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針對糧食供求階段性結構性過剩難題,國家糧食局負責人表示——
? ? 深化糧食流通改革 打造安全保障體系
?
? ? 我國糧食連年豐收、糧源充裕,但是糧食供求面臨階段性結構性過剩難題,糧食庫存高企,糧食收儲矛盾突出。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
?
? ? 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在8日召開的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上表示,關鍵是要積*穩妥化解供給側和需求側不對稱矛盾,既要引導培育新的消費需求,又要著力增加有效供給,推動實現更高水平的供求平衡。同時還要防止調整過度導致個別品種供求失衡、價格大幅波動。要建立健全促進糧食供求平衡的長效機制,打破糧食“多了少了、少了多了”的歷史怪圈,增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
? ? 根據國家糧食局*新資料,近年來國內外糧食生產連獲豐收,但消費疲軟不振,供求整體寬松。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2016年全球谷物產量、庫存量將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分別達到25.3億噸、6.4億噸。國內糧食生產實現歷史性的“十二連增”,2015年達到12428億斤,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較高水平。從品種結構看,我國小麥供求基本平衡,玉米和稻谷階段性過剩特征明顯,特別是一些低端品種銷路不暢,大豆產需缺口繼續擴大。同時,近兩年低價大麥、高粱、木薯干、玉米替代品進口激增,2015年高達750億斤,加上各種渠道進口的低價大米不斷增加,使得國內供求矛盾進一步加劇。從市場價格看,當前國內糧食價格處于全球“高地”,呈現產區與銷區、原糧與成品糧、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糧食價格“三個倒掛”的局面。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國內市場已連續41個月呈現“稻強米弱”“麥強粉弱”狀態。
?
? ? 從目前形勢看,“十三五”前期國內外糧食供求形勢仍將延續總體寬松的格局。今年開始,國家將加大種植結構調整力度,但效果顯現還需要一個過程。
?
? ? 任正曉表示,今后要深化糧食流通各項改革,打造運行規范、穩健管用的糧食安全保障制度體系。要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目前全國31個省級人民政府全部出臺了實施意見,大部分省份已經出臺了考核辦法,保障區域糧食安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制度體系初步形成。要加快完善糧食收儲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近年來,國家啟動了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目前玉米臨時收儲探索形成“一主多輔”模式,價格更加貼近市場,油菜籽收購交由省級政府組織,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政策逐步完善,國內糧食價格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
?
? ? 同時,要全面推進糧食流通能力現代化建設。要建設更高水平的糧食收儲供應保障體系,實現快速反應、科學調度、精準調控。要盡快適應糧食資源在全國范圍內跨區域、長距離、大規模、高效率流通的新要求,加快打通糧食物流主通道,加強糧食物流重要節點建設,大力提升糧食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糧食應急能力。
?
? ? 任正曉強調,要把糧食產業發展放到國民經濟發展全局通盤謀劃,在切實抓好糧食收儲、管住管好政府儲備的同時,充分發揮糧食加工轉化引擎作用,改變國有糧食企業“收原糧、管原糧、賣原糧”的經營模式,培育“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的全產業鏈模式,加速資源、資金、資產集聚,形成一批輻射范圍大、帶動能力強的糧食產業集群。今后尤其要進一步促進糧食供給側結構調整,著力打造優質健康糧油產品供應體系。積*引導農民種植適銷對路的優質糧油品種,實現優質優價,幫助糧農持續增收;提供品種豐富、質量安全、營養健康的糧油產品,滿足城鄉居民個性化、多元化消費需求;擴大“放心糧油”覆蓋面,積*發展主食產業化。
?
? ? 要全面促進國內與國際糧食市場深度融合,以開放發展理念拓展糧食行業發展空間,打造開放包容、互惠共贏的糧食流通產業國際合作體系。當前應該找準融入全球糧食市場的結合點,既要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促進國內糧食流通產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又要積*推動糧食精深加工產品和糧食倉儲設施、機械設備、儲糧技術“走出去”,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糧商,開展多種形式的跨國經營,實現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共贏。(經濟日報記者 劉慧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相關商品
暫無相關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