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成套 消毒 餐具成為不少飯店的“主流”餐具 記者于娜攝
?
? ? 外出就餐,很多人都有拿開水燙 餐具消毒的習慣。近日市民韓先生在一家酒店吃飯時發現全桌朋友都用開水燙餐具,突然想到酒店可以直接上一盆開水供顧客“刷碗”。但飯后韓先生越想越覺得不放心,茶水燙燙真的管用嗎?就算是管用,顧客已經為消毒餐具買單了,為何還要自己去洗餐具?酒店為什么就袖手旁觀,主管部門又該從中做些什么?帶著讀者的一系列疑問,記者對消毒餐具行業進行了 調查。 記者史尚靜于娜
?
? ? 現狀茶水燙餐具成“習慣動作” 其實作用不大只是心理安慰
?
? ? 近日,記者走訪了濟南山師東路、回民小區以及大觀園等飯店聚集的商街注意到,使用消毒餐具的店家不在少數,顧客用餐前,店家大多會在餐桌上擺上一套用保鮮膜包裝好的餐具,看起來十分潔凈。不過,記者注意到,不少市民拆開包裝好的消毒餐具后,依舊會用茶水燙燙,希望以此對餐具進行消毒。
?
? ? 包裝好的消毒餐具開封后用茶水燙到底管不管用?濟南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陳彥告訴記者,要想達到消毒效果,需要水溫和時間兩方面同時達到一定標準。“一般需要用100攝氏度的沸水將餐具浸泡3-5分鐘以上才管用,像平時餐館的水也就70、80攝氏度左右,這樣即使浸泡幾十分鐘一些細菌仍可存活。”陳彥表示,這種開水燙餐具的做法也只是滿足消費者心理上的訴求,實際上作用并不大。不過,陳彥認為雖然茶水燙餐具的“消毒”效果不佳,但消費者還是可以注意一下如何辨別餐具衛生情況。“具體來說就是三‘看’,一是看外包裝是否完整;二是看餐飲具上是否有肉眼可見污物和油跡;三是看有沒有標明它的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等。”陳彥說。
?
? ? 憂慮餐具印著“疾控檢測” 也不代表完全沒問題
?
? ? 據記者了解,自2007年開始,這樣成套的消毒餐具就已成為濟南不少餐廳的“主流”餐具,受到商家偏愛。經營飯店2年多的殷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市面上成套的白瓷消毒餐具對飯店的供貨價格普遍在0.5、0.6、0.7元三個價位,而飯店提供給顧客的則是市場價1元,也就是說就算使用*貴的0.7元餐具,飯店平均每套餐具還能回本0.3元,相當于花費在每套餐具上的成本只需0.4元。殷先生告訴記者:“如果不使用消毒餐具,自己雇人清洗,至少要開兩個人每人每月2000元的工資,廚房的空間也必須擴大,增加出兩個洗碗槽,成本相當不劃算。”至于消毒餐具本身是否真的衛生健康,殷先生透露,這個問題對于他們來說其實是件“不重要的事”。
?
? ? 記者在一款由濟南某達電熱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消毒餐具外包裝上看到“本產品已經疾控中心檢測”字樣,那么這樣的標志是否就代表餐具沒有問題?記者通過聯系濟南市疾控中心了解到,該公司確實將產品樣品拿來送檢過,“但送檢合格了也并不能保證它就完全沒有問題。”據介紹,疾控中心在企業自愿送檢的情況下,對送檢批次餐具進行檢測,從而向其出具檢測報告單。即便合格也并非是永久的報告結論,疾控中心只對送檢的樣品負責。
?
? ? 調查餐具市場魚龍混雜 小作坊衛生狀況差
?
? ? 一整套白瓷餐具包括碗、杯、碟、湯匙、筷子等,市場配送價*低只有0.5元,運輸和使用期間的耗損全包,那么如果走正規消毒清理流程的話,消毒餐具廠家的利潤空間在哪?
?
? ? 記者通過得到的一套消毒餐具上印制的廠家電話,聯系了該公司的負責人,她告訴記者:“正規餐具消毒都是有具體的標準流程,工人先將從餐館收上來的餐具分類,用高壓噴淋去除雜質,再用溫水初次清洗,然后啟動洗消一體化洗碗機,用高溫水精洗,再經過消毒烘干機烘干、消毒,*后用食品塑料膜密封包裝,筷子單獨封裝。”但當記者要求到現場采訪時,該負責人以廠區正在裝修為由拒絕了記者。
?
? ? 據業內人士分析,如果按該負責人所描述的整套設備來看,初步估計價格在3至5萬一套左右,根據器材的規模大小每天加工的餐具數量也不一,小型器材**可為5000—6000套餐具消毒,而大型器材*多可消毒15000套左右。再加上開設消毒餐具廠家需要選用廠房、購買設備、餐具、包裝機及交通運輸工具,還需聘請人力,因此正規的消毒餐具利潤并不高,一套*多可能賺兩三毛錢,而賺錢的利潤點則來自于“走量”。要么就只能減少中間的環節。
?
? ? 由于現在消毒餐具市場魚龍混雜,為了賺取更大利潤,不少小作坊加入消毒餐具加工行業搶占市場鉆空子。今年8月的濟南市電視問政中,就曝光了吳家堡街道辦肖家屯村、二環南路等多家消毒餐具清洗作坊,這些廠家雖然有的證件齊全,但衛生狀況都*其惡劣,大多沒有相當規模的廠房,有些甚至只有臺包裝機,靠著雇幾個人力清洗后就可對外配送。對于這些小作坊來說,他們賺錢靠的就是減少清洗的環節,降低運營的成本,這樣才能比正規廠家“更有賺頭”。
?
? ? 呼吁消毒餐具尚未納入全程監管 誰來為消毒餐具市場“消毒”?
?
? ? 消費者花費1元錢購買消毒餐費“使用權”,卻仍需自己動手二次“洗碗”,大家在“自我心理安慰”之余,也在問同一個問題,為什么沒有人管?該由誰來管?在今年8月的電視問政中,食藥監、工商局、衛計委等三個部門分別對此做出回應。
?
? ? 濟南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濟南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任靳磊曾表示,食藥監負責對餐飲單位使用消毒餐具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將其使用餐具一次性消毒情況納入監管。但是對于餐具集中消毒單位的監管,目前是由衛生部門來進行。而對于給消毒餐具廠家進行登記辦理證照的工商部門,由于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辦理營業執照的時候非常簡單,流程又方便,監管又是根據群眾舉報和自己巡查監管、抽查進行,因此監管力度也有所打折。
?
? ? 由此看來,按照職責衛計委應對獲得證照的餐飲消毒單位進行衛生監督和抽檢,理應成為對消毒餐具市場的“直接監管人”。對此,衛計委工作人員今年8月就曾表示,當前衛計委已經結合夏秋季傳染病防治開展專項督導行動,已基本完成對全市72家有證的餐具集中消毒單位的抽檢任務,并即將公示。不過,記者搜索后發現,截止到昨天,雖然時隔已近4個月,這份公示仍未見蹤影。
?
? ? 而這還僅僅是對有證的消毒餐具企業進行的監管。對于那些“黑作坊”來說,很大程度上存在無人可管、無人去管、無人能管的局面,由此也導致了消毒餐具市場的混亂。黑作坊低價沖擊正規市場,正規市場為了競爭往往也是偷工減料,飯店則光從中間加價,出了事就往兩邊推,*終吃虧的還是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