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據新華社鄭州6月20日新媒體專電(“ 中國網事”記者陸歡、魏莘、尚昆侖)新華社記者日前暗訪發現,開封市一家民營 飲品企業“傍**”生產銷售問題 飲料長達五年,其“李鬼”飲料銷售網絡遍布全國。報道發出后引發社會關注,18日記者了解到,目前涉事企業已被整改,但大量問題飲料未被查封,目前不知去向。
?
? ? 現場:涉事企業假冒飲料不知去向
?
18日下午,記者來到涉事企業開封汾蘭健康飲品有限公司看到,企業門口堆放著大量雜物,門口沒標牌。透過已被鎖著的大門記者看到,幾天前紅火生產的景象不見了,堆積如山的“汾蘭和其正公司出品”飲料也不知去向。
?
開封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區分局工作人員介紹,他們17日看到新華社的報道后立即展開調查,并對企業下達了整改通知。但工作人員承認,場內庫存飲料并未被查封。記者為此詢問該分局局長董修傳,對方則表示“整改不等于產品有問題,無法查封。”
?
董修傳表示,稽查人員、執法人員進行現場檢查時的確發現了企業生產中的多處問題,“一是廠房、環境衛生方面不達標,下水管道裸露,包裝物存在露天存放的問題,硬件不合格等;二是實驗室沒有啟用,其中制劑有的已過期,相關試劑已查封扣押;三是發現了兩個品種疑似有問題,已送到質檢中心檢測。”但董修傳堅稱,目前沒有查封該廠產品的依據。
?
“我們已令企業停業整改,符合生產條件了再生產。等化驗結果出來后,如果有問題,我們將依法嚴肅處理。”董修傳說。
?
? ? 追問:多個部門管不住一瓶“問題飲料”
?
根據之前記者的調查,開封汾蘭健康飲品有限公司與知名品牌“和其正”并無關系,但該企業產品“汾蘭和其正”系列飲料銷售網絡遍布全國。有經銷商介紹,僅在內蒙古赤峰市,鋪貨量已達70%。從2010年至今,如此明目張膽“傍**”已達5年時間,工商機關為何沒發現?開封市工商局金明分局局長杜艷輝說,“主要他們生產的這些產品不在開封銷售,未曾發現。”
?
杜艷輝介紹,報道發出后引起社會各界關注,針對群眾舉報,該局下發了2015年001號《受理消費者投訴告知書》,對該企業進行調查。杜艷輝還表示,“從企業目前提供材料的情況看,已初步認定汾蘭涉嫌商標侵權。”
?
當地食藥監部門對生產企業下達的整改通知書上顯示,“食品加工企業不能持續保持應當具備的環境條件、衛生需求、廠房場所”,“三防不達標”。然而材料顯示,該企業具有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食品生產許可證。僅憑這樣的生產條件是怎樣打通層層關卡的?河南省食藥監局食品生產監管處有關工作人員表示,省局核發許可證只是審查開封市局報審材料,不做實地調查。根據屬地原則,具體情況應由開封當地食藥監部門負責。
?
開封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生產監管科科長彭彬則表示,有關發放許可證的問題他不清楚,“當初都是核查組來審核的,我們只是往上報材料。”至于目前企業出現的種種問題,“因為今年機構改革,,所以沒有察覺。”
?
目前,鄭州市管城區工商、食藥監、公安已共同行動,查封了問題飲料的銷售單位——和其正(大連)食品公司在鄭州的經銷點。但除了一份整改通知,位于開封的生產企業仍未受到實質性查處。
?
? ? 專家:地方保護助長假冒偽劣產品泛濫 應健全追責機制
?
河南大學婁炳錄教授認為,近年來一些地方“傍**”制假造假泛濫,“**經過長時期的市場選擇,企業有大量的品牌建設投入,一些不法企業借助**效益、借助**的市場占有率來推銷自己的產品,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降低成本。”
?
婁炳錄認為,地方保護主義是很多偽劣假冒產品屢禁不止的原因。
?
婁炳錄表示,缺乏嚴格的追責機制,各部門辦案缺乏壓力,由此導致執法不力。“我們很少聽到哪個地方因為地方保護問題追究主要領導或者主管部門的責任,但是地方保護這個問題每天都存在。應該建立健全嚴格的責任追究機制,真正讓監管部門承擔起監管責任,讓工作人員真正履行監管職責。”
?
婁炳錄同時表示,市場的每個參與者都應該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從經銷商到消費者,都應該樹立起嚴格的食品健康安全意識,保護他人,保護自己。
?