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想吃醬豬蹄,發條微信送到家
? ? “微信私房菜”越來越火,食品質量成小伙伴們*大擔心
? ? 部門表示經營網絡訂餐需實名登記,但監管難度大
?
? ? “微信私房菜”日漸走俏。只要在微信上下單,美食就能送到家門口,味道也不賴,不少懶得做飯的年輕人對這種服務很感興趣。
?
? ? 牛城晚報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在市區,部分 家庭作坊式 熟食賣家的客戶渠道就是“微信朋友圈”。不過,業內人士指出,這種“線上下單、線下送飯”的方式,或許是未來 餐飲發展的一種潮流方向,但其火爆的背后也潛藏著無證經營、 食品安全、售后維權等隱患。
?
? ? 微信朋友圈里賣私房菜,賣者只要能做上某一道拿手菜,有微信號,有自己的微信好友圈,便可通過網絡向外發布自己的菜品。若有人預訂,微信付款后,賣者直接在自家廚房就能搞定,然后通過外賣送出,就能賺錢。這一方便的訂餐方式頗受年輕人歡迎。“我們喜歡私廚定制的模式,即有私人定制的‘高貴感’,價格又不貴。”九零后小鄭上班不久,已在微信訂餐四五次,她感覺相對于實體店上線的餐飲,私廚更加高大上,更家庭化、個性化。
?
? ? 80后李靜可謂朋友圈、同事圈的“美食雷達”,哪里有好吃的,她隨時做好為大家推薦的準備。在她的微信圈里,從賣土雞蛋的、賣蛋糕的、新鮮水果的,到黃燜雞、炒螃蟹、小豬蹄等私房菜,應有盡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中午帶飯,還不如私廚方便,而且還不貴。”李靜說,自己很看好私廚這種餐飲新模式的未來,至于衛生、食品安全,她認為私房菜多是朋友推薦的,信任度較高,所以不太擔心。
?
? ? 私房菜微信號好友上千
?
? ? 晨曦是一名80后小伙,自稱屬于吃貨一族,從小喜愛廚藝,且能做一手很贊的美食。“只要家中聚會,都是我下廚,比如辣雞脖、海鮮、辣花蛤等,大家嘗了都說味道不錯。”晨曦說,看到自己做的食物如此受歡迎,他便想到“在微信上做這件事”,通過朋友口口相傳,銷售私房菜。記者也正是因為吃過他的微信私房菜而認識了他。
?
? ? 今年年初,晨曦**次在朋友圈掛出了自家私房菜的照片和價格,通過幾位品嘗過的好朋友積*轉發,晨曦贏得**筆訂單。由于口味獨特,加上有制作過程的照片、送貨上門服務等,晨曦的私房菜很受歡迎,訂購的人“停不下來”,現在,他的微信圈好友已近千名。
?
? ? 正是因為微信朋友圈中圖文并茂的“口口相傳”,微信私房菜傳播速度很快。
?
? ? 記者了解到,和晨曦一樣,目前在邢臺有很多銷售水果、甜點等食品的微信食品賣家,很多都是創業者。
?
? ? 從記者整理以及受訪者提供的信息來看,今年4月份以來,邢臺才開始大量興起這種無實體店,直接在線上下單的微信私房菜、微信美食,短短幾個月發展壯大的達十幾家。期間,因投資少、成本低,參與其中的年輕人數不勝數,半路夭折的年輕賣家更是遍地都是。“試試唄,反正不需要啥投資,有人預定就做!”小張就是其中一員,但他僅經營了三天,接了15筆訂單,便因人手安排不當,不得不停了下來。
?
? ? 私廚制作 質量把關靠“良心”
?
? ? 朋友圈里的微信私房菜直播制作過程,圖片精美,令人垂涎欲滴,加上好友推薦,很多吃貨忍不住試一試,但吃的同時,他們也有擔心。
?
? ? “我經常在朋友圈定制菜品,不過對于不太熟的賣家,我也擔心食物里有不良添加劑,或者使用不好的食材。”經常在微信上訂購食品的上班族劉女士表示,因為微信私房菜多是賣家自己在家制作,質量安全沒人監管,只靠賣家自覺,訂單多了,規模壯大了,就可能存在問題。
?
? ? 正是因制作沒有標準化,規模擴張較快,同一賣家的食品就可能存在差異。“有的**次覺得好吃,但第二次就沒那么好了。”劉女士說,她從同一賣家那里買的秘制醬豬腳,第二次就沒**次爛糊。
?
? ? 對此,不少私房菜商家表示,因為下單率高,逐漸開始從私家廚房發展到雇人制作,口味也只能盡量保持原有風味。
?
? ? 安全隱患多 吃貨需留意
?
? ? 日前,一些外賣平臺被曝光其加盟的外賣經營商環境差,衛生堪憂。而在10月1日,新《 食品安全法》出臺,正式將網絡訂餐平臺納入監管范圍,要求入網經營者實名登記。
?
? ? 那么,微信私房菜的隱患都有哪些?消費者又該如何規避?記者就此采訪了市食藥監局餐飲科。該科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新《食品安全法》要求對入網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要求登記經營者都要具有完備的營業執照、衛生合格證等合法手續,以保障消費安全,但現狀是,微信個人經營監管難度很大。
?
? ? “個人微信經營餐飲,經營流程簡單,手機注冊號、發個朋友圈就行,這里面經營的產品消費者無法了解其真正的制作過程,人員素質也無法確定,都存在安全隱患。”該工作人員介紹,如果出現問題,后期維權也很難,所以在監管部門規范市場之前,不建議市民通過微信朋友圈訂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