年中國食品行業輿情概述
?
? ? 2015年,中國的食品安全大環境較往年有所改善,特大食品安全問題較往年明顯減少,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幸福指數明顯提高,我國相關食品監管部門不斷出臺相關食品安全政策和標準,并不定時對外公布食品抽檢結果,有效提高了食品行業監管的決策透明度。在這種良好的形勢背景下,為2016年進一步做好食品監管做好了鋪墊。
?
? ? 食品安全事件每年都牽動著億萬國民的心,然而,每年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不同程度的食品安全事件。僅2015年,先后被相關媒體報道的就有:海關查獲大量走私“僵尸肉”、“金箔入酒”、福建2000多噸病死豬肉流向餐桌、北京草莓乙草胺致癌風波、食客在呷哺火鍋店吃出蟑螂等等一系列或大或小的食品安全事件。其實,不難發現很多食品安全的漏洞是人為因素所致,其根由是企業為了生存和盈利出售偽劣、假冒和過期等問題食品,也有部分企業員工在食品衛生管理上掉以輕心,在消費者舉報——媒體報道——被監管部門調查,并給公司造成一定的名譽損失和經濟損失才后悔莫及。
?
? ? 為此,政府和企業作為食品安全雙重監管者,在食品安全把控上要樹立正確的食品安全輿情應對意識,才能共同推動我國食品行業向前發展。
?
? ? 二、2015年中國食品行業輿情事件解析
?
? ? 為對2015年食品安全輿情進行回顧, 紅麥綜合新聞、博客、論壇、微博和微信的數量進行加權核算出熱度大于100的前20起影響較大的食品安全輿情事件,并從時間、地域、類型以及媒體曝光渠道等維度進行分析對比,以探討總結2015年食品行業輿情的特點。
?
? ? 表1 2015年中國食品行業輿情熱度排行榜
?
? ? 縱觀2015年,我國食品安全網絡輿情整體熱度較高,部分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后,引發了輿論長時間的關注與熱議。通過對2015年食品安全領域主要輿情事件進行梳理,其輿情傳播特點表現如下:
? ? 1、2015年上半年食品行業熱點輿情事件量遠超過下半年
?
? ? 圖1 2015年中國食品行業輿情事件時間分布
?
? ? 從時間分布來看,2015年3月、4月、5月的食品輿情爆發頻繁,從單月數量來看,5月份的重大食品輿情達到了5條,也處在全年高峰期,但從6月份開始,食品熱點輿情事件的數量逐漸緩慢下降,到了11月、12月,出現重大食品安全和食品質量的事件數量幾乎為零(見圖1,當然,也反映出食品安全監管的成效有了顯著提高。
? ? 2、2015年所在的東北、華南、西南一帶的食品輿情事件數量猛增
?
? ? 圖2 2015年中國食品行業輿情事件地域分布
?
? ? 從地域分布來看,2015年食品行業輿情事件主要集中在東北(以北京為主、華南以及西南一帶,與2014年有所不同的是,中南、華東、華北以及臺灣等地的熱點食品輿情事件明顯減少(見圖2。另外,全國性的熱點事件數量略有上升,主要表現在食品流通環節上,對于監管部門來說,跨省、跨地域的食品流通還需高度重視。
?
? ? 3、2015年食品行業輿情中肉制品問題依然嚴峻
?
? ? 圖3 2015年中國食品行業輿情類型分布
?
? ? 在食品行業類型分布方面,肉制品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焦點,尤其是“僵尸肉”、病死豬肉、臭雞骨等肉制品已經成為人人喊打的對象。另外,方便食品和休閑食品也成為2015年輿論關注的熱點,與之相對應的是面包新語“質量門”、鄭州“黑盒飯”、臟辣條等熱點話題(見圖3。
?
? ? 4、2015年食品傳播渠道主要以傳統媒體為主
?
? 圖4 2015年中國食品行業曝光渠道分析
?
? ? 在媒體分布方面,中國食品行業曝光渠道主要以傳統媒體為主,占比95%,其中,報紙占比35%;網媒占比20%;電視占比15%(見圖4。值得一提的是,雜志在食品安全曝光方面不是太占優勢,遠遠落后于其他媒體深入一線現場調查,這也可能與自身屬性、盈利模式以及現實條件有關。
?
? ? 5、2015年中國食品行業輿情熱度分布不均
?
? ? 圖5 2015年中國食品行業輿情熱度分布
?
? ? 從事件的熱度分布來看,20個事件的熱度分布不均,*高熱度值和*低熱度值相差太遠。據紅麥統計發現,高熱度值區間的事件占比30%,低熱度區間的數量占比20%(見圖5。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往往熱度很高,例如,海關查獲大量走私“僵尸肉”事件,傳播時間持續性較長,而且地域覆蓋范圍也較廣。
?
? ? 6、2015年中國食品安全問題主要由化學性物質引發
?
? ? 圖6 2015年中國食品安全原因分類
?
? ? 在眾多產生食品安全的因素中,化學性物質成為了2015年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占比40%;其次,是微生物問題,占比30%;再次,是物理性異物,占比25%(見圖6。其中,微生物問題主要表現在餐飲企業對食品衛生把控不夠嚴格上,用通俗的話講,食品企業缺乏良心經營,尤其以學校食堂安全問題凸顯。
?
? ? 三、2015年中國食品行業輿情應對點評
?
? ? 食品安全網絡輿情應對是指有關部門聯合社會各方力量,努力解決實際問題,通過信息發布和互動,化解食品安全事件所引發的矛盾和危機,消除不良影響,引導輿情向正面轉變。食品安全問題網絡關注度和參與度高*易發酵成為全國性熱點輿情事件,由于網民的判斷力和社會責任感不同,信息可能被誤傳和扭曲,大大增加了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工作難度,還有可能降低消費者的信心,使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蒙受巨大經濟損失,甚至影響社會和諧與穩定。因此,增強食品安全事件輿情應對能力,對于政府部門和相關企業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
? ? 表2 2015年中國食品行業輿情應對能力排行
?
? ? 通過對20起輿情事件的內容進行歸納和統計,并將涉事主體不清的事件采取剔除,并按照事件響應及時、決策透明、應對時效、調查中立和事后修復公信力五個指標進行輿情應對能力排行(見表2。
?
? ? 1、政府食品輿情應對能力整體提升 權威發聲制止謠言傳播
?
? ? 2015年,政府繼續強化對食品安全的監管。統計發現,2015年度約六成以上食品安全輿情事件發生后,政府部門能夠及早介入,并對事件展開調查,針對社會關注的問題主動進行回應,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同時針對部分涉事門店進行查處和整頓,以此來化解輿論危機。例如,2015年4月26日,央視報道了北京市場上的草莓農藥殘留超標,引發了市民廣泛關注。4月27日,北京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相關部門對全市的草莓市場展開了抽檢,結果顯示,175個樣本均未檢出乙草胺,以至于人們紛紛質疑之前媒體報道中實驗數據的準確性。對此,北京網信辦相關負責人提醒廣大網民,提高對謠言信息的辨識能力,不傳謠不信謠。
?
? ? 政府部門主動進行回應后,使大多數食品安全輿情事件得以平息。這也說明,食品安全輿情事件發生后,政府部門的權威發聲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公眾的焦慮與不安,并能遏制輿情進一步惡化。
? ? 2、食品安全輿情發酵速度快 企業應對缺乏主動回應意識
?
? ? 食品安全一直是消費者心頭的敏感區,寧信其有,不信其無。據紅麥統計,仍有40%的事件還未解決;已經解決的只占到30%;部分解決的占比15%(見圖7。
?
? ? 圖7 2015年中國食品行業輿情解決程度
?
? ? 譬如,2015年,金鑼兩次上食藥監總局“黑榜”,面對輿論的強烈質疑和批評,金鑼集團并未進行主動、及時的回應,多家媒體聯系金鑼集團詢問相關事宜,而金鑼集團或服務電話接不通,或承諾的聲明并未實現,或負責人表示不方便表態。有媒體直指金鑼多部門負責人互相推諉。由此來看,金鑼集團各部門在回應媒體時缺乏統一口徑,不僅留下敷衍塞責的印象,而且將使后續的回應大打折扣。
?
? ? 因此,食品安全事件一旦在網上爆料,便容易引發輿論的聚集關注,并迅速向各大網絡平臺擴散傳播。通過對2015年食品安全輿情事件進行梳理發現,與政府食品輿情應對能力穩步提升相比,大多數企業輿情應對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部分企業在輿情危機爆發后缺乏主動回應意識,對于自身的形象和品牌信譽造成了負面的沖擊。
? ? 3、部分企業輿情應對經驗不足 未能有效化解輿情危機
?
? ? 企業在食品安全輿情事件發生后,由于輿情經驗應對不足,公開回應卻很難扭轉乾坤。據紅麥分析發現,不少企業是在媒體報道和質疑已擴散較多時方現身表態回應,其滯后性表明企業欠缺主動管控輿情的能力。一些企業在信息的公開和透明方面的過于保守和低調,成為市場出現大量臆測和猜想的重要原因。如果企業在與媒體的溝通和反饋方面表現得更積*主動,則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不利的輿論局面。
?
? ? 下面,紅麥分析師以引發輿論關注時間較長的慶豐包子吃出膩蟲事件、“僵尸肉”事件為案例,對相關部門和企業輿情應對情況進行分析。
?
? ? 1、慶豐包子吃出膩蟲遭聲討 多舉措應對展現責任擔當
?
? ? 2015年下半年,北京市知名連鎖快餐慶豐包子鋪被接連曝出食品衛生問題。9月15日,網友微博爆料在慶豐包子鋪順義國泰店用餐時吃出蟑螂;10月16日,另一網友爆料在慶豐包子鋪大慧寺店的醋里吃出膩蟲。慶豐包子連續兩起吃出“蟲子”事件,受到了輿論的的強烈批評。在網民的抱怨和投訴中,慶豐包子鋪遇到類似問題的不在少數,致使慶豐包子品牌形象嚴重受損。
?
? ? 該事件發生后,慶豐包子鋪迅速糾錯展現責任擔當。10月17日,慶豐包子鋪官方微博回應表示對涉事店鋪采取了停業整頓的舉措。19日,再次通過微博表示,將聘請獨立第三方檢驗認證機構“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檢驗有限公司”為食品安全把關,還將對北京全部連鎖店鋪進行長達3個月的食品安全專項檢查行動。此舉展現了慶豐包子鋪不推諉的責任意識。*后,慶豐包子被媒體評為“雷厲風行”、“危機公關意識到位”的企業。
?
? ? 2、“僵尸肉”事件幾經反轉 相關部門輿情應對遲滯
?
? ? 2015年6、7月份,“僵尸肉”事件一度引發輿論的持續關注與熱議。有關“僵尸肉”的*初報道是源于6月23日新華社一篇關于走私入境過期肉類的新聞,此篇報道一經發表,隨即成為了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事件,一時之間,“僵尸肉”事件的輿論流傳于網絡,卻難有定論。網絡上專家學者各執一詞,莫衷一是,作為想要有所收獲的公眾,只能等待食品安全部門的權威回應。
?
? ? 7月12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在官方網站上發布關于打擊冷凍肉品走私維護食品安全的通告,通告稱“在今年查獲的走私冷凍肉品中,有的查獲時生產日期已達四五年之久,對所有查獲的走私冷凍肉品,海關均依法予以銷毀”。根據通告來看,僵尸肉確實存在,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關于這些肉的來源與年份的界定,目前處理的情況等相關執法部門的信息公開都沒有及時地跟進,公眾則只能霧里看花,滿頭問號。
?
? ? 不過,從關于“僵尸肉”的探究,變為關于新聞報道真假的探究。輿論的偏離,不能完全歸咎于媒體,因為群眾希望看到的是權威部門更具有針對性的調查和消息。在這一點上,作為相關部門和單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僵尸肉”新聞傳播后,所涉及的職能部門未在**時間介入調查,是否僵尸肉長期存在,是否形成了產業鏈條、利益鏈條,是否已經有應對措施,相關部門在這些問題上未能給予公眾一個正面、準確的回應與公開透明的信息。
?
? ? 縱觀近年來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幾乎每一次重大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都是源于媒體的曝光,然后管理部門才介入調查,這不是對待食品安全事件正常的解決方式。正常而言,食品安全一旦發生負面輿情,相關部門理應**時間出來發聲,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官民之間的信任程度,維護好政府自身的公信力。
?
? ? 四、2015年中國食品行業輿情應對建議
?
? ? 過去的2015年,足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的“食品安全”大事記年,“史上*嚴 食品安全法的實施”、“食品不定期抽查和各級抽查結果直通食藥總局官網和超市查詢系統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食品企業黑名單制度的常態化”等等相關事件,無不在*大限度彰顯政府為民辦實事、把控老百姓舌尖安全的務實作風和接地氣的實際行動。針對此,建議如下:
?
? ? 1、監管部門依法抽查 及時披露
?
? ? 縱觀2015年熱點食品輿情事件,不難發現都是貼近百姓生活的日常飲食問題,是實實在在經常“進口”與“下肚”的“口中常客”。對于上述出現的食品安全輿情事件,老百姓會也會因為不信任常常會對身邊的食品“對號入座”,在就餐時會**反應出今天吃的這個是不是又不安全,在此情況下,會在老百姓心中潛移默化地引起一定程度的個人恐慌,在此關鍵環節,監管執法部門若不及時紕漏事件進展情況,會為事件發展埋伏下很大程度的恐慌危險。
?
? ? 目前,總有一些人在不斷的質疑政府和抹黑政府,紅麥輿情分析師認為,某些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確實存在的不作為現象,但在信息爆炸的當今時代,如果連政府部門尤其是食藥總局等權威部門公布的信息都不相信的話,不知道偌大的數據庫中還有多少信息值得認可,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領域,政府的監管更為重要,監管部門適時公布的抽查信息更具有時效性與公信力。
?
? ? 現如今,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不斷發展,信息分類與傳播更加精細化,老百姓了解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和便捷,這都需要親自掌握和及時了解與己密切相關的若干食品的全部信息,就需要政府監管部門不定時的抽檢并及時公布抽檢信息,還要對黑名單的產品及企業繼續跟蹤,及時公布階段性處理措施和涉事產品的*終去向,也只有不斷地去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審視、評估和及時公布其需要的信息,才能不斷贏得老百姓的信任,政府的公信力也將不斷增強。
?
? ? 此前,老百姓對食品監管和執法部門披露的結果有過質疑,大多是因為各管各的、互不干涉、標準不一、披露信息不同步,有些甚至不公布。而現如今,隨著國家戰略層面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和嚴格要求,監管、執法等基本都是食藥總局一個聲音,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標準的統一;再加之食藥系統“直管”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公布的速度,抽檢不定時、不定點,隨時發現、隨時公布,并且直通總局官網,既滿足了老百姓的信息欲,也時刻對食品生產企業敲響著質量的警鐘。
?
? ? 2、運用新型通訊平臺 多方聯動
?
? ? 目前,隨著科技尤其是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通訊工具更加便捷、智能和人性化,QQ、微信等工具操作也趨向簡單實用,各類曝光平臺也是層出不窮,這些高新科技的紅利,監管部門要懂得去充分利用。
?
? ? 促進食品安全不應是食藥系統一家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國民共同努力的“中國夢”。我們的消費者也要緊跟時代步伐,及時捍衛法律賦予自己的權利,在不合格食品危害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時,要敢于去和當事方交涉或者通過上述新興便捷的通訊工具務實舉報給消費者協會、媒體或相關執法部門。
?
? ? 隨著近些年公益事業的大發展,民間公益力量已如小溪匯聚江河,并源遠不斷地匯流成河,集聚成了一股摧枯拉朽的巨大能量。部分網民認為,某些人借著公益的名號大行私利與有違民心之事,但這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紅麥分析師相信也親眼見證了絕大多數的公益力量都是利好、利民、向上、向前,在國民的食品安全事業上,也需要如此大的公益力量去監督和助力,也需要有擔當、有責任的正義呼聲和有良心、有職業素養的諸多公益律師的不斷發聲。
?
? ? 3、當事方樹立責任意識 做實溯源
?
? ? 做好食品安全不是某一家單位或某一個個人的責任和義務,然而對食品生產企業來說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有人說:“做農業要有情懷”,也有人說:“做食品要有良心”。種種說法都有合理的理由,的確,作為食品加工企業,要在一系列的生產過程、盛放、包裝等環節中,嚴格把控各種力量關,要為企業所有員工灌輸與樹立起質量與責任意識,要引導公司上下本著對得起良心和子孫后代的理念去做食品,要時刻慎重和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去添加各種食品添加劑,要及時、不定期邀請相應的監管部門來企業抽檢,不定期召開消費者代表、政府代表、民間食品安全監督代表、媒體記者等多方參與的座談會與品鑒會,打開自我虛心聽取各方意見和心聲。
?
? ? 另外,還要不斷領會和實踐國家提出的食品追溯制度,在食品生產的各關鍵環節做好相應的記錄和電子監控,力求有問題時能追根溯源,*短時間找出癥結和毒瘤。
?
? ? 同時,要客觀重視“黑名單”制度,高標準領會“四個*嚴”。在沒有問題時,時刻心存憂患意識,以*高層面的“刑罰”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的企業執行*高質量安全標準;在出現問題時,要積*主動的作為,及時通過自有微信、微博、官網等平臺向外界公布具體的進展情況,要以高度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及時召開新聞發布會等;定期或不定期邀請廣大消費者、媒體記者等深入生產一線參觀了解具體的生產工藝,打消消費者的質疑和好奇,讓自己的企業在充分沐浴著消費者的陽光下快速成長和不斷壯大,不能將消費者拒之門外,不斷地去遮掩,而要將消費者的力量有效運用到企業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讓其價值*大化,發揮強力助推劑的作用。
?
? ? 4、無形之手也要適時提企業一把
?
? ? 作為企業,有著其自身的諸多特點,但*能達成各方共識的企業特點就是資金問題,尤其是中小型的民營企業,而在中小型的民營企業中,更值得關注的或許不外乎農業及食品企業。
?
? ? 由于農業天然的發展瓶頸和食品行業的利潤偏薄、粗放型程度大等等原因都在或多或少的影響著食品產業的發展和食品企業的生存。
?
? ? 眾所周知,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但誰也都知道農業有著自身的特點,不能將其等同于高科技企業,不能像蘋果手機憑借一份設計專利就可以行走江湖;也不能簡單的理解成互聯網企業,有網絡,有想法就可以快速盈利……
?
? ? 有些企業的定位確顯尷尬,比如說面粉、食用油等加工企業,說是農業企業不為過,但往往在實踐中,又被定性為工業企業。這些企業發展沒有設備制造等真正的工業企業盈利空間大、發展速度快,但確要以同樣的標準去盡自己在稅務等方面的義務,無形中給這些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
? ? 農業企業與食品企業創新空間有限,生產流程又不能太籠統地定性為“高精尖”。往往*前沿的技術、*新潮的廠房也會被視為“不上臺面”的“技術革新”;產能過剩,國外強大資本力量資助下的國際農成品價格優勢的影響……都成為國內民族食品企業發展的挑戰,沒有太多的核心技術、沒有多少可用的抵押物,銀行貸款經常受阻,企業資金鏈常常告急,合作伙伴、員工關于自身利益的聲討,更是加重了農業企業家和食品企業家的心理負擔……
?
? ? 在現行的環境下,農業與食品企業的發展更需要政府“無形的手”拉一把、扶一把,在企業融資、稅收優惠、解決農民就業等方面給予企業更多的優惠,讓企業充滿力量,才能靜下心來一往直前地做良心食品,才能*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力量去幫扶更多的人走向富裕,當然,這不能成為企業發展不力的冠冕堂皇的借口,而要成為企業發展中的非轉基因“激素”與“強心針”。
?
? ? 各方若能做好以上幾點,食品安全必將成為國民的重大福利,相關的輿情發展態勢畢竟趨于正向與積*。
?
? ? 五、2016年中國食品行業輿情工作建議
?
? ? 結合2015年的輿情現狀來分析,展望2016年,中國食品行業的曝光度與關注度仍將會居高不下,個別食品類型仍有可能處于高發狀態。2016年食品行業的輿情工作需要企業、行業協會、政府、媒體等主體的協同參與、整體聯動與高效配合,堅持常態防治與危機應急相結合,建立并完善企業、行業協會、政府、新聞媒體多主體協同參與的輿情防治機制,實現媒體公關的全平臺覆蓋、輿情危機的全面應對以及對輿情危機全流程的有效介入。
? ? 1、食品企業輿情應對建議
?
? ? **,輿情防治應堅持常態監測與應急相結合。企業是食品輿情事件的*主要的利益相關者與*直接的應對者,應在輿情防治與危機應對中發揮主體作用。建議企業將輿情防治納入企業公共關系工作的范疇。一是建立常態輿情監測機制,防患于未然。通過自建或業務外包,展開對企業品牌、產品和服務等相關內容的輿情監測與信息搜集,對于敏感信息與危機萌芽及時進行公關化解;二是建立輿情危機應急機制,科學應對。針對突發的輿情危機,企業應堅持承擔責任、真誠溝通、速度**、系統運作、權威證實的輿情危機處理原則,配合政府調查的同時,迅速啟動媒體公關,修補企業形象;及時展開善后補救,爭取消費者諒解。
?
? ? 其次,輿情危機應對要有效介入危機的全流程。食品行業輿情危機的發展往往會經歷三個階段,即潛伏期、爆發期和恢復期。危機造成的影響和損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在不同階段所采取的策略和對策的恰當性。應建立全流程的危機管理機制,有效介入輿情危機各階段。
?
? ? 在輿情危機的潛伏期,一是做好日常溝通工作,包括官方網站、微博、微信的維護、消費者的投訴等工作,目的是降低風險因素、避免危機產生;二是要做好輿情監測、信息收集與風險評估工作。對于潛在的、尚未發生的、一旦發生危害*大的輿情風險,應采取措施提前消除,及時規避。對于難以規避的風險,比如網絡謠言,應該采取相應措施,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其產生后果的嚴重程度。
?
? ? 在輿情危機的爆發期,重在建立有效的信息發布機制。一是要**速度發布權威信息、滿足公眾和媒體的信息需求,搶先“定調子”,占領**手解釋權;二是要掌握相關溝通策略和技巧,打好媒體牌,展開良性溝通互動。輿情危機的信息發布策略包括誠摯致歉、承諾改善、取悅逢迎、理直氣壯、托詞辯解、擊破謠言、堅決否認、坦誠關愛、沉穩持重、有效回應、直面主題、贏得同情、追求真相。
?
? ? 食品行業輿情危機的事后恢復,一是重在補償受害者,爭取受害者的諒解;二是重在改善溝通環境,通過讓利營銷和公益活動改善企業形象和受損品牌;三是重在吸取經驗、教訓,完善企業輿情工作機制和危機公關處理機制。
? ? 2、食品監管部門輿情應對建議
?
? ? 食品行業的輿情危機可能衍生出企業屬地政府的公信力危機,尤其是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消費者保護部門往往容易成為輿論質疑的對象。而在輿情危機中,各類謠言的盛行,更需要政府的有效介入。屬地政府應將食品行業輿情防治納入政府輿情管理的范疇,對相關輿情危機要積*響應、快速行動、依法問責、妥善解決。
?
? ? **,消滅輿情危機的源頭。大多數線上的輿情危機,本質上是線下危機的衍生品來自于百姓消費過程中的食品安全質量問題、企業相關人員言行不當、消費者的誤解與不滿等因素。輿情危機的公關,既要重視基于傳播機理所開展的針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公關,更要重視線下的滅源頭。食藥監管與工商等相關部門要加強對食品企業生產、服務的監管,督促企業提供質量合格、服務優良的產品,這是根治輿情危機的治本之道。
?
? ? 其次,重拳出擊依法治理食品類謠言。食品謠言類導致的輿情危機,包括打著“生活和衛生常識”的旗號的謠言,也包括競爭對手的抹黑和潑糞,具有較強的迷惑性,消費者往往由于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容易出現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食品類網絡謠言的大行其道,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過去我們對網絡謠言查處過松、處罰過輕,造成網絡造謠、傳謠的成本和風險過低。針對網絡謠言,一是需要涉事企業以及政府相關部門**時間公開辟謠,提供權威信息。事實上,越及時地通過主渠道公布權威信息,越能夠使公眾判斷接近事實,社會的恐慌就會降低到理性范圍內,公眾就不再道聽途說,傳播謠言。這種及時的信息發布,是減少謠言傳播的重要舉措;二是需要政府執法部門依法快速查處網絡謠言,將網絡謠言的制造者、傳播者依法拘留或教育訓誡;三是將疏于管理、助長了謠言傳播、造成惡劣影響的網站依法關閉或暫停予以懲戒。對謠言始作俑者以及傳播者進行有效的法律制裁,才能營造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保障人民群眾和企業的合法權益不被任意侵犯,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
? ? 3、第三方機構以及行業協會輿情應對建議
?
? ? 由于行業的特殊性,企業的輿情事件往往會導致整個行業形象受損,釀成整個行業的輿情危機。行業協會作為第三方專業機構,可利用自身的專業性、權威性等優勢展開日常的食品安全的科普工作,消除食品謠言滋生的環境。食品行業的科普,需要更加重視利用互聯網、微博自媒體等新型媒體,實現廣覆蓋,尤其要用好新媒體平臺。食品行業協會應開通官方微博、微信公眾平臺,掌握新媒體的語言方式和互動技巧,與網民展開互動;主動設置議程,利用眼球效應,進行食品安全科普;加強對微博、微信、論壇全平臺的輿情監測,及時處理消費者申訴與維權信息;危機處置時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做好“定調子”(橫向聚焦與“深挖掘”(縱向解剖,充分利用熱點話題進行風險對沖,另一方面,科普應注意兼顧受眾的喜好,科普的形式要人性化,契合網絡媒體傳播特性和新形勢下的社會心態,并規避形式死板、內容生硬的信息發布。在信息充斥的網絡空間和個性化表達的網絡語境下,信息發布要以更吸引眼球、網民更能接受的形式出現。
?
? ? 此外,行業協會還可以進行網絡輿情溝通協調,建立與黨委、政府的信息溝通平臺,特別是與新聞媒體、食品企業的宣傳信息渠道。發揮會員企業作用,在企業選拔網絡輿情監測員,對本企業的媒體公關與輿情監測活動進行定期通報,建立食品行業的輿情監測網絡,實現輿情共享、危機共防。
?
? ? 4、新聞媒體對食品行業的監督責任與義務
?
? ? 新聞媒體在網絡輿情危機產生和傳播過程中發揮了引發爆料、媒體監督、議程設置、話題搬運、推動發展和平息事態等作用,是網絡輿情的重要輿情主體和傳播媒介。
?
? ? 媒體是多數消費者在進行維權時**個想到的求助對象,越來也多的消費者維權事件便是通過媒體報道引發輿論關注、甚至釀成大的輿情危機;也不乏部分媒體以維權事件報道為籌碼進行敲詐勒索。在報道消費者維權類事件中,媒體應堅守基本操守,遵照依法依規的原則。一是小心求證,以實為準,不能聽憑一面之詞,要在進行實地調查掌握一手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真實合理報道;二是要合理反映消費者訴求,不能人為夸大問題、擴大矛盾。
?
? ? 此外,媒體在基本事實的基礎上還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對于媒體來講,在采訪報道之時,要杜絕有償新聞、幫助采訪對象做商業廣告等現象;避免新聞炒作、標題設計注意準確性、防止“標題黨”現象;注意信息的真實性,報道內容有據可查、不犯常識性與科學性的錯誤。食品安全危機事件中報道注意措辭,避免帶有主觀性和傾向性,既不能粉飾太平、含糊其辭,更不能火上澆油、人為擴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