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8月4日,
??? 農業部在答復中指出,正研究制定轉基因品種審定辦法,修訂《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積*推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建立健全轉基因產業化的相關制度。
??? 而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農作物品種在進入審定之前,需要做2-3年的區域試驗。現在我國只在棉花品種上開展了轉基因品種的區域試驗和審定,尚無其他農作物轉基因品種進入區域試驗階段。也就是說,哪怕現在轉基因水稻、玉米有些品種進行了轉基因研究,并有了比較好的成果,現在就開始區域試驗,*快也要兩年后才可以進行審定,審定通過的話,才可以進行產業化推廣。但現在這些作物還沒有開展轉基因品種區域試驗的計劃。”
??? 棉花轉基因技術獲突破
??? 干旱、鹽堿、蟲害,成為當前轉基因研究要解決的重點突破領域。
??? 目前,國產轉基因技術已在棉花領域實現突破和推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國產轉基因抗蟲棉品種的市場份額已達96%以上。
??? 據媒體報道,中國農科院統計結果顯示,1951年~2009年,我國年均農作物受災面積每十年增加7000萬畝以上,年均因災損失糧食每十年增加100億斤以上,年均農業經濟損失每十年增加200億元以上。
??? 據了解,旱災造成的農作物損失占自然災害損失總數的60%,而洪澇和病蟲害各占到10%左右。
??? 2013年,農業部種植業司負責人對媒體表示,隨著全球氣候變化、耕作制度變革,我國病蟲害災變規律發生新變化,嚴重制約我國糧食持續豐收。據統計,我國農作物病蟲害呈多發重發態勢,每年發生面積近70億畝次,因防控能力不足每年造成糧食損失近500億斤、經濟作物損失350多億斤。
??? 而轉基因技術的研究,以抗旱、抗蟲為重點突破領域。根據農業部答復,針對我國干旱、鹽堿、病蟲多發、氣候變化等農業發展重大問題,轉基因研究與應用加強技術研究,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優先攻克抗蟲、耐除草、抗旱等性狀在主要農作物應用上的技術難關,培育轉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等重大品種,搶占科技競爭制高點,帶動現代種業發展。
??? 主糧未進入轉基因審定
??? 從批準進行基因研究,到走出實驗室進入區域試驗,再進入審定環節,這是一顆轉基因作物種子進入產業化推廣之前的必經步驟。
???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轉基因作物要進行商業化種植,必須拿到審定證書、種子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然而目前除了轉基因棉花,其他轉基因作物尚未進入品種區域試驗環節。
??? 進行一項轉基因作物的研究,需要先對要進行轉移的基因安全性作出評估,在確認該基因安全性之后,才可以將基因與作物進行轉移,而成功進行了基因轉移的作物,是否具備市場推廣價值,還需要進一步進行為期兩年的區域試驗,從抗性、適宜區域、品質、產量等數據作出判斷。“到目前為止,除了棉花,尚無其他轉基因作物品種參加區域試驗,事實上,在參加審定之前還需要有至少兩年的區域試驗報告,而據我所知,尚無轉基因作物進入區域試驗環節。”8月5日,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 而在前不久關于 《種子法》修改的爭議中,關注焦點多給予了“審定制度”,要求取消“審定制”的呼聲甚高,而對“審定制”進行改革更已成為普遍共識。
??? 在此前提下,轉基因作物將以怎樣的速度通過品種審定,進而進入產業化推廣環節?“事實上就算從現在起轉基因作物進入區域試驗,也需要兩年的時間才可以總結出試驗數據,再接受是否值得進入市場推廣的考察,”上述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可以這樣說,我們現在距離轉基因水稻、玉米等真正進入商業化推廣環節,還早。”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