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近日,由國家
??? 熱點1:諾如病毒引發兒童腹瀉
??? 熱點2:關于辣條的熱點解讀熱點3:“金箔入酒”
??? 解讀專家:劉秀梅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顧問、研究員
??? 諾如病毒是重要的食源性病毒,60℃下加熱30分鐘仍具有活性,低溫下存活數年,全年有發病,冬季高發,尤以老人、兒童和體弱患者為重。據FAO/WHO報告,在由食品污染導致的食源性病毒病中,12%~47%的病例與諾如病毒有關,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及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曾引起大規模疾病暴發。
??? 諾如病毒致病力強。食用了被較低濃度諾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如貝類、草莓、生菜等或飲用水,即可引起以腹瀉為主要癥狀的感染性疾病。2010~2015年我國廣東、浙江等地發生多起諾如病毒污染飲用水引起的胃腸炎暴發事件,尤以學校、幼兒園的兒童發病多。
??? 熱點2:關于辣條的熱點解讀
??? 解讀專家:譚斌 研究員 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糧油加工研究室副主任“辣條”是由湖南、河南等地方的傳統食品發展而成的調味面制品,近年行業發展迅速。經初步統計,“辣條”食品產業年銷售額近500億?!袄睏l”產業安全的關鍵是標準滯后,只有湖南、河南省等地區的地方標準,尚無統一的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目前,食藥監總局已將其定義為調味面制品,納入方便食品管理,要求地方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積*推動制(修訂地方標準,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也已啟動行業標準的制定。
??? 熱點3:“金箔入酒”事件輿論應對及時
??? 解讀專家:陳君石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
??? 2015年年初,國家衛計委官網刊登《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征求擬批準金箔為食品添加劑新品種意見的函》,引發爭議。2月4日晚CCTV 13新聞直播間基于對專家的采訪,作了全面報道,澄清許多誤解,對于為什么要金箔入酒及其安全性的質疑馬上平息。
??? 這個例子說明新媒體的風險放大作用,其增加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心,導致消費者對食安行業及主管部門的信任下降。如何應對和管理新媒體已成為風險交流領域的一個新挑戰。
??? 熱點4:對“方便面32小時不消化”的質疑
??? 解讀專家:王書軍 教授 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
??? 美國科學家通過膠囊內鏡的方式拍攝了“加工食品”與“無添加物食品”被吃進肚子里的情況對比,結果發現手工拉面在32小時后已經完全被消化,方便面則尚未完全消化。
??? **,消化過程的不同并不意味著導致了食品安全問題,更不代表會對人體造成健康危害?!安荒芡耆比绻c“有害健康”畫等號,金針菇、木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則都不能食用了。
??? 其次,拍攝所使用的膠囊內鏡顯示的是2小時后的腸道內消化情況,且該內鏡對每個人每次所能記錄下的影像時長*多只有8小時,無法對面條消化情況進行連續32小時的記錄。
??? 方便面和手工面條的制作工序和傳統廚房做面條加工基本一樣,不會造成消化吸收的問題。而且,方便面所使用食品添加劑嚴格遵守國家標準要求,不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危害。
??? 熱點5: 新《
??? 解讀專家:孫寶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
??? 新《食品安全法》全文由原來的104條增加到154條,新增了50條,修改了80條,達3萬字。被稱為“史上*嚴的食品安全法”,有助于恢復中國消費者對食品行業和食品安全的消費信心。
??? 熱點6:“僵尸肉”事件
??? 解讀專家:張萬剛 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僵尸肉”說法不科學,應定義為“走私的嚴重過期凍肉”。“僵尸肉”的本質是利益驅動的摻雜使假、以次充好,是嚴重的不誠信,是政府應該嚴厲打擊的違法行為,但過期肉、變質肉、走私肉、病死肉等仍是國內常見的肉類違法。
??? 從純科學角度講,肉類違法未必帶來實際健康問題,但由于脫離了正常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因此不可接受。走私的凍肉包括“僵尸肉”大部分都沒有經過正規的檢驗檢疫,可能有攜帶細菌或病毒的危險,過期冷凍和反復凍融會降低其營養價值和加工特性。
??? 熱點7:“毒豆芽”系列案件首現無罪判決
??? 解讀專家:胡小松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
??? 2015年6月16日,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人民法院對一起發回重審的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案件做出被告人郭某、魯某兩位芽農無罪的判決。
??? 豆芽中摻加的6-芐基腺嘌呤等物質不能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這正是作出無罪判決的依據。原衛生部將6-芐基腺嘌呤從食品添加劑名單中刪除是出于工藝必要性的考慮,并非安全問題。
??? 熱點8:“生鮮奶”安全嗎
??? 解讀專家:任發政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生鮮奶”是未經殺菌、均質等工藝處理的原奶的俗稱。“生鮮奶”中微生物有來源于環境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假單胞菌、真菌等,以及主要來源于動物體的布魯氏菌桿菌、結核桿菌等人畜共患致病菌。自行殺菌存在不充分、不科學問題,容易造成食物中毒以及人獸共患病的傳播。消費者直接購買“生鮮奶”缺少必要的檢驗環節,很可能會飲用到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問題“生鮮奶”,特別是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風險更大。
??? 熱點9:“紅肉、加工肉制品歸為致癌物”風波
??? 解讀專家:王守偉 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 國家肉類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 肉類食品是人類攝取優質蛋白的主要來源,是人類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上不存在零風險的物質,任何物質潛在的風險大小取決于“量效關系”,如果拋開“劑量”這個關鍵的前提,單獨談論某一物質的致癌風險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加工肉制品被列為與砒霜相同的1類致癌物,只能說明目前針對兩者獲得的可能致癌的相關證據差不多,并不意味著這兩種物質的致癌風險或能力相同。
??? 熱點10:質疑“植物油做飯可致癌”
??? 解讀專家:王興國 全國糧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 報導原文中的“cooking” 一詞被譯成“做飯”是不準確的,烹飪包含炒、煎、炸、蒸等多種方法,其中會使油脂形成醛類物質的主要是煎炸,原文中所進行的實驗就是180℃煎炸實驗。而烹煮米飯,溫度只有100℃,不會形成醛類物質。
??? 油脂煎炸產生的醛類物質種類不一,有些具有一定危害性,如丙二醛和丙烯醛。但即使丙二醛和丙烯醛,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也僅將它們歸為“第3類”物質,即目前尚未證實對人類有直接致癌作用的物質。
??? 熱點11:對洋奶粉“同品不同質”的質疑
??? 解讀專家:陳穎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首席專家
??? 有檢測機構發布數據稱在國內出售的洋奶粉與其在本土出售產品“同品不同質”的情況,但是德國檢測機構發布的數據因采樣流程是否規范、樣品真實性是否得到企業認證、檢測實驗室沒有獲得我國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證等原因,缺乏有效性和權威性。其中提到的所謂有害物如季銨鹽類化合物、氯酸鹽類化合物和氯丙醇酯等物質,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國際組織沒有制定限量標準。
??? 熱點12:“轉基因三文魚”在美上市
??? 解讀專家:羅云波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
??? 美國的轉基因三文魚是由常見三文魚品種“大西洋鮭”通過轉入來自體型較大的“大鱗大麻哈魚”且含有“美洲綿 ”抗凍蛋白基因啟動子的生長素基因而得到的。這種轉基因三文魚的生長速度是普通三文魚的2~3倍,同時能提高料肉比,從而提高產量、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
??? 通過漫長嚴格的科學評估,美國食藥監局*終認定這種三文魚與非轉基因三文魚在食用安全性和營養方面無區別,它的養殖也不會對環境造成顯著影響。該三文魚將仍然遵循美國現有轉基因食品的管理辦法,銷售時也不需進行特殊標示。
??? 轉基因三文魚被批準上市是轉基因食品發展的又一里程碑,它標志著轉基因動物源食品從此走向人類餐桌進入人類食物鏈,使生物技術能更好地為人類食物安全、身體健康及可持續發展服務。對提倡并正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我們,在需要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的同時,還需要有打破傳統觀念的勇氣。據《 食品安全導刊》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