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7日上午,鄭州市召開水價調整聽證會,會場外戒備森嚴,甚至還出動了“特警”,眾多省級媒體記者被阻攔入場,而參加聽證的19名代表都同意水價上調。這引來民眾質疑,鄭州市物價局副局長朱孝忠則對此解釋稱,“漲價是政府的一項工作職能”。
??? “漲價是政府職能”,此言一出,輿論嘩然。更令人錯愕和驚詫的,是這句“雷語”竟出自物價局副局長之口:這簡直是傳說中的自帶自黑技能,想不把自己置于輿論風口浪尖都難。若非有視頻為證,不少人還以為這只是標題黨式訛傳或斷章取義。
??? 漲價是政府職能嗎?當然不是。事實上,若對這句話做些延伸——對漲價在內的水價調整進行監督檢查,對價格聽證的依法組織是政府職能,還說得過去。至于漲價與否,那該由市場說了算。單純將漲價歸結為政府職能,又是在“閉門”聽證會結束的節點上,難免被認為是給漲價背書,或者說是用“政府職能”來掩蓋不合理漲價的正當性危機。這句缺乏常識的表述,到頭來,很容易被解讀為:原來漲價就是政府職責所系,它搞聽證,就是默認了漲價選項,排除了降價的可能。果真如此,聽證無異于走過場,只是盜鈴前的掩耳,其意義又何在?
??? 揆諸輿情反響,不少人調侃,這句話道出了聽證會的真相:所謂聽證,很多時候只是聽漲的代名詞。盡管說,在自來水公司基于水處理、水運輸成本增加等原因提出調價方案后,物價部門該做的,是弄清楚其成本構成和利潤空間,嚴格執行聽證制度。可現實中,基于自來水公司與政府未剪斷的利益臍帶關系,許多本來旨在保障公眾參與權、監督權的聽證會,異化成了漲價決策會。有些聽證組織者為了決策能順利過關,在社會代表人數設置及人選確定上做文章,排除不同聲音,人為造成意見雷同,方案高票通過。
??? 不只是水價,逢聽必漲,在電價等涉及公共利益的領域都很常見。太多聽證會架空社情民意,成了“論論漲價合理的表態會”。民意代表系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委托消協推薦的御用之“托”式忽悠,也屢被曝光。
??? 如果說,以往很多聽證制度走樣,都是以“說不說是你的自由,聽不聽是有關部門的自由”的形式呈現,那鄭州此次水價調整聽證會,就連這底褲都脫掉了:它非但將旁聽者拒之門外,還對作為向公眾傳遞信息并監督政府履職的社會公器的媒體,進行人為封堵,儼然如臨大敵,這難免引人遐想。而19名代表都同意漲價的結果,也與公眾揣測形成了邏輯上的閉環。一句“漲價是政府職能”,又捅破了這場煞有介事的聽證“表演”的本質。
??? 聽證會,聽出了漲價意圖,還聽出了“漲價是政府職能”的奇葩言論,也算是長了知識。此前早就有人呼吁:要在聽證組織的職責、聽證主持人的確定、聽證人員名單形成與挑選、聽證程序制度、聽證筆錄運用、聽證責任追究等方面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包括明確聽證代表人選確定主體的責任,如果公民代表人選確定程序不公開、不透明,應當以聽證程序違法為由,重新組織聽證,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如今看,很有必要。事實上,對于鄭州這場聽證會,當地人大還應該出來監督審查其合法性。
??? “漲價是政府職能”,聽證成掩耳盜鈴,這是對聽證制度的褻瀆,它損害公眾權利的同時,很難不讓涉事部門乃至政府的公信力遭重創——某種程度上,漲價暢通無阻是小,政府聲譽透支、公信蒙垢,才是大,以小易大注定得不償失。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